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瞻彼日月(14)

作者:亮家川儿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建安十六年,春日。临烝城外的湖边樱花盛放,孔明因为益州遣使来访去到刘将军身边,我则扮了男装,带着均儿和乔儿出城踏青,顺便看看百姓们春耕的场景。

到了城外,过了樱花林,便看见了大片的农田。陇上的水车正在春风吹动下慢慢运转着,农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几分笑容。他们中有许多人认识我和均儿,看见我二人的身影,便迎上来笑着问好。看到乔儿的时候问是谁家的孩子,均儿就介绍说这是军师的嫡子,于是他们便夸起乔儿可爱。乔儿得了称赞很是开心。均儿看着农人们一派欣欣向荣,不禁感叹:“嫂嫂和二哥真是造福了一方百姓啊!”

“均儿能够深入农户之中,发现问题,这也很好。只是在机械制造一途上仍需精进,同时,也要多多走走,开阔视野。”

乔儿也在乐呵着,我便问他:“你是在高兴什么?”

他笑起来,道:“有人夸赞乔了,婶娘!”

均儿蹲下,柔声问道:“乔儿,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夸你?”

乔儿挠挠头,说“不知道”。

“因为你二叔和婶娘做了造福他们的事,而你是他们的嫡子,在他们看来,你是造福他们的人的孩子,所以值得称赞。”均儿看着他严肃道,“但是你自己其实并没有做出什么可以让他们赞许的事情,所以这称赞,其实有些过于夸张了。”

“乔儿知晓了。”乔儿恭敬行礼。

“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均儿又问道。

“依二叔父教的,认真读书,静心学习,而后通达,而后可以济百姓。”他有板有眼地回道。我点点头,看来这孩子是真听进去了这些话。

又一月过去,孔明照旧没有回家,倒是白楚带着果儿来了临烝。果儿进门,便一把扑进了我怀中。我抱着许久未见的女儿,也有些鼻头发酸,好在白楚将她养的极好。不多时,乔儿也走了进来,果儿见到乔儿,马上从我身上跳了下去,笑着扑向乔儿:“你就是诸葛乔吧!叫阿姐,我比你大三个月呢!”乔儿正想要给白楚行礼,被这一扑搞的愣在当地,而后倒真是按着果儿的要求,唤了她一声“阿姐”。

白楚在我对面坐下,看着两个孩子一个正经一个淘气,不禁笑道:“没想到这孔明教出来的两个孩子完全不一样呢!”

我哭笑不得地看着乔儿被果儿拉出去玩,回道:“我说他呀,就是太惯着果儿了!”

白楚吃着桌上的果子,问道:“对了,孔明还没回来?益州来使那边怎么样了?”

第13章 锦官城

“孔明还在刘将军那里,约莫着这次益州来使,他们也该将进攻益州的事提上日程了。”我沉吟道。

白楚并未多问,他本身是个不关心世俗纷争的人。我就带他去田间看了看,回府后他稍稍休息了一晚,而后便告辞去了襄阳。

这年秋,孔明传信回来,说是法正来荆州,言刘璋想让刘备去益州和张鲁对战,献计让刘备攻打刘璋,拿下益州。庞统进言刘备,刘备便允了法正的计谋,安排孔明和关羽留守荆州,他和庞统则进军益州。

一月后,我和均儿还有孩子们也迁往襄阳,一是因为孔明在襄阳已经安定了下来,二则是为了均儿和南阳林家定下的婚事。林家的女儿已然十八,均儿也已经二十有二,林家催着让二人尽快完婚。临别前,临烝的百姓们依依不舍,出城门相送。均儿下了马车,连声感激,场面之感人自不必言。

到襄阳后,我们安顿下来,鹤奴也从隆中赶来,于是我便让他帮着照顾两个孩子,在隔壁为均儿起了一个院落,其间又以长嫂身份去了林家拜访。一切安排下来,终于在半月之后得了空闲。

这日清晨,我正在书房看着乔儿和果儿一起念书,均儿却来找我。我二人便到了堂中坐下。

“嫂嫂,我……”他欲言又止,仿佛不大好意思开口。

我坐下来,自斟自饮了一杯茶水,奇道:“均儿今日倒是腼腆起来了,还有什么事需要在嫂嫂面前支支吾吾,啊?”

