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将来考什么方向的研究生,现在还没想好。主要看哪种更有趣,”冯晨夏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还要看哪个专业更适合搞政治。”
看到张凌歌的白眼,冯晨夏笑了,“我承认我是个官迷呀。我研究过,华清大学出的政治人物最多,比中都大学多多了。我已经错过华清大学了,现在不能再错过其他机会。”
听说冯晨夏打算在国庆节,到中都附近省份的城镇调研,张凌歌也想去。刚从深海来中都,她不打算在这个七天长假回深。
冯晨夏却摆摆手,拒绝和张凌歌一起出游:“我有两种朋友,一种是你这种谈论形而上的朋友,只谈心,不搞别的;还有一种是平时生活里的朋友,什么都谈,就是不谈主义,不谈理想。
“你要想继续和我保持目前这种朋友状态,就别和我旅游,也别离我太近。你这样的朋友我只有一个,你自己得珍惜。而且,你不知道再好的朋友,在旅游的时候都会翻脸吗?”
张凌歌拍着肚皮保证说,自己绝不会和冯晨夏发生任何冲突,一切都听冯晨夏安排。
“那就更不行了!我是去做调研啊?还是带幼儿园孩子出游呀?”
被冯晨夏残忍拒绝的张凌歌,只好收收心,晚上继续泡图书馆,打算等免修考试成绩出来、可以选课后,就开始过按时读书、吃饭、跑步、睡觉的日子,让自己再度活成“时刻表”。
这个周二,免修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除了《基础化学》擦边只考了90分外,其他的都超出很多,《大学英语》、《大学医学数学》和《大学物理》都考了满分。看着公示上《大学英语》100分的成绩,张凌歌怀疑这事儿周济申介入了。考完后,她又仔细看了看辅导教材上的翻译,和自己的风格差别蛮大的。周济申肯定是以“课本说的是华夏英语,不是亚米国英语”为由,阻止改卷老师给她扣分。
据说世界上走的最快的是谣言,但其实真相走得也蛮快的,没多久,全院都知道临床八年新生里出了个学霸。
“什么学霸啊?”萨蒙蒙气鼓鼓地争辩道,“明明是学神好不好!”
当天下午,张凌歌又接到一个好消息,妈妈明天要来中都开会,小长假顺便就在中都过了。
张全在电话里假装生气地质问,“说实话?是惊喜还是惊吓?你这猴子,别妄想能逃出老娘的魔爪。”
张凌歌口里表着忠心,脑子却走了神,她在一遍遍咀嚼“学神”这个词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学神哦,比学霸更高级。
第10章 “政治动物”冯晨夏2016
乘着军训的“东风”,开学没多久,冯晨夏就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她热情地帮着同学们申请免修免听,自己也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和《大学数学》免修考试。
冯晨夏现在和系里的学姐学长关系非常好,也趁机打听了每门课授课老师的风格,以及考试难度大不大,是不是经常点名等“机密”,然后和班里和系里的同学分享。因为这番做派,行事风格潇洒大方同时又“护短”的冯晨夏,虽然是407室年纪第二小的新生,依旧被推举为宿舍和班级里的“大姐大”。
407除了冯晨夏,还有军训时一个班队的王萌和赵尔然。另外一个女生是本宿舍的“老大姐”祁平柳。祁平柳本来读书就晚了点,还复读了一年,现在已近20了。
冯晨夏有个本事,就是当她进入“指导员”、“大姐大”或者“政委”角色后,能够在尽量不暴露自己内心意图,不透露任何隐私,甚至话说的也不太多的时候,让对方觉得冯晨夏对自己特别交心,自己必须把心里话都吐露给冯晨夏。
此刻,冯晨夏正一脸感同身受地听着班里一个女生讲她家里如何对自己和对弟弟区别对待,为什么家里明明有钱,也必须申请贫困生助学金……不过现在冯晨夏的心思却有点飘,她明白为什么张凌歌在身边的时候,自己会变成话痨了。进去的东西太多,总是需要一个出口的。即便她不会对张凌歌吐槽具体的事,也不会说出具体人名(冯晨夏觉得这是搞政治的基本素质),但是至少“欢快的垃圾”,还是可以倒一部分给“张凌歌牌垃圾桶”的。
冯晨夏收回乱飞的思绪,打开一个小本子,把这个女生的情况记了下来,答应帮她问问院里的态度。不过也告诉她,没有“三级证明”,光靠《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助学金申请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不符合政策。
