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长发束起,穿了一袭红衣。见我来了,吩咐婢女在院中摆酒,为我斟满一杯。我婉拒了,只要了一杯茶来。
“我有个故事,从来没有讲给别人听过,但我想着明日就要离开了,回去之后,更无人倾诉,不如今日诉与你听。”她饮尽自己杯中的酒,向我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
离开的时候,她已经醉的很深,我借了纸笔,留了字给她。次日上午,便听闻了夫人离开的消息,说她临走时带了阿斗一起,孔明和赵云赶到,才算是夺下了斗儿。百姓皆言孙夫人嫁来便居心叵测,我听得传言,只是一叹。
随着夫人远去的时间越来越久,阿斗也到底被带了回来,便不再有人提起这位女子。也许再过上几年,更不会有人记得她。
十二月,传来张松被杀的消息,刘备刘璋由此反目。庞统向刘备上了三条建议,带着白水军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占领了涪城,迫近成都。
建安十九年,孔明和赵云、张飞等人一起去攻打白帝、江阳等地,我为他收拾好行囊,将缝制的护身符为他系上,他拥住我,而后转身离开。我看着他的背影,虽知道刘备军势头正好,可还是隐隐担忧。
数月后,攻克的消息未至,庞统的死讯却先一步到来。想到那年的木讷少年,如今身死异乡,年仅三十六岁。幼子寡妻,无人敛骨,只能魂留落凤坡,当年许诺再见一面,到底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见,不觉潸然泪下。想孔明痛失挚友,心里应当也十分难受。便饮醉一日,而后只能如常生活。均儿见我难过,将乔儿和果儿接到他府上看护。他已经结婚一年有余,妻子林蓁也有了身孕。曾经跟在二哥身后的孩童,而今已经将为人父了。
这年十一月,刘备兵临成都,刘璋出城请降,马超亦投降于刘备。十二月,孔明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势力一时风头无两。
过了十二月,有信使回来,说孔明让我准备准备,不日去成都。父亲母亲都已安置妥当。数日后,我便再次告别了襄阳这方故地,带着两个孩子走上西迁的道路。均儿因着林蓁临近生产,未能同行。
离开襄阳的时候,诸葛均夫妇出城相送,我看着越来越远的城池,心里有一股说不清的情绪。
到达成都已是四月,还未入城便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将近一年未见的孔明牵着一匹白马,在门口等候着我们。孩子们在马车上看见他都探着身子向他挥手,他翻身上马,我二人对视一笑。马车入城,很多百姓都在道路边上围观,到了军师将军府门口,他将两个孩子先抱下车去,而后向我伸出了一只手。我笑着将手交给他,他扶我下车,轻拥着我的肩膀,与我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孩子进了府中。
听说这府院原本是刘璋手下的权贵所购置的别业,刘璋投降之后,这权贵也逃出了成都。孔明喜爱这府院后的花园,便向刘备要了来。他和两个孩子玩耍了一会儿,我吩咐着府里的几位仆人将荆州的家什收拾妥当,正想着看看屋里还缺些什么,孔明却走到前厅拉过我的手,脸上带着几分得意的笑,说道:“阿月,你来。”然后便拉住我的手,像十几岁的少年一样牵着我跑向后院。
刚刚踏入后院,眼前便映入了浓浓翠色。
青瓦白墙之间,是一片茂盛的竹林。
我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四肢百骸都通畅了起来。
“这是?”
