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慈母之心[综](675)

作者:百里冰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太后将诸多利益丢出来吊着,不过短短数月,宗室和许多大臣就陆续投向了新君。太上皇到底是又聋又哑,跟着太上皇一条道走到黑哪里比得上大方的新君。

因朝廷多了一大笔收入,皇帝又令户部改革俸禄制度,取消了冰敬炭敬,却将俸禄大幅增加了。对于贪官不觉得如何,可是对于一些清廉的大臣和底层官吏,这笔俸禄却能大大改进生活。且这是朝廷俸禄正大光明的收益,花起来都安心。

没有冰敬炭敬固然少了灰色收益,可是皇帝实质上提升了俸禄,这声望自然是提升了一波。至于那些贪官便是没有这两笔灰色收入也会从别处贪,贪腐原是最难杜绝之事。

改了俸禄制度,紧接着新帝又认命六阿哥胤禛提点刑部复核刑部所以死刑案件;七阿哥胤禶提点吏部,八阿哥胤祺在兵部;九阿哥胤祚提点户部,负责筹措皇家银行。

皇家银行的第一项业务就是将户部借银业务转过来。从此以后,官宦人家和内监只能从皇家银行借贷,且要支付利息。已经借贷的也要重新签写借条,过去不算,如今却要起息。因着此事,之前得了新工坊股份的王府纷纷带头归还欠银。

又过月余,责令五阿哥胤祉储备皇家图书馆,这图书馆却是建在内城与外城边缘,对外开放。十一阿哥胤禩负责筹备皇家书院。紧随而至是令睿亲王承祜和二哥胤褆在京郊筹建皇家军校,学员三分之二从八旗子弟挑选,三分之一民间选考,不拘汉人、蒙古人、回人等等。

新君的诏令一道接着一道,令人眼花缭乱,太上皇终于熬不住,从汤山行宫回转京城。胤褆憨直与万黼等皇子亲近皇后,故此皇帝要推其他儿子与新君打擂台就选中了胤祉、胤禛和胤禩,概因胤祉有些野心,胤禛和胤禩容易控制。

然而情况却有些失控,胤禛看着冷冷清清与坤宁宫关系平平,可无论他如何推胤禛,胤禛却毫无与新君作对的意思,只踏踏实实做事。胤禩确实没有底气抗拒太上皇的决定,但他也没这么傻跑去做两代君主的炮灰。

不管是胤祉蠢蠢欲动,胤禩不知如何躲闪,新君的一道道任命下来,烦恼就全没有了。新帝的诏令下得密集,今日一出明日一出似乎没有章法,可是当诸位成年皇子的任命纷纷下来,胤禩就立即品出味道来了。

看着新君根据每个皇子所长安排了差事,可是其中还是有些区别的。比如胤祉负责皇家图书馆,他负责书院,看着体面,却不会直接摄入朝政。太上皇要用他们和皇帝打擂台是不行的,比如去了刑部的胤禛是个踏实做事的,又实权也不会跑去给皇帝添堵。

其他阿哥所做之事不论与朝廷上的风云关系如何,至少掌握实权的都是皇帝最亲近信任的兄弟。掌握经济命脉的是皇后养子,掌握军队的是嫡亲兄长。这些事一旦做成,太上皇在无法与皇帝抗衡,更不要说左右朝政了。

太上皇回京,皇帝亲迎太上皇往重修的畅春园。畅春园是在已有建筑上扩建、改建而成,美轮美奂。许多屋子都用上了工坊新出的玻璃窗,令人目接不暇。

太上皇看了这焕然一新的畅春园,竟然有些不知道如何斥责皇帝。只是斥责还是要斥责的,太上皇又聋又哑,嘴巴骂人是不能的,只能拿纸条写,问责皇帝之前的一系列政令。

胤礽表示很无辜,他自登基后除却每年正常调任,几乎没有大幅度调动官员。至于对兄弟们的任命,那就更无辜了。兄弟们长大了,他表现一下兄友弟恭重用兄长和弟弟有什么问题呢?

是呀,有什么问题呢?朝堂上如六部尚书,皇帝是一个都没有擅自调动,丝毫不敢改父志,且对君父言听计从,再没有这般孝顺的儿子了。

看着太上皇吃瘪,胤禩站在哥哥们身后,心中莫名痛苦。太上皇对他妃母并不宠爱,他也是从小被漠视,说什么孺慕之情当真有限。只过去到底有些父子之情,直到这次差点被皇帝拖出来当炮灰。

身为皇子,心中没有一点念想是不可能的,可是凡事也要量力而行。他排行十一,上面是个兄长,就算出去残疾的承祜、胤祐,还有八个兄长。这些兄长才干皆不下于他,最重要母族势力都在他之上,他拿什么去抢?

