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解,且还觉得赵寂狐媚,然而赵璨还是准允了卫初宴的请求,因她的确看重卫初宴。
就是这赵宅......赵璨还觉得,卫初宴不该去嫁人,也是因为她在入仕前便嫁了,否则放到如今,赵璨倒要看看,还有谁敢让她的肱股之臣嫁人。
赵璨觉得赵宅这两字刺耳,要给卫初宴赐宅院,地段选在重官云集的柳巷,从前是一个亲王的府邸,那亲王犯了事,府邸便一直封在那里,如今赵璨要将之赐予卫初宴,“卫府”二字都御笔提好了,可卫初宴却不愿接。
赵璨心中有刺:“你便这般想吃你家娘子的软饭吗?你听听朝臣是如何说你的,说你耳根软,说你妻管严,说你吃软饭才如此爱妻。你若有个宅院,孤再赐你许多仆从,你岂不是也能摆脱这议论。”
卫初宴从容不迫道:“臣以前居于陋室,也怡然自得,如今有了娘子,赵宅已是很好的居所了,实在不敢奢求更多。陛下,人这一辈子,哪怕有无数房子,能久居的,也就只有那么一间,我已有了家,便不愿意换家了,且我家娘子她肚子已很大了,贸然搬家,她去到新地,或许会不适应。”
赵璨气得拍桌:“你家娘子、你家娘子,又是你家娘子,不知她给你灌了什么迷魂药,令你这般放不下她。”
卫初宴眼睛都不眨一下,认真道:“她即是我妻,我们两情相悦,结成连理,我便要珍之重之。陛下,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您为家国,要有三宫六院,心分成许多份,自然不能像我这般,一心一意,只有一人。”
卫初宴不知想起些什么,笑了笑:“陛下,您看,他们虽然议论我,可外边却也有好多人羡慕我娘子呢,都说赵娘子嫁了个良人,说她眼光好,娶我于微末之中,还有许多的小娘子,来与我娘子求教呢。他们便是骂我,可也夸了我娘子,我也心喜。”
赵璨大为无奈,将卫初宴赶了出去。
第32章 坦诚
得知卫初宴在家“闲居”后, 有许多人上门拜访,其中,有些是寒门学子, 因着新官制的产生,他们将卫初宴视若恩师, 是前来求教, 或是感谢的。
而大齐的四方,还有许多这样的书生, 山高路远, 囊中羞涩, 他们虽然不能前来拜访卫大人, 然而, 却早已神往。
寻常农人也有,都是那样子,脸上是憨厚老实的笑容,拿着各种各样的土产,前来送给卫初宴。
卫初宴对此是惊讶的。她这人清风霁月,虽一力促成两种新制度的推行,却从未想过, 自己要从中获得什么利益。然而如今她却发现,天下寒门学子, 似乎都对她有些好感, 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农人,他们虽然都是微末之人, 可大齐最多的, 却也是他们。
卫初宴起先惊讶,后边, 便惶恐了。
名声太盛,从来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对卫初宴而言,是这样的。她一心改变这天下,为的是海清河晏,人人都有活路,也人人都能上进,却未想到,会带来这样的“利益”。
尤其当她听说民间有人给她兴建了生祠,又听说寒门学子许多都自发地遥遥拜入她门下,她便忧心不已。
“这样下去,迟早引来陛下猜忌。我并不想自开一学,也不想得到这样的名望,可......唉。若当初我入朝,是怀着一腔热血,做好去死的准备,如今有你,有孩子,我怕了。”
她与赵寂说起这事,诚实地言明,她怕。赵寂知她心思,依偎在她怀里,安慰道:“这算什么大事呢?你莫忘了,我是魔王,便是你那陛下要杀你,我也不会,让她去杀。大不了我带你走,从此我们隐姓埋名,还能去看大好河山。”
赵寂从前是想对卫初宴冷眼旁观的,可到了现在,她如何还能看着卫初宴去死?
卫初宴却不放心,不是不放心赵寂,只是不放心朝堂。
是,她想做的两件事,一件已办完了,另一件,也是顺利的,然而为臣者,自当鞠躬尽瘁,又有什么止境呢?哪一位贤能,是中途退场的?
除非君王猜疑,除非前路已无。
卫初宴叹气:“希望我,不要走到那种地步吧。”
赵寂却不乐观,在她看来,卫初宴已隐约有了功高盖主的迹象,尤其当大批寒门学子入朝为臣,卫初宴这在寒门一呼百应的人,会让赵璨坐卧不安的。
从前,是士族想要卫初宴死,而皇帝护着,而不用再过太久,无论士族还是皇帝,都想她死了。
天子的眼中,永远不会有永久的良臣,可用便是良臣,不可用,便是佞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