“嫂嫂连你小时候哭鼻子都见过,你要说的莫不是什么更丢脸的事?”我打趣他。

“倒不是更丢脸的事,”他不好意思地开口,“只是均儿想着和林姑娘这门亲事,总是觉得太快了些。”

我看着他笑出声来,他的脸更红了。

“原来是为这事。”我看他害羞,也不再笑他,“那你是有心上人,不想娶人家林姑娘?”

他连忙摇摇头。

“既然不是,那你害羞什么呀?你二哥当年定下这门婚事,就是因为你和林家小丫头自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林家各位长辈对你很是喜欢,林丫头又知书达理,温和娴雅。得妻如此,怎么还觉得太快了?”

“均儿是觉得,自己还一直在二哥的庇护之下,连修身都不曾做到,怎能齐家呢?”他回道。

我看着他,恍然想起那个七八岁的少年。时光倒真不曾慢过分毫。

“论修身,均儿已经做得很好。只因孔明和大哥皆怀过人之才,你才会觉得自己有所不及。但你想想,我们荆州逃亡时,你也护了我和徐老夫人一路,跟着白楚游学的时候,白楚说你也很有长进,又在临烝城里观农事,学的东西已经很不少了。你若觉得自己还没有修身到足够的境界,那就从治家中慢慢学习。”

均儿点头,而后便应了明日去林家拜访长辈的请求。

第二日清晨,我和孔明带着均儿到了林家拜访,他兄弟二人在前院同林父讲话,我则同林家丫头阿蓁聊了聊,发现这姑娘很是可爱,而林家的长辈也对均儿十分称许,于是我们便留下用了午饭。下午归家时,我顺道去了一趟刺史府探望斗儿。自孙夫人嫁到荆州,斗儿便交给了她看管,也不知孙夫人将这孩子养的如何。

进到孙夫人的院子,发现很多婢女执剑侍立,其他的婢女都不大敢靠近。一位婢女迎在院门,问我何事,我施礼道:“妾为诸葛亮之妻黄氏,来探望阿斗。”婢女去通报,不多时便出来引我到屋中。

我和师父去江东时曾见过孙夫人几面。那时候她只有七八岁,看着年少,行止之间却有着超过同龄孩子的成熟稳重。那时候她爱穿红裙,常常笑脸迎人,孙策疼她,她便总爱往孙策身边凑。没想到孙策去世后被孙权当做筹码,嫁来了荆州。

屋中的她倒是穿了一袭素净的衣裳,见我进来,微微颔首。阿斗坐在她的身边,正习着字。我看斗儿被孙夫人养的很好,也知晓她大抵不会满意这门亲事。但是身在荆州,又是个女子,她不会轻易对斗儿做什么。

斗儿见我进来,小眼睛便开始转起来,孙夫人知道他在这里练不下去字了,便让他同我聊聊。我问了他课业如何等一些问题,问罢点点头,孙夫人就让婢女带他去花园玩耍了。我坐了下来,孙夫人吩咐婢女为我倒了茶水,而后让她们退到门外。

“我记得,似乎在哪里见过你。”她看着我说。

“也许吧,我与伯符相交有年。”我回道。

“你去过江东?认识我大哥?”她的眼睛忽然亮起来。

“我师父曾在会稽隐居,略知医术。当时伯符来寻,请我师父出山为一故人治病。我曾随师父出入吴宫,也曾随伯符山中采药。”我饮了一口茶。

她皱眉想了想,问:“尊师姓名,可否告知?”

“家师姓白。”我简短回道。

“白……”她皱眉想着,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他。”

“我记得,夫人在江东的时候,很爱着红裙。”我不接她的话,只是问道。

她听我此言沉默了一下,而后哂笑一声,眼角眉梢都带上了几分悲伤。我知大约是触到了她的伤心事,便起身告辞离开。

之后的几月,我常常到刺史府中看望斗儿,有时一个人来,有时带着乔儿和果儿。孙夫人和我常常只是坐在一边饮茶,少有言语,但还是慢慢熟络起来。

其实孙夫人应该很寂寞的。她远离家乡,举目无亲,于兄长而言,她是嫁给敌人的暗线;于丈夫而言,她是不可倾诉的枕边人。她让婢女持剑而立,看似跋扈,实际上是她最后留给自己作为江东郡主的尊严。

时值盛夏,乔儿和果儿不愿出门,我便独自到刺史府。这一日的孙夫人,同平常有些不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