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掌印太监的朱砂痣+番外(84)

作者:话旧时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而能促成一个皇帝,出现这样急迫态度的事情,只可能是担忧自己的寿命。

然而世上的天才又能有多少呢?恐怕几代人里,都未必能出现一个。

太子年方十岁,还是太小了。比起大齐历代帝王的皇子,他又因病而读书少了许多。

在很多事上,太子想的都天真得可怕,这样的人……

是无法一个人挑起大梁的。

他想着事情,朱莹已经团起那张纸来,有些丧气地说:“我没养过这个年纪和情性的孩子,总感觉计划上有什么不对。”

“娘娘不防给咏看一看。”王咏道。

朱莹犹豫片刻,便将那纸团丢给了他:“看吧,正好帮我出个主意。”

王咏斜靠在桌案边上,展开那张纸。

纸上只有半张是计划,另外一半,倒全是对太子的分析。

王咏看完了,道:“娘娘说太子殿下,说得有些不对。”

朱莹忙问:“哪里不对了?”

他笑着说:“咏今日来找娘娘时,正好遇见殿下。殿下问咏关于收世家税的事情,口齿伶俐得很,甚至还发了点脾气。只是后来可能叫咏驳倒了,便直接走了。”

朱莹托了腮。

她思索片刻,喃喃说道:“太子殿下在我这儿,简直像耗子见了猫似的,一眼就能看出害怕来,半个字都不肯多说。”

她又指了指王咏,道:“可面对你,他就又敢说事情了。”

“是这样。”王咏说。

朱莹几乎找不出可以形容太子的词来了:“殿下媚上而欺下吗?可真按照宫规来讲,他地位在我之上呢。”

“娘娘理政,殿下跟随娘娘学习,”王咏说,“真要什么都按照条例来,咏算是什么身份,那些外廷臣子何必要和咏打好交道呢。”

“你说得倒也对。”朱莹抽出另一张纸来,把这事给记上了,“那便是太子殿下害怕能管束自己的人,因此不敢多加言语,而对于他可以管的人……”

“也不尽是娘娘所想的样子。”王咏插言道。

他说:“殿下质问咏时,因咏并未心虚,他态势便几度衰弱,最后离开时显然已经有所动摇。”

朱莹难以理解:“是不是因为你在圣上那里受宠,他才会如此?”

“咏再受宠,之于太子殿下,也与娘娘完全不同啊。”

朱莹双手抱头,半晌,从鼻子里重重地呼出气来。

“真让人头疼。”她道。

对比不上自己的人敢于大胆说话,这对太子来说,其实也能算是一件好事,可……

只要地位远远低于他的人理直气壮,太子气势就显而易见地泄了,这怎么可以!

以后妥妥是那些想拿捏皇帝的人,眼中的一块大肥肉啊!

计划是行不通了,她得告诉皇帝皇后这一点,让他们也跟着想办法。尤其是皇后……

太子成了如今的模样,皇后这位慈过头的母亲功不可没。

想到这里,朱莹丢了笔,道:“等明日我禀告圣上和皇后娘娘以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王咏附和她:“娘娘说得对。”

朱莹起身,带着王咏走回内室。

内室的熏炉已经搬出去了,正殿处的香气散了进来,就变得极为浅淡。

许多摆件也已经封进库里,书架上,桌案上,甚至床头墙角,随处可见的全都是书。

忙起来以后,她便不常进宫中的小书房了。

“娘娘素常劳累,读书是好,可也要顾惜身子啊。”

朱莹坐在榻上,王咏便走了过来,双手轻轻按住她肩膀往后压,叫朱莹半躺在上头。

“我也没办法。我本就比不得别人,再不学,只怕更比不上,更看不懂政务了。”

朱莹微闭了眼,躺了下去。宫人就在内室外面侍奉着,可因着王咏在这里,她竟有些不想唤人进来了。

“这种事非一时一日之功,顺其自然就好。”王咏说。

他也顺其自然地俯身,双手轻轻按揉着朱莹的额头。

宫中宦官出外监军打仗,一向是在中军指挥,如王咏这般冲锋在前的并不多。

他战场上多了,手上的力道自然大,虽然竭力放轻了,偶尔几下失手,仍然按得朱莹头皮一疼。

她只张了眼,瞧王咏一下,伸手抓住王咏腰带,拉着他在床榻边沿处坐下了。

“你也不清闲,平素忙得很,何必又来照管我。我这里宫人多得是。”朱莹道。

王咏手上没停,垂下眼,轻声反驳道:“娘娘的宫人多是多了,可惜哪个都不是我。”

