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宁怀瑾之外,谢珏和郑绍辉三人是此次亲征的功臣,又跟着宁衍在外头呆了两年,风头正盛。于是宁衍也没在这个节骨眼上放他们出去被那些臣子盘问,干脆把他们仨留在了宫里,叫人收拾了几个寝殿给他们落脚。
至于宁靖,他年岁还小,宁衍不太放心让他单住一宫,于是暂且将自己的偏殿收拾出来了给他住。
直等到这些乱七八糟都吩咐妥帖,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儿了。
宁衍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甜汤刚坐下,还没等坐稳当,就听外头内侍传话,说是景湛和江晓寒来了。
旁人宁衍可以不见,但他俩总不能不见。好在这两位与他已经很熟了,宁衍也不用逼着自己硬端架子。
“请进来吧。”宁衍说。
片刻后,江晓寒和景湛一前一后地走进门,何文庭知道他们大概是有话要说,便将外间的宫女内侍都暂时遣了出去,只留下几个亲近的伺候。
“坐吧——老师怎么这么着急。”宁衍笑着说:“也是怕留在宫外被人围追堵截?”
“是也不是。”江晓寒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封未曾拆封的信递给何文庭,说道:“是来还陛下这烫手山芋的。”
宁衍略愣了片刻,见景湛也取出封信交给何文庭,才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这东西是什么。
——他当初要冒险去安庆府时,自己也怕此行出了意外,于是给这几位都留了“后话”。
本应给宁怀瑾的那封信被宁衍从秦六手里要了回去,剩下两封就在这了。
宁衍放下碗,从何文庭手里接过信看了一眼,发觉两封都并未拆开。
“唔,多谢老师了。”宁衍说:“这些日子以来在京中也辛苦了。”
“确实。”景湛双手揣在袖筒里,诚恳道:“要是陛下在外头能让人省点心,大家彼此也不至于这么辛苦。”
宁衍:“……”
他亲征两年没见景湛,现在冷不丁一听景湛这不客气的德行,登时觉得无比亲切。正想说些什么,就见景湛一捶手心,说道:“对了,还未恭喜陛下喜得麟儿。”
宁衍:“……”
——这语气似乎不太妙。
果然,紧接着,景湛语气凉凉地说:“真是来之不易,历经坎坷。”
宁衍顿时一口气噎在嗓子里。
“什么?”宁衍不可置信地道:“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小妹都能把状告到你那去?”
第201章 “皇兄,你能不能把舒姐姐嫁给我。”
“那倒也不是。”江晓寒哪能看着两个孩子打嘴仗,适时接过话头,说道:“倒是来的路上,正巧撞见了要去临华殿的王爷。停下来说了几句,听了王爷说要找信得过的乳娘和下人的事儿。”
江晓寒说得点到即止,宁衍也听懂了。
他细一想也是,出征之前,他的寒毒都是颜清和景湛两个人一手管的,绝后的事儿瞒得了别人,也瞒不了他家里人。江家人个顶个聪明绝顶,只要听见宁靖这事儿,略一思量便也猜得出来。
这事儿毕竟办得不太上台面,宁衍也不想多说,干咳了一声,打了个哈哈把这话题圆了过去。
“不过说起来,小妹确实也跟着我在外头太久了。”宁衍说:“她一个女孩子家,老师竟然也放心她一个人跑那么远。”
“这有什么。”江晓寒故作无奈地叹息一声,说道:“孩子大了,管不住。反正她平日里也在江湖中疯跑惯了,历练历练也好。”
“说起来,大军都进城了,她也该回家了。”景湛拧着眉问道:“她人呢?”
宁衍怔了怔,仔细回忆了一下,才发觉江凌好像确实没半路回江府,而是跟着他们一起进宫了。
“唔,应该是……”宁衍不太确定地说:“应该在偏殿和宁靖在一块?何文庭——”
何文庭忙从外间走进来,答道:“在”
“去偏殿看看,要是江二小姐在,就请她过来。”宁衍说:“就说她父兄来了。”
何文庭应了一声,转身走了。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何文庭去而复返。
他是一个人回来的,回来时欲言又止,脸色有些微妙。
“怎么了?”宁衍奇怪道:“阿凌不在?”
