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娇小的手掌紧紧地拢住了面前的咖啡杯,似乎要从冷却了的杯壁上触到最后一丝暖意。这时她听见了地下工作者鲁滨逊睡意朦胧的回答:
“以后我们可以泡红茶喝么……”
他趴在桌旁睡着了。契亚拉站起身,走到窗边,微微侧着头,似乎在倾听远处的海浪撞击到堤岸上的声音。
【注】
1、1789年的巴士底狱、1848年的街垒、1871年的蒙马特尔高地,分别指的是法国大革命、二月革命、巴黎公社。
第22章
这些天基尔伯特故意躲着丽莎。即使迎面撞上了,他也要绷紧了面庞一言不发,最多礼节性地点个头。他很沉痛,因为第一支队的弟兄们牺牲了;他很忙碌,因为要协助建立新的第一支队。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基尔伯特找了许多理由,来解释自己对丽莎这不同寻常的冷淡。他偏偏就拒绝承认受挫的自尊心:当初下山前,他可是向丽莎炫耀自己要去办大事。如今孔雀尾巴上的毛都给啄秃了。
好得很,就这样和她疏远下去吧,然后这傻丫头就会被别的雄孔雀给勾走了。如果没有,那么他的自尊心就再受一次伤害:竟然被一个别人都看不上的姑娘迷了心窍。
每一次他们擦肩而过,他眼角的余光总会捕捉到丽莎抬头看他的那一瞬,就像所有深知自身魅力的少女般坦率而骄矜。她并非绝代佳人,然而那不卑不亢的一瞥却是十足美丽的。
最后他还是到她跟前去了。那是一个傍晚,丽莎从厨房出来,像往常那样在墙边的木柴堆上坐下。她那双被碱性肥皂腐蚀得脱了皮的小手,宛如鸟儿藏在巢里似的,安放在那溅满汤渍的围裙上。她的眼睛则久久望向远方那渐渐隐没在暮色中的山岗。
“你在干什么?”他一声不吭地望了她好久,终于开口问道,“简直要变成雕像了。”
“我在思索啊。”她没有移开目光,依旧让夕阳停留在那翡翠般的眸子里。
“那你在思索什么?”
“我在想念牺牲了的旅长和第一支队。”
基尔伯特睁大了眼睛:“可是你和他们都没有相处几天……”
“所以要好好回想一下他们。”姑娘轻叹一声,“毕竟我是他们这辈子认识的最后一个人……”
“前些天本大爷总是想起他们的牺牲。可是现在不会了。”基尔伯特轻快地回答,“现在本大爷会想起他们活着的时候,想起他们做成了什么事情,遇上了怎样的痛苦和欢乐。”
“你这话让我想起叶塞尼亚老婆婆死的时候。她一百岁了,也可能没那么老,但我喜欢想象她是一百岁,因为那太美了。她躺在大篷车上,美极了,我问她:‘婆婆,您要死了吗?’她就笑了笑,低声说:‘是要死啦,小丽莎!’后来人们就把她埋了,坟头上青草长得挺快,风一吹就沙沙作响。我总觉得那就是她,无拘无束的……直到今天我都不相信她的死,她怎么会死呢?她是这世上最不可能死的一个人啊。”
“是个了不起的老太太。如果可能,倒真想去她的墓前看一看。尽管本大爷读的是哲学系,可同学们从不用哲学来解释生与死,因为这不大尊重,不,很不尊重。”
“好久没看见她的坟啦,大概是在匈牙利老家的某个地方吧,记不清了,那时候太小。很快我们就搬走了,吉卜赛人总是在路上的……”姑娘忽然转过脸来,“你看,叶塞尼亚婆婆总归有座坟,可是你把伙伴们留在原野上了……会有人埋葬他们吗?”
他避开了她的眼睛。
“农民们看到了,也许会帮一把手。即使没有农民,原野自己也会慢慢地埋葬他们。”
她站起身来,走到他身边,微微抬起线条优美的下颌,怀着毫不掩饰的好奇心直视着他。
“你这人可奇怪了,究竟是在城里长大的呢,还是乡下小子?”
“从爷爷那辈起就住在城里。怎么啦?”
