媚娘说小学(6)

明达贴心地拍着李治的手臂说:“九哥,我不累,真的!”

此情此景,竟让我莫名有种“孩子终于长大了”的感觉。我压下了心中的万千感慨,摸了摸他的头,说:“想什么呢?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那才叫姐妹,让你一个人扛,那叫什么事呀?姐姐我是那种‘吃苦你去,享福我来’的人吗?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没用,拖累你了?再这么说话,朋友没得做了,你自己一个人玩去!”

明达说:“九哥,明达也能帮忙的,不会拖累你的,你别难过啦!”

听到明达的话,李治一巴掌拍向我,说:“你怎么乱说话,明达都误会我的意思了!”然后他抱起明达,对明达说:“妹妹,你别听这混账武姐姐瞎说,明达很好,很聪明,是哥哥不好。我是你哥,你还这么小,九哥应该保护好你、照顾好你的,但九哥没做到,你别生九哥的气。九哥向你保证,以后在这里,不,不论在哪里,九哥再不会让你受委屈。相信九哥,好吗?”

六岁的小明达明显有点被绕晕了,但她还是点了点头,说:“好!”

于是我对小明达说:“明达能帮武姐姐一个忙吗?帮武姐姐把这两个茶杯送还给那位老爷爷,并跟他说‘谢谢’!”明达非常开心地拿着杯子朝那位老大人跑去。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现在正是敌我双方对垒的时候,把自己的队友给整哭了,多伤士气。

另一边,我们的晋阳公主明达小朋友,竟然受到了“吃瓜群众”的热烈欢迎——我当然不会认为他们对一个六岁的小朋友会做出什么不友好的举动,但是,这也太友好了吧?我甚至看到站在老爷爷身后的那位夫子特意吩咐人给她端来了茶点。

李治跟我说:“小学和弘文馆类似,设有大学士、学士、直学士负责教授生徒,弘文馆有4位大学士,但小学只有1位。但弘文馆会在朝内选择大臣总领馆务,被称为‘馆主’,而我们小学则直接由‘大学士’兼任,刚刚让人给明达取糕点的人就是‘大学士’。”

我奇怪:“明达怎么这么受欢迎?”

李治说:“父皇发怒时,很可怕,谁都劝不住,只有明达可以……”我明白了,关键的时候,明达能救命呀!虽然现在这些人离皇帝甚远,但他们大多怀揣一颗飞黄腾达的心,说不定哪天……是吧!现在当然得结个善缘,让明达小朋友知道,叔叔不是坏人……——换句话就是说,他们反对的是女子入学,而不是反对明达公主这个人——明明是一件事,却非得说成是两件,这就是成年人的悲哀!

明达端着茶杯、抱着茶壶、手臂上挎着糕点回来的时候,场上第八局结束了,于是她把手上的东西一股脑全塞给了我,跟着他哥哥一起鼓掌、叫好。而我,手忙脚乱地接过东西后,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怀中这一堆物什的平衡,错过了表现的时机——如果是李治这样做,我一定会问他是不是傻的,不知道把东西放案几上吗?但换成可爱的小明达,我选择做安静的女子。

第九局

场上开第九局,我们三人坐下来,有吃有喝有戏看,真是太惬意了。再看看对面,我们坐着他们站着,我们吃着他们看着,心情真是不能再好了。于是在将杯子举到嘴边时,我停了下来,一脸坏笑地向对面遥遥举杯,李治看到后,也举起了杯子,向对面做出举杯敬酒的姿态,小公主看到后,也把她咬了一口,有个月牙状缺口的糕点举起来朝对面摇晃,引得对面一片“哼哼”声——把我们三个乐坏了!

把杯子收回来,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我便问李治:“你打算怎么做?”

李治边收回手,边说:“先收服老二——裴炎。”

我震惊了:“老大不是你,老二还不是你,你在这到底算老几呀?”