“哦,对了,我帮你联系了一个家教工作。学校里也提供部分勤工俭学机会,回头我帮你拿个申请表。”冯晨夏收好本子和笔,站起来拍了拍女生的肩膀,“你这次免修考试过了一门,可以用这个时间做校内短工什么的。另外,我建议你还是要多花点时间学英语,你们那里师资不强,英语发音有问题。如果这方面有任何需求,你可以随时找我。”
忙完这些,冯晨夏要先去找辅导员汇报新生助学金申请情况,再去一趟院领导办公室参加一个会议,商讨怎么举办法学院《国庆文艺晚会》,冯晨夏是这个晚会的主要策划者和“导演”之一。随后,还要和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谈社会调查事宜。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冯晨夏就上网查了中都大学社会活动信息。
中都大学有着悠久的,呃,学生运动历史,并以此为傲。
当然,现在不让也不敢让学生搞这些,不过社会实践一直是中都大学特别强调也特别支持的。学校不仅有专门的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还对学校支持并备案的社会调查,提供数额不等的津贴。
开学后,和入党申请书一同交上去的,还有一份《在国庆中秋假期举办一年级法学院新生社会调查的建议》。冯晨夏为了这个《建议》,很花了一点心思。
冯晨夏对张凌歌说自己后悔没有报考华清大学并非谦辞,她的确有点后悔。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就开始研究中都大学历史。这个学校确实出了不少名人,也确实引领了很多潮流风向,特别是社会、政治风向。可惜,中都大学出的最多的是“狷介狂徒”和“异议者”,而非“执政”人士——想正儿八经地当官,最佳路径是在华清学个工科,然后留校搞团委工作……
当然,这个最佳路径其实也不好走,如果上面没有人提携,连一半都走不到就会掉队。所以和平时期当官和战争时期也没有太大区别,站对队是最重要的。
可惜,身为女性,在很多人看来,第一个队就站错了!
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性高官的简历,冯晨夏也研究得很透彻。
不管有没有后台,担任各级正职的都很少,能一路副职升到副国级已是殊见!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边缘部门多主干线少是女性干部的特点,即所谓“三多三少”。有些地方干脆将上级强调的“各级领导班子至少要有一个女干部”理解为“班子中只要有一个女干部就可以了”,而这个女干部,也大多是做妇女工作的。
冯晨夏从来不以女性身份自卑,当然,她也不是个“女权主义者”,至少现在她还不是。她研究这些东西,其实是在“寻路”。
女性干部晋升渠道狭窄,女性职位很少……冯晨夏明白,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竞争,必须在女性内部展开。
冯晨夏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亚米国超模大赛真人秀。由于亚米国社会给予黑人超模的名额非常少,至多三两个,按人口比例,比白人少很多,因此黑人女性模特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残酷。
“对了,还有那个叫什么名字的狗屁小说?”冯晨夏想起暑假时一个朋友推荐的生存类网文,这个小说设定全球120亿人口,只有40亿能最后活下来,而女性的存活名额是18亿……想到这里,冯晨夏笑出声来——这个网文作者无疑是女性,甚至她会觉得自己特别女权。但是这个作者却不去质疑凭什么40亿生存名额中,只有18亿女性;不去质疑为什么男性的生存率比女性多22%,更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当初看到前面的设定,冯晨夏就没有点开正文,怕被“恶”到了。
“连《饥饿游戏》都不如!”冯晨夏想,“至少《饥饿游戏》的女主,在面临不公平的规则时,会想着怎么打破规则,而不是想着怎么杀死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