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另一边刚换上常服的萧让尘打了个喷嚏。
待沉稳下气息后,对身旁息竹道:“笔墨纸砚,算筹都备好了吗?”
“都备好了。”息竹颔首答话。
萧让尘随手将腰间带子挽了个结,吩咐道:“让王府把我幼时开蒙的读物,还有算筹快马送过来。”
“她初学算术识字,手边没有适合的书卷,学起来恐怕很艰难。”
息竹看着他自己换下衣衫鞋子,没上前服侍。因为他知道主子在这等日常小事上,不喜怕旁人伺候,长此以往下来倒也习以为常。
“主子,您还真要教宋姑娘算术识字啊?”
萧让尘理所应当:“开食肆这些是必须要掌握的,不然怎么看懂账本?”
“可是……那是宋姑娘的事啊,和主子您似乎没有什么相干。”息竹眼神贼兮兮的:“难道说,您对宋姑娘……”
他立刻斩钉截铁打断:“住口!”
嘴上不能说,心底则暗想:我只是不想我那一百两银子打了水漂!
但让顾桦诚以剿匪有功的名头,送去一百两银子,这件事除了他和顾桦诚,再无第三个人知晓。
面对息竹越凑越近,越端详越呼之欲出的态度。
他一摆手:“别看了,再看扣月钱。”
随后果断起身,前去与宋辞汇合。
书房内,宋辞端正坐在书桌前,萧让尘则是站在她身边,翻看书卷寻找开讲的头绪。
屋外几个丫鬟聚在一起,鬼鬼祟祟蹲在低处,趴在门上偷听。
稚嫩的少女压低声音:“谁和主子在书房里头呀?”
“宋姑娘。”
“什么?宋姑娘回来了?”
“听说宋姑娘开了间食肆!最近在外边儿火热得很呢!各大官员富商都争着抢着去品尝。”
“那她怎么会有时间来别苑呢?按理说年关时节不正是最忙的时候吗?”
“正是因为食肆火爆,所以宋姑娘来跟咱们主子学算术,以后好方便统账。”
“难道整个镇上都没有会算术的人了吗?为何偏要让主子教她?”
“恰恰相反,好像是主子非上赶着去教人家的!”
“不会吧?”
“哎?你说……咱们主子是不是看上宋姑娘了?”
视线拉回书房内,萧让尘将书卷平摊在桌案上,与她面前的纸平齐。
“念书识字,不仅仅是认得、读出来这样简单,其中还蕴含着无穷的深意与道理。”
“这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路,需要细细的去啃透。但鉴于食肆的管理,统管账目等事宜迫在眉睫,所以我便不从头教过,而是先从算术讲起,然后再教你些常用的简单字符。”
“至于识字,若你往后还对读书有兴趣,那便慢慢来,我一点点的教你。”
“来,先看你面前的算筹……”
第85章
从某种角度来讲, 其实宋辞并不算彻头彻尾的文盲。
对于算术,再或者她更习惯称其为数学,她身上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那些来自现代的列式比古代更为方便精准, 足以运用到生活当中的任何地方。
识字方面也是一样。
翻开字典, 宋辞认识且知晓其意的并不少。就算偶有生僻字,见到了拼音,也会立刻掌握它的读法。
有这两者傍身, 支撑她记账并不算什么难题。
之所以来别苑学习,是因为原主是白丁出身,不识字不会算术,顶多能搞清日常的加减。
如此一来, 她便不好暴露自己的能力。
另外现代简体与古汉字还是有些差异的, 她识别起来处处受限,给生活造成了许多麻烦。
正好他提出了可以教她, 宋辞趁机听一听。既能识全古汉字,又能给自己知识的运用找个合理的解释, 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她还抱着一丝好奇,想知道古代没有列式,没有拼音, 要以怎样的方式讲清算术和识字, 这也挺神奇的。
“先来看你面前的算筹。”萧让尘虽如往常般神色淡然, 但俨然一副先生的样子:“我知道你平日里银子的账算得很伶俐, 可我们还是得从头学过, 不能潦草塞责。”
他拾起其中一根:“别看轻这小小一支算筹,它看似是‘一’, 能代表‘一’,同样, 也可以代表‘十’,‘百’,‘千’,‘万’……”
“引孙子算经中记载,算筹计数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听起来很繁琐,说来归一,便是你要认清算筹的位码,明白横纵代表着的是‘一’、‘五’、‘十’,甚至是‘百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