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殇之雁门飞雪(13)

“现在,若能令您府上夫人以下的所有人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另外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分发给众将士享用;士卒们正当危急困苦之时,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李同继续说道。

平原君听完,沉默片刻,随后双手大力拍打一下膝盖,站起身来,道:“百夫长言之有理,我这就去安排。”

正如李同所言,当宗室之首平原君把自己的家人编入行伍,散尽家财与士卒共享时,军中士气大振,士卒们感恩图报,很快平原君就得到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升为都尉,带领那三千死士奔赴前线,与黑秦一决死战。赵军的突然反扑,打得秦军措手不及,败退三十里。

尽管秦军兵力源源不断地输向前线,可惜战果依然不佳。池塘里的小荷刚刚露出尖角的一个早上,前方发来战报,说王陵已经丢了五个校的兵力。正巧武安君病愈归朝,秦王问道:“王陵战绩不佳,武安君!寡人打算派你去代替王陵,率军攻下邯郸,你意下如何?”

武安君拱手回道:“大王!邯郸委实不易攻下,且各路诸侯救兵日渐而至,他们对秦积怨已久。再者,秦虽然破了长平军,而秦卒也是死者过半,国内兵力虚空。我军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去争人家的国都,到时候,各路诸侯在城外,赵在城内,他们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我军,我军必败无疑。不可!”

“这场战争已经开始半年有余,大军也已经集结在前线,不能说退兵就退兵。而且以我大秦的兵力,只要武安君出马,就必定能大获全胜。”秦王斩钉截铁道。

武安君顿了顿,道:“臣征战多年,伤病缠身,如今还未痊愈,恐怕力不能行,望大王恕罪。”

“你!......”秦王怒视着武安君,狠狠宣道:“退朝!”

接下来几日,武安君都告病不上朝。秦昭王自然知道,白起这是在跟自己摔杠子,伤疾在身是假,不愿上战场是真。然而鉴于武安君的能力,昭王还是忍着怒气,让应侯范雎去探望他,说服他出征。

应候范雎与白起虽然同在秦为官,但文者谈书,武者论剑,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平日里两人并无甚来往,此番应候竟是第一次到武安君的府邸,跨过那挂着“武安君府”四个金字匾额的门槛,府内的陈设摆置却与那金光闪闪,威严肃穆的匾额大相径庭,一切的设施都简单,无华。

“范雎奉大王之命,特来探望武安君。”应候拱手向白起施礼。

“谢大王!”白起向着朝堂方向跪拜,起身抬手请应候上座。

应候坐下,问侯道:“武安君身体可大好些?”

“应候有心了!都是多年落下的老病根了。”白起并不直接回答。

“听太医说,武安君确实有些旧患,不过似乎并不影响行军作战。大王恩宠,武安君已经休养了近一年,俗话说,‘技不练疏,刀不磨钝’,武安君的宝剑也是时候出鞘,再威武中原了。”应候范雎笑道。

武安君一只手放在几案上,大拇指在碗口上划圈,划了一圈,一圈再一圈,良久,才悠悠道:“应候觉得此战我军胜算几何?”

“武安君您出马,毫无疑问,必定是大获全胜!楚地方圆五千里 ,持戟百万 ,您从前率数万之众 ,就拔了楚国的鄢 、郢,焚烧其宗庙,向东攻打至竟陵 ,楚人震惊恐慌,不敢西向抵抗,迫不得已只能一路向东迁徙。”应候向武安君白起竖起大拇指,陪笑拍马。

武安君摇摇头,道:“是时,楚顷襄王仗恃楚国强大,不体恤民情国政,而群臣争功诿过,嫉贤妒能;谄媚讨好,阿谀逢迎者受到重用,良将贤臣反遭疏离排斥;百姓心离 ,城池不修 ,既无良臣 ,又无守备 ,所以我才得以引兵深入 ,夺取多座城邑 ,发梁焚舟,迫使士卒背水作战。又掠夺城郊村野的粮草以补军用 。当此之时 ,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 ,将帅为父母 ,不约而亲 ,不谋而信 ,一心同功 ,死不旋踵 。楚人自战其地 ,每个人都顾念自己的家,各怀心事,军心散漫,毫无斗志,是以我能取得战功。”