朱莹便不再说话了。

她闭着眼睛过了很久,几乎要睡过去时,王咏才终于停下来。

朱莹笑道:“我竟然忘记恭喜厂臣了,厂臣功勋卓著,得圣上厚赏,实在是一件大喜事。”

王咏便跟着笑:“多谢娘娘贺喜。”

朱莹便说:“我还有贺礼要送给你。”

她起身跃下床榻,从书架上取出一方小印。

那印章用的玉不能算作上好,只是制作精巧得很,似乎还用上了一些木工强的手段。

“我闲暇时候,便想着给你做点东西,木头的做出来总觉得不太好,便学了刻印章。”

她托着印,递到王咏面前:“这方印是我做得最好的一个,本来想再接着做几只更好的,可惜忙起来就没时间了。你拿回去,在下面刻上字,便能用了。”

王咏双手接过那方印。

印章心思巧妙得很,上头的兽头,竟然还略微可以活动,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转动。

他珍重地握紧了印章,深施一礼,说道:“咏多谢娘娘费心了。娘娘心灵手巧,这印咏喜欢得很。”

见他高兴,朱莹也高兴:“你喜欢就好。”

她按住王咏手臂,压着他坐回榻上,自己隔了段距离,也坐上去,随手捡了本书翻起来。

翻了没两页,她忽然停下,道:“有件事我差点忘记说了。你们这回功劳本在下等,受封赏却在上等,正所谓树大招风,还是要多注意几分才好。”

王咏应了。

他道:“西北重镇处又有动作,可能是越安又想着做什么。咏上奏,想去西北镇守,可圣上不允。”

“圣上大概有着别的考量。”朱莹道。

王咏点头,又说:“咏大约能猜到些什么,只是不太确定,过段日子便能见分晓了。娘娘放心,咏心中有数。”

“你有数就好。我也会尽力护着你的。”朱莹说道。

他们坐在一处,各自做着手头的事情,都没再说话。

窗子半开着,生了嫩芽的花枝斜斜地伸展在窗纱外,沾染了小宫人的欢笑声。

朱莹和王咏,几乎同时抬头向外望去,又几乎同时望向对方,然后忍不住笑了。

和煦春光,便从外面一直蔓延到内室之中了。

第73章 推政令

正月廿七时,新成派的革新,在皇帝的授意下正式推行开来。

世家大族隐匿下的田地人口,被一样样地查了出来。

不过政令并没有要求他们像百姓那样交税,而是将名下隐匿部分的田地人口,按照四成来收取税银。

世家和文人的优待还在,只是比从前少了些。

即便如此,依然激起了一片骂声。

·

此事虽得了皇帝首肯,具体推行的却是朱莹。

大臣们递上来的反对意见全被留中或驳回,司礼监扣押的题本奏本几乎堆成小山。

据陈端所言,近来外廷直房热闹得很,朝臣们往来不绝,几乎踩碎门槛,就连各司礼监太监,也被搅得不得安宁。

这事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闹得最为激烈的几人,甚至被鸾仪宫中下传旨意,贬去偏远地方。

内臣中有受了外廷所托,上书驳斥的,也叫朱莹贬往行宫或皇陵。

她镇压得太快,皇帝又对此不置一词。

世家大臣们哪里还看不明白。这事已经获得了皇帝首肯,或者可以说,正是籍由皇帝授意了,才开始做的。

他们渐渐地熄了声音,不再反对这件事情,可怒气仍旧还在,迫切地需要发泄之处。

这道政令,是由新成派官员,通过王咏递交上去的,内阁楚大学士交口称赞。

再加上朱莹的所作所为,于是乎,这一批人俱都遭受了弹劾,文人笔墨攻伐无一刻安宁。

负责编纂大齐史书的官员,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能愤懑地记录,道此事全由王咏和内宫宠妃朱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意图夺世家利益,毁大齐根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