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瞻彼日月(6)

作者:亮家川儿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说这是唐衡他兄长的儿子做的?”我吃惊道。

郭嘉点点头。

“可唐家的势力向来单薄,当年唐氏许给傅公明的时候还被退了亲,若不是荀先生接纳,这唐家早就灭门了。如今这唐家后人还不安分做人?是依仗着什么在这许都为非作歹?”我着实是有些好奇。郭嘉也摇摇头。

“若不是你顶替这歌女‘念奴娇’得到郭祭酒相助,恐怕一个歌女的生命,在唐家看来还是不足以惊动更高的权贵吧!”诸葛亮开口道。

我觉得也对,便不再想这事。剩下的我也插手不得,既然郭嘉从旁相助了,那由他处理是最好的法子。

接着我便和郭嘉闲聊起来。

说起来我和郭嘉相识,是在我十岁时和师兄来颍川找师父,谁知恰好遇见了匪徒,师兄为引开匪徒和我分道而走,我便独自一人在颍川徘徊。当时身上的盘缠已经花的差不多了,幸而遇见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说我可以跟着她卖花,于是我便在老婆婆的屋里住下。老婆婆独自一人,平日里也没什么需要,我二人卖花的银钱可以勉强维持生计。而我卖花时还可以顺便打听师父的消息,以便快点找到师父。

一次卖花时,我不慎冲撞了荀彧的车驾,受了伤,荀彧见我一个人,便将我带到府中医治。在荀府中恰好遇见了师父,这才知道原来师父借住在荀家。师父给了老婆婆一些银钱,接着把我安顿在荀府中,便去找师兄了。

一日,我在荀府中修改自己的一只小弩,一个身穿云纹蓝缎面衣服的男子饶有兴趣地看着我。我二人便讨论起来。他说他叫郭嘉,是个山水闲人,我便告诉他我的名字,我们一起将小弩改进到了□□。然后我二人一起在亭中坐下,他向我讲他游山玩水的趣事,罢了叹息一声乱世难行。我不知该怎么安慰他,半晌说了一句:“乱世,也会有结束的时候。也许,你就是终结这乱世的人呢?”

他眉眼弯弯地笑起来,笑意懒散,带着几分不羁地回道:“也许吧!”

那个下午我二人说了许多话,后来他常常隔三差五地来荀府拜访,与荀彧谈过之后会来跟我聊聊,待到我和师父离开的时候,他便把一个玉扳指交给了我,嘱咐我以后遇见了什么困难便找他,却没想到,竟在今日起了作用。

和郭嘉聊完便告别离开了。

次日,孟建寻来,将一些琴谱、书籍交给了诸葛亮和徐庶。

停留三日,诸葛亮、徐庶和我三人想去张良故里,高阳华里拜谒留侯祠,于是我们便告别了孟建,离开了许都。

去高阳华里的路上,诸葛亮忽然问我,“你是不是该同我解释解释?”

我不解看向他。

他轻轻吐出三个字:“月丫头?”

第6章 诉情衷

被诸葛亮一问,我竟不知如何应答。他本不知道我就是黄家女儿,若是将我的真实身份告诉他,他还会这样和我一起寻访名士,游历四方吗?他会怎么看我和他一起出行?是未婚妻的不知检点,还是世家女子的刻意试探?他会不会以为我是因为不喜欢他的家世而不愿告诉他我的身世,让他误会退婚的?一时间,所有思绪纷纷涌上心头,我一时不知怎么说,亦不知从何说起。

他见我欲言又止,微笑说:“若你有隐瞒的苦衷,那不告诉我也罢。”

“我……”我定了定神,还是决定向他坦白。

“我非有心欺瞒,只是初遇时实在过于尴尬,不愿以真名相告。”我顿了顿,接着说,“我名月英,我父亲是”我避开他的目光,轻声说道:“沔南,黄承彦。”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我,震惊道:“什么?!”

我抬头,看着他点了点头。

“可黄家娘子,不是传闻极丑?你这般姿容风度,怎么可能?”

“我扮丑,原是不愿意草率地结亲。”我叹了一声,转身看向远处的炊烟,“我与你初遇的时候,本不知你我二人曾有婚约。但那一刻,却是觉得我和你似曾相识。”他想要说些什么,我却没让他开口,继续说道。

“我知道这样做可能会伤了你,但我真的对你动心了。不是因为你是和我定下婚约的诸葛亮,是因为你是我遇见的青衫少年。即使你不是诸葛亮,我毁了婚约,也会和你在一起。我和你的想法,并没有不同。”

他沉默了一会儿,方开口道:“既如此,且容亮再想想罢!”