“就算是这样,以前韩 、魏两国联合出兵 ,兴兵甚众 ,武安君您率领的军队人数还不到他们的一半,而您却能在伊阙大破韩、魏联军,流血漂卤 ,斩首二十四万 ,逼迫韩、魏向我大秦俯首称臣,成为秦国东面的藩国,以至于今日,仍旧称韩 、魏为东藩 。武安君用兵之神,天下莫不闻啊!”应候说。

武安君依然摇头,道:“伊阙之战 ,韩国力单势孤,只想着利用魏国,不愿自己的军队先出战;而魏国则想依仗韩国的精锐之师去打先锋。二军各怀心事,互争其便,不能同心协力。因此,我设置了疑兵与韩对阵,虚张声势,迷惑魏军,另外集中主力精兵,攻魏军不备。魏军既败 ,韩军自然也不战自溃 ,然后乘胜逐北 ,所以能立下战功 。皆计利形势 ,自然之理 ,何神之有哉!”

“武安君过谦了!赵国的士卒,十之七八都在长平之战中死去了,如今的赵国已经衰落虚弱,是以大王大举发兵,人数超过赵国军队数倍,您为大将,必定能一举灭赵。您曾经以寡击众,取胜如神,更何况现在是以强击弱 、以多击少呢? ”应候极力说服道。

讲到长平之战,武安君不禁冷笑一声,道:“长平之战,赵军兵败如山倒,我军没有乘势,一举将其歼灭,大王竟然因为他们畏惧屈服,提出献城求和,就放弃了大好良机,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他们抓紧耕作,积蓄粮草,增加储备;孤幼儿长大扩充军队,他们厉兵秣马,缮治兵甲,增强兵力;他们修护城墙,疏浚护城河,增固城邑;主君屈格亲近大臣,大臣不顾生死结交死士,甚至于像平原君那样的人,都令他的妻妾们下到军中,替将士们缝补衣物 。臣民一心 ,上下同力 ,犹如越王勾践被困会稽山归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誓死灭吴。现在伐赵,赵必固守,诱使赵军出战,他们也必不肯出 。围其国都 ,必不可克 ;攻其列城 ,也未必可拔 ;想要抢掠其城郊村野 ,必无所得 。兵出无功 ,天下诸侯必生疑心 ,那么外援救兵必至 。臣下只见攻赵之害 ,未睹其利 ,又重病在身 ,恕白起不能出征。”白起顿了一下,望向应候,道:“若在下没记错的话,当初极力说服大王接受求和的,不正是应候您么?”

应候范雎羞愧难当,起身告辞。出了武安君府邸,应候径直去了宫殿,把武安君的话一一转述给秦昭王。秦王听了,怒拍几案,道:“难道没有了白起,我就不能灭赵了不成?” 又下诏:“命王龁为大将,再领兵二十万,即刻赶赴前线取代王陵,势必攻取邯郸!”

赵王收到消息,又急又气,黑秦这是要把我赵国往死里逼呀!是时,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庶子,也就是秦昭襄王的孙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赵王气急,欲杀了异人泄愤,不想被他逃了回去。赵王想想那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这个异人还是他那个最不受宠的夏姬生的,不然也不会被送来赵国做人质,秦赵年年开战,赵国会如何对待秦国之子,不用想也知道,杀了子楚,估计他们连眼都不会抬一下,如今他既跑了,也就作罢了。

王龁大军到达邯郸城外与王陵军会和的时候,楚、魏的救兵早已在邯郸两侧被坚执锐,严阵以待。兵法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楚、魏大军以佚待劳,自然就多了些主动、从容;王龁则只能在劳乏、被动下仓促应战。

王龁接管王陵军,改换信梁军旌旗,把全军一分为三,一支依旧由王陵带领,对阵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一支由王领兵,杜挚为裨将,对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和将军景阳;他自己则带领主力,正面攻击邯郸。照此安排,秦军依然有兵力上的优势,然而王龁想不到的是,他的后方竟然还有一支轻锐军,他们神出鬼没,行踪飘忽,经常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之势,忽然而来,倏然而去;来时如惊马奔驰,战时如飓风迅猛,等秦军反应过来时,他们转眼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让王龁头痛不已。

李牧就是那支轻锐军的主将。赵王听说王龁又领兵二十万来围攻邯郸,国之不保,他还何需郎官来护驾,所以命郎中令李牧带领一众郎官们一起加入战斗。李牧与平原君商量,把郎官们并入先前李同带领的敢死队,组建了一支轻锐军,专攻秦军后防线。几战下来,对秦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上一篇:非君不似下一篇:荼蘼花底当年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