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番外(53)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刚回来,又要走?”她问。一个多月不曾见了,这沙哑的嗓音让我深觉亲切。

“是。”我点点头。

“去见他?”她问。

“是。”我答。

“果然没有放下。”她又笑了,“那便快去吧,别让他久等。”

我听她这么说,脸不禁一红,赶紧侧过身去,假装收拾东西,系紧包袱,也顺便认真向她道着歉说,“对不起,前面一个多月不曾露面,不知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意。若是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补偿给你。”

“补偿?”她听完我说,笑得云淡风轻,“你怎么也说起补偿了。能在这里相识一场,也算缘分,这些客套的话,你本不必说。将来再渡江来吴,随便来坐坐便是。”

左妙说完,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若那时我还在这里。”

“只是怕等你再来时,也已不是厨娘的身份了。”她说。

我有些惊异,不知她是否已然知晓了什么,只是继续道,“我会把烤鱼的做法记下来,放在店里,供其余的厨子们制作参考。”

左妙听了,摇摇头,说,“不必了,人都走了,还留着这菜做什么?你忘了,我本也不爱吃鱼。”

我听她语气中多少带了些感伤,又见她不肯留这道菜,联想起她对孙权的决绝,不愿跟其入宫,心中有些感佩,到底是个潇洒果断的人,但想起那夜她醉酒的样子,又想,她是真的幸福么?我暗自叹息。

“去吧,外边来了人,在等你。”左妙道。

我有些惊诧,问,“是谁?”

左妙笑而不答,“你自己出去看看便知。”

我拿着行李走出屋子,到了大堂上。此时坐客稀少,我一眼便瞥见那人坐在僻静的角落,窗外斜阳一缕透过雕窗照射进来,连着他的身影,都投在了酒楼的砖地上。

他本望着窗外若有所思,见我走来,收回了思虑。

我躬了躬身子,道,“诸葛大人好。”

诸葛瑾点点头,示意我坐。

我在对面坐了下来,余光里偷偷打量这他,诸葛瑾已年过五旬了,精神仍旧十分的好,只是今日来不如最初见时那般神采了,似乎多了些思虑。是为谁?诸葛亮么?

我们对坐了片刻,诸葛瑾看到我手中的包袱,问道,“东西都收拾好了?”

“嗯。”我回复他。

“既要走了,有些事告与你知也无妨。”他见我准备就绪,又道。

我闻言,心想,终是要说了么?

“那日在殿上,想必你也疑惑,为何我来得如此及时,又疑惑孔明书信中到底写了什么?”他语气仍旧沉稳,慢慢说着,“或许经过那日,你已然猜到了几分。不错,我是受孔明嘱托,暗中寻访。其实在武昌码头那日,我已经认出了你。”

我听了,与之前猜想的并无二致,心中豁然开朗了许多。

“您之所以认出我,是因为见到我第一眼便觉得我与黄夫人相似的缘故吧。”我露出无奈的笑,深知这样的现实已无法避免,索性主动提到。

“你倒不避讳。”诸葛瑾听了,略略惊讶,又说,“也是,孔明曾在书信中与我提到你本是个跅弢不羁的,连他都管束不了你。”

“是么。”我无声无息的叹着气,“只是终归是黄夫人的缘故,他才肯那样容忍我。”

“如今你仍这样想么?”诸葛瑾摇了摇头,接着从怀中掏出一沓薄薄的绢书来,放在桌上,他朝我递了个眼色,示意我可以翻阅。

我从桌上拿起这一堆,虽是轻薄,却仿佛有千斤重般。我暗暗吸了口气,终于抬手翻开了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

那夕阳不再刺眼,此时变得十分柔和,金色的光芒洒满了整个桌面,整个绢帛,没有燥热,只是柔和。他的字我一眼就认出,那时候,我在相府闲暇时抄写《管子》,亦特意描了他字来写。隽秀流畅,又如苍松劲枝般刚毅挺拔,那时我努力学了许久,仍摹得不太像。

“初以其貌若月英,深以为幸,后得此女常伴身侧,一扫亮之孤郁……”

“其性情颇为果敢坚毅,曾夜斩刺客,救亮于危难之中,当是时,心中震惊;然平日性情殊为放纵,不知礼数,甚为可爱……不觉心动。”