“在……是在的。”何文庭艰难地说:“江二小姐说,她这半年来在外游历,颇有收获,刚刚进屋时突然顿悟,于是需要闭关静心感悟一番世事人生,等想明白了再出来。”
景湛:“……”
江晓寒像是早猜到江凌要躲着他俩,笑而不语地端起茶盏,抿了口茶。
何文庭显然也觉得江凌这信口胡说得太没边了,传完话也颇有些尴尬,冲着面色不善的景湛干笑一声,贴着边走到宁衍身边,略略俯身凑到宁衍耳边,小声跟他道:“二小姐说,她现在回家肯定要挨国师的训,于是不想回家了,说是要在宫里住两天,请陛下给她分间屋子。”
宁衍:“……”
江二小姐在外头时打着景湛的名号“坑蒙拐骗”毫无压力,也未曾想过东窗事发之后该如何,现在回了京倒是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这位哥哥不大好惹了。
但好歹江凌在安庆府时也帮了宁衍不少忙,现在宁衍也只能硬着头皮给她打掩护。
“小妹可能也是累了。”宁衍睁着眼说瞎话:“还有阿靖,也一直都是小妹在带,轻易离不开她,不然老师就让小妹在宫中留几天——正好明天上朝,朕还有封赏给她,省的她回府之后还得折返回来。”
景湛看起来不太赞同,但是江晓寒还坐在这没说话,景湛也不好越过他做家里的主,只能跟着一起默认了。
“封赏什么的,陛下实在客气了。”江晓寒道:“为君分忧,乃是臣子本分,阿凌能帮得上忙就已经很好了。”
“老师可不知道,小妹可不仅仅是帮了朕的忙。”宁衍说:“她可是救了朕的命。”
江晓寒微微一愣,显然是真不知道这件事。
宁衍摸了摸右手腕子上的暖玉串,这东西是宁怀瑾找给他的,说是能温养他的手伤。宁衍带了半个多月,习惯了想事时就摸上两把。
他虽然不肯见文武百官,说是要将话留到明天早朝时分,但他明天毕竟要当朝封赏有功之臣,也不能真的就一点风声都不透露出去。
于是宁衍挑拣着前线的事情跟江晓寒提了提,也将一些不方便写在军报里的事儿细说了说。
江晓寒也没想到宁衍的亲征之路比他想象得还跌宕起伏,一时间竟不知道应该说他兵行险着,还是应该说他胆大妄为。
宁衍喝了口甜汤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这次小妹智勇双全,敢闯龙潭虎穴,确实护驾有功,封赏什么的,老师就不必推辞了。”
宁衍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推辞就显得有些不知好歹了。于是江晓寒只能站起来,暂且替江凌谢过宁衍的好意。
除了前线诸事之外,明日要奖谁罚谁,又要借着由头查办谁,宁衍也将自己的意思跟江晓寒提了提,好叫他心里提前有个准备。
江晓寒明白,这是让他把握着分寸往外透露点消息,敲打敲打那些不在宁衍“名单”上的臣子,叫他们安分点,别以为自己也在是绳上的蚂蚱,胡乱往上扑,反倒给宁衍没脸。
“其他人都是小事。”江晓寒说:“但是舒家陛下预备如何处置?”
一般来说,牵扯进造反之事的,甭管多位高权重的臣子,少说是抄家灭族,舒家自然也不会例外。但舒清辉麻烦就麻烦在他一没在粮草辎重上下手,二没有跟宁铮勾结通报敌情,说到底,不过就是送蒋璇进宫这一桩事能拿得住。
江晓寒问这一句,无非是旁敲侧击地询问宁衍,蒋璇在后宫下毒谋害宁衍之事究竟是要接着往下瞒,还是已经可以翻出来定罪了。
这事儿江晓寒不提,宁衍也已经想了许久了。虽说寒毒之事牵扯他的子嗣,容易人心动荡,但有宁怀瑾在,他是一定不会再娶妻纳妃的,这事儿迟早要说。既如此,那还不如先给他们透些风声,等之后找机会说出实话时,也显得可信许多。
不过舒清辉的父亲舒川又确实是个良臣,一生勤勤恳恳,忠心为国,画像可挂凌烟阁。朝中内外牵扯不少门生不说,宁衍也有心想给那位老丞相几分面子。
“舒家牵扯造反之事已有确凿证据,朕会将其交由大理寺查办。但是看在舒川的面子上,朕愿意网开一面。”宁衍沉吟片刻,说道:“这样吧,舒家男丁十二岁以上的处斩,十二岁以下的,跟女眷一起流放,还有三代不得入京科考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