我策马前行了几步,回道:“隐瞒伤你,实属月英之过。然月英并非困于闺阁的女子,生来便是广交高士,周行山川的性子,若你觉月英实非良配,德行有失,不愿结亲,月英愿自毁婚约,一力承担。”

诸葛亮并未回答,此后数日,我与他很少讲话。

我三人本以为可以平安抵达张良故地,却没想,途经郾城的时候遭遇了劫匪。

本是乱世,百姓难以为生,很多都死于饥饿、劳役或是疾病。而若是稍有些本领的,可能逼不得已走上打家劫舍的道路,或是从军谋一个出路。我们遇见的这一路劫匪,起初还以为是百姓集结而成,后来却发现这些劫匪的武功远非寻常百姓可以相比。

徐庶本有高超的武功傍身,我和诸葛亮也有一些功夫,但毕竟不及徐庶那样,我便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弩扔给了诸葛亮,自己则依靠袖箭防身。

徐庶的注意力都在匪首的那人身上,我和诸葛亮则在周边对付其余的匪徒。我刚刚处理完身边的一个劫匪,回身看诸葛亮,正看见一个人在他身后向他挥动匕首,便一发袖箭将那人制住,恰在此时,一人向我进攻而来,我正打算用袖箭攻击时,却发现箭槽已经空了。就在此时,一个素白的身影挡在了我的面前,我抬头,看见诸葛亮微微皱起的眉。这时徐庶解决了匪首,过来将攻击我们的人击退,我和徐庶连忙把诸葛亮扶到了一边。

还好,那匪徒并未伤及诸葛亮的后心要害,只是在他的后肩部留下了一道疤痕。我和徐庶先在路边帮诸葛亮止了血,简单包扎好伤口,然后徐庶去附近找落脚的地方,我和诸葛亮先等在路边。

“阿月,”我正小心地扶着他,诸葛亮却突然开口了,“隐瞒身份,我不怪你。”

“你仍是我心悦之人。”

几日来,我二人很久没有这样说过话,听他这样说,我脑海一瞬空白,只剩下“你仍是我心悦之人”这八个字不断回响。直到他伸手抚过我的脸庞,我才发现自己竟然流泪了。

此时徐庶已找到了借宿的农户,好心的农人过来,帮着我们把诸葛亮扶回了屋中。

休养了二十日左右,诸葛亮的伤已经渐渐愈合,我们也不好意思再留在这里叨扰,便告辞接着去高阳华里,只是脚程慢了不少,抵达的时候已经将近五月春末夏初时节了。

三月行旅,而今终于得见留侯祠,我和诸葛亮、徐庶便进入祠中。这留侯庙虽说不在山水之处,但是仍然是清静幽然,我们三人讨论起了留侯当年的智计,徐庶叹息道:“都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留侯当年功成而身退的气度,也是他能在汉初的开国功臣中得到善果的原因吧!”我点头道:“可惜高祖只是一时之主,并非是君臣知己,这也是最后留侯离开的原因罢!”诸葛亮在一边笑着,并不言语。

徐庶好奇问道:“孔明不是向来喜欢留侯智谋,怎么到了这里如此安静了?”

诸葛亮开口道:“留侯的英明之处,不止在于他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在于他能够忧国不谋身,功成而身退的放下。阿月说留侯和高祖只是一时君臣,亮却觉得不然。”

“哦?”我笑着看他。

“留侯之于高祖,更像是霸业谋士,只是却非知音,倒也可叹。”诸葛亮回答道。

“能和留侯成为知音的人,怕是在汉时没有几人罢。”徐庶感慨道。

我二人穿过回廊,走到留侯的塑像前,这塑像倒并不威严,看来当年太史公所言“面若好女”诚不欺我等。诸葛亮看见张良的相貌,倒并不惊讶,只是点头说:“这祠中的留侯不像是别的祠中一律威严塑像,倒是很有留侯遗风。”

我点头道:“留侯之威,不在于相貌,恰是这等柔中带刚的风骨,留侯才得以流芳百世。也是万千闺中女子倾慕留侯风仪的原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