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里这样说着,因着朱莹没有回头,脸上便不曾勾勒出笑意来。
·
永安宫。
太子被一群人簇拥着,哭哭啼啼地回来了。皇后常姝雁闻报,急忙推了宫务,从正殿里赶出来。
看见皇后出来了,太子忍不住哭得更厉害,抽抽噎噎地道:“妈妈,我……我不想再去鸾仪宫了。”
常姝雁微微一怔。
旁边奶娘已经说了起来:“皇后娘娘不知,那贤妃轻狂得很,得了宠,连您都不放在眼里了,竟敢打太子殿下!”
闻听儿子挨了打,常姝雁疼得心肝肺一齐揪了起来。
她赶紧把太子拥进怀里,摸着他的小脑袋,不住声地问:“快让妈妈看看,打了哪儿了,伤到哪儿了?”
他不是去贤妃那里学理政去了么,难不成是贤妃嫌他学得慢,一气之下动手了?
常姝雁禁不住对朱莹生出几分埋怨来。
太子呜咽着伸出左手:“妈妈,手好疼啊……”
常姝雁连忙捉住他的手,看见那小手上一片红,她心疼得都要滴血了。
“别哭别哭,妈妈这就替你教训贤妃!”她哄着儿子。哄了好久,太子才终于不哭了。
奶娘和一些宫人,带着太子休息去了,常姝雁回到正殿,关心则乱,越想越生气。
朱莹是她一手护着的,最开始也是她提拔上去的。太子什么情形,朱莹也不是不知道,可她如今得势了,竟然敢打太子了么!
这也是不把她放在眼里。
她才要命宫人去召朱莹,却见随太子前往鸾仪宫的几个宫人留了下来,小心翼翼道:“皇后娘娘息怒。”
她勉强息了几分火气,对几个宫人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贤妃为何要打我儿?”
宫人们对视几眼,想着皇后娘娘最宠溺太子,都不敢说。
沉默片刻后,终究还是有人心气不平,看了看殿内侍奉着的人,犹豫一会儿,道:“请皇后娘娘屏退左右。”
常姝雁微微蹙眉看她。
在宫里耽搁得时间越长,她心里的疑惑便越大,火气也就随之灭了不少。
打太子?
朱莹是个重情义的人,她不会看错。当年也是因着这一点,她才额外提拔朱莹。
毫无缘由地打人绝不可能。
就算她真的瞎了眼,看错朱莹的脾性,那太子呢?她如今在政事上立足还不算太稳,总不会傻到得罪太子的地步。
常姝雁已觉出几分不对来,想了想,命宫人们全都出去,只留下这个小宫女,问:“鸾仪宫那里,到底怎么了?”
小宫女拜下道:“皇后娘娘千万不要错怪贤妃娘娘了,娘娘她也是为了殿下好……”
她说:“殿下说,理政很麻烦,他不想当太子了,贤妃娘娘才对他动了手……”
“什么?!”常姝雁万万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结果,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
·
太子刚刚喝了碗汤,躺到床上,忽见皇后大步流星走进来,命侍奉的人全都出去,平日端庄的仪态都快维持不住了。
他爬起身,问道:“妈妈,您有什么事吗?”
常姝雁抓住他,道:“儿子,你实诚点给妈妈说,你是不是嫌理政麻烦,不想当太子了?”
她语气难得严厉,太子瑟缩了些。
他小声道:“明明那些事给大臣们做就好了,贤妃娘娘总是要自己也会做……当太子这么累,还有什么意思?”
常姝雁又气又伤心:“当太子还分什么有意思没意思?你以为说不做就能不做了?从古至今,从位上跌下来的太子,命好的屈指可数,你,你真是要气死我了,以后快别说这话!”
太子课业不重,还没学到史书,只是垂头听着。
他不太高兴,又不敢反驳皇后的话,只好不甘心地应了:“妈妈放心,儿子明白了。”
常姝雁并没有离开,而是从旁坐下,问道:“这两天你学到些什么?”
“贤妃娘娘叫儿子看奏本,拿出处理办法来。”太子道。
“你做对了几个?”