“念起月英,仍感愧疚……然此情难却,亦不愿负其痴心,数月来心中颇感为难……”

“蒋琬报曰其已随陈震往东吴,亮心中有愧,未敢阻拦,知兄在东吴有司使者往来之事,愿托兄为亮留意其动向,加以庇护,否则亮心难安。谨拜,再拜。”

我呆呆坐着,直到认真看到最后一页,那些往事如泄洪般奔涌而来,我脑子里盘桓着这些文字,怔怔的坐着,心情十分复杂。

一会想笑,一会又想哭。

他心里是有我的是么?这些话,他宁愿对诸葛瑾说,也不曾对我说过。若是那时告与我知了,我……

“看完了,误会便可尽数消了罢。”诸葛瑾一句话,将我从远处的思索中拉了回来。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又沉默起来。

“我今日与你在此见面,带了这些书信与你,也有我的私心。”诸葛瑾顿了顿,接着说,“孔明遭此一败,数年心血溃于一旦,我深知他的脾性,受其先帝重托,敢不竭力尽忠?然他亦已近知天命之年,恐此劳心费力,不是长久之计。虽隔了这茫茫大江,又各为其主,但我与他到底是同胞兄弟,手足情深,焉有不担心之理?现下瞻儿年幼,他身边又没有个贴心之人,唯有你。”

我听了,低了低头,轻轻咳了声,妄图掩盖些尴尬。

“经此一役,他非得大病一场,我把孔明托付与你,回去之后望你可以照顾好他,我亦可以安心些。”

诸葛瑾絮絮交代了,这时的他,没有了朝堂上、孙权面前那般严肃拘谨,话语间尽是平和,多了许多家族间的温暖情怀。

许久,我将那些绢书叠好,交还与他,起身,郑重伏地行了一礼,道,“诸葛大人今日之托,我必不敢忘。”

作者有话要说:

写得我一边抽筋一边翻白眼了,,哈哈啊哈哈哈要不要这么俗套啊,,

我的妈呀,两点了

睡觉!!!!!!!!!!!!!!

明天还是假期哈啊哈哈哈!!!!

第58章 重逢

我终于坐上了诸葛瑾安排的船,一路加急赶往汉中。

在船上的数个夜里,我坐在甲板上,看着远方黯淡的天光,回想起最后一日见他,也是在中庭月色正清明的时候。他那样瘦,站在庭内,任由月光倾泻而下,一股脑都倒在了他身上,于是他也即刻沾染了银白色的光,变得熠熠生辉起来。

我伸手去触摸,只触碰到一堆虚无的幻影。

悠远静谧的夜里,只有无限江涛拍岸之声。

这样的日子是十分难熬的,难熬到心事重重,已然忘记了晕船这件事。待到船靠岸时,我便第一个迫不及待要跳下船去,惊得船夫都连连大喊:“夫人小心些!”

下了船,甚至想即刻要去哪里弄一匹马,就此飞驰过去,却忘了我连马都不会骑的这件事。正当有些手忙脚乱,忽然有人从身后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转头,是蒋琬。

我确认是他的那一刻,心里有一瞬间的又惊又喜。他,怎么会在这里?真真算是近半年未见了,他……还好么?

我看着他,仿佛也消瘦了些,不如早前那么神采飞扬了,只怕,街亭一败,不仅是军中,只怕丞相府上下诸葛亮的亲信都有的忙碌了。

“你这样看我,是不认得我了么?”他见我如此打量他,不仅有些好笑的问。

“蒋琬!”我终于忍不住又要飙泪,这时候仿佛东吴不再是我的故土,西蜀才是,成都才是,有诸葛亮和蒋琬的地方才是。

我不顾他人在旁,冲上前就抱住他,一激动,眼泪也落了下来,把他肩膀上的衣服都沾湿了。

蒋琬没想到我这么大反应,整个人也僵在原地不敢乱动,任由我抱着嚎啕大哭。

虽说这样的举动的确太“有失体统”,但只要想起那些在孙权面前战战兢兢,委屈吞声的日子、还差点数度被当做刺客奸细要被杀掉情形,若不是诸葛亮暗托了诸葛瑾,天知道我今日还有没有命站在蒋琬面前。如今终于站在了季汉的土地上,哪怕还没有见到诸葛亮,此时我的心也无比安宁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