“这是‘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孔明冲我狡黠地眨眨眼,拉着我在错落有致的竹林之间踏石而行。
走了一会儿,突然开阔起来,只见竹林尽头是一间草堂,像极了隆中旧居。我不自觉地停下了脚步。
孔明见我停了下来,笑着走到我面前,柔声说:“我想着,阿月从不曾在益州定居,怕你住不惯。”我的心中被他这一句话激起涟漪,久久不平。正当我的泪水渐渐模糊了眼眶的时候,却听见草堂里传来果儿的呼唤。她和乔儿跑过来牵起我飞奔着进了草堂。前厅和后堂的陈设和隆中一般无二,穿过后堂,便有樱花林映入眼帘。我的泪水终于在见到樱花林时夺眶而出。
孔明从身后轻轻拥住我。
“阿月,我们到家了。”
于是我在这年的春天里,回到了久违的家中。
之后数日,孔明常常早出晚归,有很多政务需要办理。我便随着仆婢去了趟城外的葛陌,这是刘将军分给孔明的田庄。陌上有桑林,还有十五顷水田和一处院落。小院亦是青瓦白墙,陈设简单。
我让一位名叫小星的婢女帮我将葛陌的产业记录收集起来送回府中,又吩咐鹤奴暂居小院,管理葛陌诸事。自己则在成都城中闲逛,和当地百姓聊聊天,或是在葛陌上问问农人最近的生活。走街串巷,把成都的方言学了个七七八八。
在成都闲逛的时候,我倒是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比如成都有很多绣娘,手艺精湛,一幅绣品逼真生动。我想着蜀锦之名早已名满天下,便灵机一动,回府里草堂写下了自己的想法。此后两个月,我接着在各处寻访绣娘或是织锦手艺人,向他们细细询问关于织造和售卖、以及传承的一些问题,而后再回家修改自己的建议。到六月,才草拟出了四条总的建议。概括而言,就是蜀锦为售卖之用,蜀绣为邦交之礼,锦绣设置专人管理以及织锦机的改进。并将两种技艺的困境和我认为可行的解决之法一一列出。
这日傍晚孔明回来,我们一家用过饭,我便将前几日拟好的帛书交给他。
他看着帛书上的条条建议,时而蹙眉,时而点头。待他看罢,笑着对我说:“亮得一妻,贤才如此,更有何求!”
而后便在我写的“设置专人掌管蜀地锦缎织造”这句之后写了“锦官”二字。
当晚,我二人细细研究了锦官的设置和售卖的管控,直到天色将明。他一夜未眠却兴奋异常,纵笔写了一份奏章,而后便匆匆去了左将军刘备的府邸。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到了锦官这点了。
孙夫人的故事会更在番外耶!
昨天看了蜀绣的视频,然后激情下单了一个荷包,现在我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绣好了。
下一章也不想虐,让月亮甜下去!
第14章 饮樽酒
“阿月姐姐!”孔明早上出门不久,我便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开门一看,原来是马良。
我打开门,他笑嘻嘻地捧了一个坛子给我,打开一看,原来是荆襄一带的美味大头菜。放下坛子,见他在看我,我奇道:“马家小四今天怎么有闲情来找我了?”
他收敛了笑,认真行礼说道:“良有一事,想让姐姐助我。”
“哦?”我挑眉看他。
“良听闻姐姐前些日子结交了不少绣娘,想着让姐姐找一位工艺精湛的,为我绣一幅图画。”他说。
还当真是消息灵通啊,我在城中寻访绣娘的事情已经人尽皆知了吗?我点点头,应允了他的请求。正好我也在和成都一位有名的绣娘卿氏学着蜀绣,便问他绣什么。他拿出了一幅山水白描给我,细细看来,竟是吴地山川。
“怎么?你要出使江东?”我讶异道。
“尊兄有这个打算,因为他的身份多有不便,而我与瑾哥哥交好,又擅长外使,故有这个想法。”他回。
“恰好明日我要去找张绣娘,你便随我一起去罢。”
次日清晨,我二人一同到了张绣娘的家。昨日孔明回家,说起和刘将军讨论的结果,决定专门设置锦官管理织锦,并置了一处专门的院落。而至于蜀绣,由于女子众多,所以便在外找了一座小楼,名为绣月楼,招揽精于绣艺的姑娘来楼中刺绣,或是将绣品的内容告知,限定期限,待她们在家中绣完之后交到楼中。这张氏便是当地的一位又名的绣娘,据说十里八乡的很多绣娘都曾师从于她。
我放下手中的绣品,解释一番后将马良引见给她。她看了看图画,摇摇头:“这样的山河图我年轻的时候还能绣一绣,现在年老了,有心无力了。”不过,倒是有位姑娘可以绣出这幅图来。说着,便唤旁边一位长相清秀的姑娘过来。
姑娘搁了针线,轻轻走来,行礼依次唤我们:“大人、夫人、张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