“我就说嘛,瞧你白得像在牛奶里洗过似的!”她得意洋洋地数落起来了,“可是你说话有时候文绉绉的,有时候却像是泥地里面长出来的。比如你刚才说农民啦,原野啦,就好像和他们很熟一样……”
“本大爷直到今年早春,都是文绉绉的。”基尔伯特再一次避开了姑娘的目光,右手在腰侧握成了拳头,碰到了皮带上的佩枪,“然后就知道啦,文化不过是条舌头。哪怕说得再有道理,牙齿一咬,舌头就流血啦。”
在逐渐昏暗下去的暮霭中,他的面容显得格外苍白。她看见他那轮廓坚硬、富于男子气概的侧面。挺直的鼻梁上方,红通通的眼睛犹如熄灭前的炉火般固执地燃烧着。
“你很难过吗?”她轻声问道。
她望着他,他望着群山,群山望着原野,原野望着紫罗兰色的夜空中升起的第一颗星。秋天快要过去了。
这天深夜,临睡觉的时候,丽莎一声不吭地坐到娜塔莎的身旁,忽然就像亲姐妹一样搂住了她的肩膀。“差点儿让我刺破了指头。”俄罗斯姑娘责难道,仍旧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一根细小的针泛着黄铜般的光泽,犹如一头年老体弱的毛驴,拖着一条没有尽头的线,在不知是谁的军装上衣里来来去去。
“娜塔莎,我觉得,有一种什么东西在我心里永远、永远地消逝了……”丽莎仿佛怕冷似的瑟缩着,用呻吟般的声音低低地说,“同时有什么新的东西,就像橡树的幼苗似的,一个劲儿要长出来……可我的心里哪有那么大的地方,容得下一棵橡树啊?”
她发出一声急促的轻笑,稍稍低下头去,将娇嫩的面庞压在女伴的肩头。浅栗色的头发犹如最精美的吉卜赛织毯般滑落下来,遮住了两个姑娘的后背。
“多大了,丽莎?”
“二十啦。”丽莎用小女孩般的声音回答,“你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我十八岁,却觉得自己比你年长。”娜塔莎腾出一只手,飞快地将垂到脸上的一缕头发掖到头巾里面去,“我现在看你,就像看到战前我那些无忧无虑的女同学……丽莎!这种时代,这种地方,你怎么活得这样愉快?”
“难道青春还能是别的样子么?我的天哪,娜塔莎,好妹妹,看看你自己吧。这么漂亮,这么年轻,偏要像个老太太似的盘着发髻,还要藏在头巾里。天地良心,我都不知道你是金发还是棕发呢!”
“是你在恋爱……又不是我!”娜塔莎手足无措地回答,却想起了十六岁时,自己对好朋友安妮娅说过同样的话。
这下,手指头真的被刺出了血珠儿。娜塔莎把针放到一旁,将脸深深地埋进手中的军装上衣里,那是某个游击队员请求她帮忙缝补的。她闻到了些许辛辣的烟草味儿。怪不得呢,原来烟草也能让人流泪。
第23章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派人到各个城市里和各种地下组织联系;准备过冬的粮草;袭击周边的小股法西斯官兵,如此种种。只有当人们随随便便地唤着某个名字,想要借个火的时候,才会蓦然意识到:原来叫这个名字的人已经不在了。
有的人却能扼住死神的咽喉,追赶上那一刻也不停下脚步的生活。11月下旬的某一个傍晚,消瘦了也苍白了的安东尼奥,终于回到了难以离弃的岗顶。弗朗西斯对着他的眼睛注视片刻,说:“老弟,你可一点都没变。”
“可你简直要成大胡子了。四年来,你从来都没有把脸刮干净过。”
“因为我长得太漂亮了,你能想象出来吗?老弟!要是我刮掉了胡子,伙计们可要嚼嚼舌头了:‘瞧,咱们副旅长,原来是个人模狗样的小白脸!’”弗朗西斯站起身来,瘪着嘴唇、斜着眼睛,惟妙惟肖地拖着各种声调,“他们大概还要取笑:‘呸!这种花——架——子,还是去电影院里演演戏、到公园里勾勾女人吧,打仗指挥的事儿多半一窍不通……’”
“不,不!老兄,你也一点都没变!我以熙德、维加、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的名誉作担保……”
只有两个来自拉丁民族的朋友,才能这样谈话而不嫌矫情。尽管他们有时会显得消瘦、疲惫和苍白,然而只要看一看他们的眼睛,听一听他们说话,就会明白:谁也没有辜负地中海爸爸和比利牛斯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