第607章 九龙夺嫡(三十一)

太上皇回了京城,也没能阻止朝堂上的形势朝着他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太上皇如今又聋又哑且已经禅位如何比得上如旭日东升的新帝。只看着太上皇的兄弟和皇帝的兄弟都愿意站在皇帝一边,就该明白如何选了。

除了身在高位的大臣基于忠君思想和畏惧一朝天子一朝臣愿意效忠,年轻力壮的官员哪个不想和新帝表忠心。不能听不能说,靠着手书传令,太上皇每日写到手酸,发出去的诏令能得到回应的却寥寥无几。

皇帝对太上皇联系了那些旧臣,那些人回避那些人表忠心清清楚楚。然皇帝并没有立即将这些忠于太上皇的大臣撤职,只是光明正大的用副手将之架空罢了。

没几日,太上皇不仅没有收回丝毫全力,反而是收到了兵部尚书乞骸骨,由纯亲王接替尚书之职。兵部尚书乞骸骨,他的儿子立即平掉入京成了京官,几个孙子也入了皇家军校和皇家学院,家族没有因老尚书急流勇退而衰败,反而更进一层了。

大臣们为何在太上皇这艘眼看着要沉的大船上不肯下来,不就是怕新帝不接自己的投诚,自己一退,家族也会因此衰败么?如今兵部尚书却给大家做了一个极好的榜样,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乞骸骨便是没有投效新帝算不得背叛太上皇,又能给子孙后代留一条路,可谓两全其美。世上如皇帝一样眷恋权利不肯顾忌儿子孙子的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家相较于自己权倾一时,更乐意看到子孙昌盛,家族兴盛。且如今新帝权威日盛,太上皇的老臣也谈不上什么权不权了。

纯亲王任兵部尚书,皇帝便下旨令兵部储备军改。如今八旗战力已经日益虚弱,且八旗军制冗员导致朝廷在这方面的开支逐渐增大。本次军改由纯亲王总览,裕亲王、恭亲王、睿亲王三王具体负责。几位王爷齐聚了八旗将领短短一个月就拿出了完备的军改方案,显然是早有准备的。

皇帝设置新的军种,不再按八旗出兵,而是成立专门的海军、火器营、骑兵营等等,分兵种从八旗中挑选健者入新军。八旗剔下来的老弱病残只能领到基本生活所需,保证不会饿死。没有入选的八旗兵也能够选择领取一次性补偿,转为普通人家,不必遵守限制经商等禁令。

八旗军改虽然受到了一部分旗人抵抗,同样也有一些不愿意服役的八旗人家干脆利索的领取补贴转而购置天地做富家翁,家贫的也能够去附近的工坊工作,也允许他们离开京城谋生。

八旗制度消亡后,朝廷按户籍征兵,长子、独子等不列入强制征兵范畴。头两年为义务兵制,两年后优秀者可申请留在军中,领取俸禄。对于这些士兵的子嗣在官学中可以学费减半等等,贱籍也能够参军,立功可消贱籍。

朝廷逐渐放松了流动人口的控制,只要有齐全的身份证明,无论是旗人还是汉人都能拿着身份凭证迁居。不过要在一定期限内到落地的所在官府报到,登基身份信息。流民进行登记记入流人籍册,为贱籍,返乡重新入籍则可恢复原本的良民籍册,以此减少百姓流亡。

京城这边的改革如火如荼,江南那边的农业、商业在新君登基后也是连续三年跃进。江南各地大面积推广良种以及高产量农作物,精工细作下,亩产逐渐上升。

朝廷于是从江浙一带开始试点摊丁入亩,重新丈量土地,收取商税,取消人丁税。增加商税后,商人不准骑马不准穿丝绸的规定也随之取消,官府每年还会嘉奖纳税大户。除却官府公示的田税、商税、盐税等,废除一切徭役杂税。试点的各地由当地书院的学生负责各地宣讲新税法,派遣巡回使督察税改情况。

取消徭役后,官府需要修路等工程,会有专款支付这些工程,招募流民和农闲的农民来完成。税法的高度统一后,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地方官通过苛捐杂税剥削百姓。虽然无法完全杜绝贪官,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很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