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几个地球仪,有年长的阿哥连着几天都告假在府上不知道琢磨什么。于是没几日这些人就收到了太后令人送来的条子,里面是一幅画,一直青蛙蹲在井底仰望着天空。
阿哥们默默看了许久的画,第二日就出府办公去了。能怎么办呢?皇额娘都讽刺他们是井底之蛙了。
三月,新帝忽然公布早年以九百万两从罗刹国购买了两百万公里土地之事,以此地为长兄睿亲王封地。大清并没有实行分封制,新帝将这一大片土地分封给长兄实在是神来之笔。
只这块土地却是罗刹国买来的,之前并不属于朝廷。如今这块地方划入大清分封给睿亲王,买地的钱既不是户部出也不是内库出,大臣和宗亲想要反对也无从反对。
先不说买地的钱从何而来,这到旨意也是没头没脑,仿佛暗示了什么。只是无论谁去试探皇帝的口风,皇帝都没有明言。想要探探睿亲王那边,睿亲王虽然干脆利落的接旨,却闭门谢客了。
睿亲王和皇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的亲娘买了一块地,把这块地的统治权给了次子,却把收益留给长子。做为儿子能如何呢,当然是收着啊!皇额娘的意思,他们自己都没有参悟,如何泄漏口风?
不提睿亲王突如其来的分封,外城不知何时忽然开了一片新奇的店铺。整一条街都是暂行的装潢,宽阔的马路,两边店铺干净整洁。有的铺子买水银镜子,大小齐全,有的店铺买香水香粉,备货齐全,有的铺子买自鸣钟怀表,价格不菲……
消息一传去,一日间这条位置比较偏僻的新街道便热闹非常。四九城的爷们争相往新街挤。镜子铺的水银镜子都被蜂拥而至的客人挤碎了两面。
自从太后赐礼物予各府,如今四九城中但凡有点身份谁没有听说过水银镜子、怀表这些。三日功夫,新街上的铺子半数都卖断了货。可见大清的百姓虽然穷,但有钱人还是不少。
到了六月,皇帝又忽然下令修礼,诸如废除宗室亲王和皇子跪拜之力,不必口称奴才。皇子读书的书房,太傅不必向阿哥们行跪拜礼。除却大朝会,大臣们也可免去跪拜礼等等。
初时反对之人甚众,然素来以太上皇之命是从的皇帝却有了不同以往的强硬。言说其他礼仪可不改,但是皇帝的兄弟面君可免跪拜。为了此事,有老臣欲往汤山见太上皇,亦有各府诰命求见太皇太后和太后。
然出城的老臣没有见到太上皇,太皇太后以后宫不可干政为由将人打发了。见了太后的各府福晋倒是安安静静的回去,没两日许多宗室王爷便改了口风,转而支持新帝。
于是礼部迅速按要求修了仪典,诸如跪礼只在重大节日庆典遵从,平时宗室和大臣面君可免跪。学堂中阿哥们向老师行作揖礼,老师回礼,不必站着授课等等。诰命见太后、皇后亦不必行跪礼,只是参见太上皇和太皇太后一切如故。不久太皇太后亦下懿旨,礼随太后即可,不必行跪礼。
制定新的仪典后,胤礽就明显感觉到原本因他登基带来的距离感又消失了,兄弟们也越发亲密了起来。
第606章 九龙夺嫡(三十)
登基后的这一年多,胤礽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太上皇人在汤山,实际并没有彻底放下对朝堂的掌控。因他一朝为天子,兄弟们都疏远了,看似高高在上,却宛如走在独木桥上。
原本太上皇最疼爱的是太子和皇长子,可自从太上皇聋哑之后,就宠爱起了年幼的小阿哥,时常召小阿哥们去汤山行宫。若只是如此,皇帝也不会觉得如何。君父要安享晚年,对年幼的弟弟宠爱些不算什么。
可是太上皇却在朝堂上赋予年长的兄弟越来越多权利,反而他这个皇帝颇有成傀儡之势。想到登基前,皇额娘叮嘱他务必对君父恭顺,以免授人以柄。胤礽当时不以为然,只是那时与君父关系亲密,理所当然的照做了。
登基后,为了表示尊父,他连年号都没有改,还以兄弟骨肉皆为一家,也下令兄弟不必避讳改字。然而新帝到底年轻,身为天子,权柄却被人限制,甚至比为太子时还拘束几分,心里如何能够痛快。
有一阵子,新帝转辗反侧不能成眠,人都瘦了一圈。心里一面是觉得自己太不孝,君父在世,却急着掌权;一面说痛苦被君父当做傀儡,无法甘心。直到有一日,长兄下朝后忽然与他说有何烦恼不妨向皇额娘倾诉。
胤礽不懂,长兄为什么要让她向皇额娘倾诉。幼时虽然有事都知道找皇额娘求救,可如今他是皇帝,还能拿前朝的事情让皇额娘陪他一起忧心不成?后宫不得干政,皇额娘虽然是太后,然也是太上皇的妻子,难道还能违逆君父吗?