李治说:“老几都不是,我单列,从不跟他们凑堆,但从今天起,我老大。”

后来我才了解到,李治挺不容易的,因为他爹和他妈对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李治他爹,那个杀弟弑兄逼老子退位自己当皇帝的猛人,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的儿子应该在小学中笑傲,在孩子群中称霸。但李治他妈,同时也是太子之母,在目睹了丈夫家手足相争的悲剧后,作为母亲,她会如何想?所以不难理解,她希望李治平庸一些,不被人注目,没有与太子相争的实力,甚至最好连被太子猜忌的可能都没有……于是李治小朋友在父亲和母亲中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最终被他找到了:我不当你们的老大,但你们也别想当我的老大,我自己跟自己玩,谁都不搭理。这种情况,说得好听点叫“卓尔不群”,实际上就是“不合群”。唉!想不到,皇子也不容易,跟我小时候入学时的状况差不多,真是难兄难弟,难怪我们能坐在一块喝茶聊天——真是猿粪呐!

我好奇地问:“裴炎是哪个?”

李治朝长孙两兄弟站的位置抬了抬下巴,说就在大长孙的旁边,跟我个子差不多的那个。听李治说完后,我才知道,这小子来头不小。

李治的爷爷李渊在武德元年五月称帝后不久就公布了一份名为“太原元谋功臣”的名单,名单上一共有十七位功臣,李治他爸,在当时担任尚书令的秦王李世民排第一,第二就是尚书左仆射裴寂。这裴家,也是高祖李渊圈定小学入学资格的三十个家族时,最先被确定下来的家族。

顺便得瑟一句,我爸武士彟,那时担任库部郎中一职,也在这个名单上,排名第十三位!不过我们家却没能入选这三十分之一,只因为按照那时候的标准,我们武家不够资格。对此,我很不服气。

想想我爷爷武华也是官至隋朝的东都丞(东都丞是东都官员,正一品,相当现在总理)。我爸,后来官至工部尚书(相当现在的□□副总理)。我大伯父武士倰,官至司农少卿(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副部长)。我二伯父武士逸官居至益州行台左丞(正二品官员)——别错以为正二品官职小,我们唐初时候,一品是给亲王或是“三师”、“三公”之类的恩宠性的赠官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等,主持“三省六部”的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中这些都是二品官,这个“三省六部”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和各部委,如果要细说,那可就说来话长了,咱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掰扯,总之,就是我二伯父混得也不差。

既然家人混得不差,为什么家族排名入不了前三十呢?那是因为,历史底蕴不够,直白点说,还得往上追溯,魏晋都差点意思,最好是秦汉。

我也往上追溯,我爷爷的爷爷武居常,官至北齐镇远将军(正四品)。正四品,这官位有点小,而且北齐属于南北朝,没到魏晋,更何谈秦汉。

那就再往前看看,他的爷爷武神龟,北魏祭酒(从五品上)——官职更小了,终于看到魏了,胜利了吗?没有,此魏非彼魏,魏晋的魏是曹操他们老曹家建立的魏,而这个北魏是鲜卑族拓跋氏的魏,是魏晋南北朝中,属于南北朝时期北朝的那个魏,不过,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所以,离魏晋已经只差一脚了。

再努把力,往前翻,他的爷爷叫武念,是北魏洛阳刺史、归义侯。这官位可以,可惜还是北魏。

再接再厉,把家谱再往前翻翻——我也想呀,可往前就没有了。武念老祖宗出身于“三五门”,这“三五门”指的是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也是南北朝时对必须服役的人家的称呼,意思就是平民。

我这都已经追到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了,回溯好几百年了,这家族历史也不算短了,可为什么还是进不了前三十呢?

我家的事暂且放一放,先去看看老裴家的家族史,不过在翻裴家的家谱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场上第九局结束了,鼓掌、吹哨、叫好不能少。

第十局

场上第十局开始了,我问李治:“你刚才说这裴炎不是裴寂的孙子,是裴寂没孙子吗?”

李治说:“裴炎虽然不是裴寂的直系子孙,但他跟裴寂一样,都是出自河东裴氏,不过裴寂出自西眷裴,而裴炎则出自洗马裴。”

我有点晕:“什么?怎么出来个洗马?洗什么马?战马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