太子小声说:“我拿不准,想听贤妃娘娘的,可她一定要让我说……”
常姝雁不语,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
永安宫诸人,在这天,平生第一次听到太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看到皇后娘娘拿着戒尺追打太子的身影……
第70章 教太子
正月廿二时,崇京下了第一场雨。
其实也不能算做纯粹的雨,因为细细雨丝中,还夹着些细雪。
司礼监一大早已送来不少奏章,朱莹正批着,忽听宫人传报,说皇后娘娘带着太子来了。
她急忙整理了衣裳,出来迎接。
侍奉太子的宫人似乎换了不少,至于太子本人,则被常姝雁牵在手里,还一抖一抖地哭着,双眼红肿得厉害。
见朱莹出来,常姝雁把太子推给她。
朱莹惊住了,忙问:“皇后娘娘,这是……?”
常姝雁瞪了太子一眼,和颜悦色道:“孩子不省心,叫你受了委屈。以后这孩子该怎么管就怎么管,千万别顾忌到我。”
她交代完事情,便带着宫人走了,只剩下太子站在庭院里,哭得越来越大声。
朱莹:“……”
她感觉脑壳有点痛。
太子不能放这儿不管,朱莹蹲下来,用手帕为他擦泪,谁知手刚伸出去,他便往后躲了躲。
朱莹:“……”
她哄了半天,太子还是一直在哭。
时间有限,不能都耽误在他身上,朱莹只好站起身来,吩咐左右:“等太子恢复过来,再带他去我那里。”
她还有一大堆题本要看呢……
·
待朱莹批复了四道奏章后,小太子终于被宫人们带了进来。
他眼睛肿得像两颗桃子,脸色都红了,朱莹无奈地看着他道:“前几日打了殿下,是我不对。只是还请殿下休要再说那些话了。”
太子听她说到“打”,瑟缩了一下。
朱莹已经推来一封奏本,道:“殿下瞧瞧这个,总该拿出个主意来了。”
太子接过奏本,翻开。里头是个革新武举的提议,要将现行武举多加几道考核,如文举一般选拔。
他瞧了瞧上题本那人的名字,居然是王咏。
他还是举棋不定,下意识想寻求贤妃娘娘的意见。可一想起皇后给他的那顿打,便害怕极了。
他想了好久,才提笔,在旁边的纸张上写了个“允”字。
朱莹注意到太子已经写完了,拿过纸来一瞧,虽只是一个字,却差点喜极而泣。
太子终于做出决断了!
她心中喜悦,将这纸轻轻地放回原位,问道:“殿下为何要允呢?”
小太子乖乖地回答道:“爹爹尤为眷爱王咏,听闻他提议了的事,爹爹从来都是应允了的,所以……我也就允了。”
朱莹万万没想到,图省事叫他看了张王咏的奏章,竟然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这跟太子从前说的“我听贤妃娘娘的”有什么两样?!
她勉强笑了笑,又问:“除此以外呢?武举等同于文举,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
太子下意识想说不知道。
然而瞧见她手边的戒尺后,太子就没敢说。
他道:“会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将领,不至于让没本事的人,占了官位,尸位素餐。”
这话说得挺好,朱莹差点就夸他了。不过太子之前的优柔寡断,和现在侃侃而谈的样子截然不同,朱莹心中生疑,又拿来题本。
果然,他在背王咏列举出来的好处……
朱莹打孩子的手,又有些痒痒了。
她忍着气,放了题本,问:“殿下,您可有自己的主意?”
太子害怕道:“有……”
“那便请殿下说吧。”朱莹道。
太子便不说话了。
他沉默许久,见朱莹脸色一沉,连忙结结巴巴道:“我,我觉得,武举选拔等同文举,可以选出更多贤才来,不至于全部被世家或军户把持……”
这么长时间,太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朱莹老怀甚慰,夸奖道:“殿下说得极好。如此,就依殿下的,允了吧。”
他惊喜地笑了笑,忍不住坐得更直了。
朱莹又为他推来一份奏章。是关于新成派变革的,太子接过来,很高兴地翻开了。
朱莹长呼一口气,感觉太子终于不再是“朽木不可雕”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