但是胤礽还是去了,或许兄长是让他去寻皇额娘帮他笼络兄弟。毕竟这宫里的小阿哥、小格格哪怕是立场不同,与皇额娘多少都是有些情谊的。
然一见到皇额娘,胤礽就变了主意,忍不住向皇额娘倾诉君父对他做的事情。他想到了幼时皇额娘教胤褆的话,皇阿玛又许多儿子,疼爱的未必是你,唯有惠妃娘娘之疼爱你一个。同样,他虽为嫡子,皇阿玛也并非他这个儿子不可,只要皇额娘才是一心一意待他和大哥好的。
皇额娘听了他的倾诉,什么也没有说,只给了他一个小盒子,让他回乾清宫独自拆看。胤礽不是很懂,还是抱着那个盒子回了乾清宫。他坐在书房,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册子和几样信物。翻开这个册子,胤礽就吓下了一跳。
这个册子里竟然全是皇额娘笼络的臣子以及中立或者亲近他们母子的大臣,里面大部分都是四品以下官员,其中不乏封疆大吏,也有几位朝中大臣。这些人虽然都是四品及以下却大多镇守一方,攘括了十之八九的汉臣还有少数满大臣。
有这些大臣效忠,加上纯亲王的军队如今已经是朝廷最善战的军队,皇额娘想要谋反,都不是难事。另外不提原本拥护他的舅公索额图,就连明珠、韦公爷都已经投效。这两位和舅公当年都是陪皇阿玛走过风风雨雨的。
宗室中纯亲王隆禧是一直对他极为拥护,然这份名册其中竟然还名列了恭亲王常宁、裕亲王福全、康亲王杰书等都会中立甚至支持他。这几位王爷可都是太上皇的亲兄弟和王叔啊!
朝中四品以上官员虽然大多还是效忠太上皇,可太后给的这个名册却都是四品、五品的青壮派官员。只要他沉得住气,将这些人慢慢升上来,就可以成功架空太上皇。甚至可以说不是将来,如今太上皇和他的亲信已经被这份名册架空了。
胤礽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冷汗,如何都不明白她这个连宫门都难出的皇额娘是如何做到的,简直是太可怕了。其中许多官员竟然都是从举子开始培养,暗中送他们高升。这个局怕是在他刚出生就已经开始布下。
幸好,这是他的额娘,还是一心为他的皇额娘,胤礽想到。也幸好额娘不是武则天,更不是放不下权利的君父。若是皇额娘要做武则天也不会这么干脆将这些人脉和信物悉数交给他了。
胤礽尝试用这份名单和信物联络这些大臣,对于效忠新君,诸位大臣并无排斥之意,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可见皇额娘是真的将这偌大的关系网交给他了。
新帝有些激动,他忽然想皇额娘或许比他的君父更厉害。毕竟这些年君父都没有发现皇额娘的另一面不是么?京城之类,那家内眷提及皇额娘不是贤良淑德四字。
胤礽开始试着向皇额娘请教朝务,皇额娘有时会给他意见,有时只给个提示,却从不干涉。相较于恨不得把他放在龙椅上做道具的太上皇,新帝对太后越发孺慕了几分。
在皇额娘的建议下,他修改了仪典瞬间拉近了与兄弟们的关系,通过分封长兄,挑起了兄弟们向外发展的兴趣。新街出现,皇帝知道这些都是皇额娘让人办起来的。
新街商铺开张半个月,这些铺子就分别被皇额娘送给了他的兄弟们,却给了他两千万辆充实内库。另外还为这些商铺提供货品的作坊也成立了什么集团,挂在户部名下,由万黼和胤祐主持。集团收益一半归户部所有,余下一半分给了宗室亲王以及作为名下作坊工人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