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大人真可谓是正值壮年,日日精神啊!
谢安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只想出门,正要掀了被子起身,就被这人揽着腰身翻了过去,两人紧密的贴着。他看着她已经清醒了的眼,还带着沙哑的嗓音,慵懒的低声喊着:“谢安。”唇就贴了她的额头一下。
总督大人一日里总要含许多遍她的名字,他这般的表情和嗓音,乍一听只觉得他不是喊得什么谢安,分明是个什么卿卿了。
“我要起身了,不是说趁着早间去月山寺吗。”谢安也不禁软了语气。
总督大人突然就把脸贴近了来,两个人直直的看着对方,他道:“还早,不急。”呼吸一近,他闭眼含住了她的唇,放了那游鱼进去。
谢安到了最后还是任他在一旁喘息,逮了机会起床去。
怕午间日头太晒,她们要在清晨往上走。
谢安她们到了月山寺前,山间的露水已被太阳晒干,离正午还有一个时辰。
不过来往的香客们已经不少了,怕是从天不亮就往山上赶着路。这月山寺修得甚是宏伟,就在山顶之下,周围是层层高大的树木,庙前是长长的石阶,石阶中间还躺着精美的石雕,绿树红墙,碧瓦飞檐,修得庄严大气。
主仆一行人进了第一处院子。
院子正中摆放着一鼎硕大的香炉,谢安走进一看,炉中已积着厚厚的香灰,上面,香客们已然又插上了燃地猩红的香,散发着焚净的青烟。
总督大人已绕到了香炉的前方去了,她也绕了过去,眼前洞开着几扇门的屋中,摆放着一尊巨大的金身佛像。
佛像前香客跪拜,有和尚在摆放着供果,她们的身边时有人错身往里而去。
谢安看着旁边这人背手而立,肃静的神情,他自从踏入这寺中以后便是这般磅礴严肃的模样了,倒是与今早孟浪的那人全然不同。
往日也不见总督大人信佛啊。
周敬尧只是习惯了,在并州还好,在盛京之时,他时常会陪母亲去金钟寺,在父亲和周敬年死后,母亲那几年沉溺于伤痛。
而上月的书信里,老太太来了信,说她与宁国公夫人去寺中求了签,签上解说,总督大人姻缘已近了,随后,信里信外皆是催促之言。
总督大人自又是一番烦躁头疼。
合着谢安一起,两个人在日头渐大的寺中闲逛。谢安追着人来此处时,匆忙看过,主要是在寺中后厨,此刻才细细看起这依山而建的
寺来。
周山寺真的很大,院子进进出出,佛像便是好几座,十八罗汉,菩萨金身等,各处皆是一处院子。谢安她们拜别了那千手观音,朝右
进去,是一处香火颇为旺盛的地方。
是送子观音。
谢安站在门后,蒲草垫子上的夫人念念叨叨,她家生了三个女儿了,她在求男胎。谢安抿了抿唇,眼中带上讥笑。
总督大人站在他的身旁,也是神色淡淡。
远安候府也求过子。
总督大人记忆力超群,他还记得五岁之时,母亲便带着他去过送子观音前。周敬尧出生后,远安候夫人见第二胎迟迟不来,心中担忧,求时,不分男女,只愿再得儿女。
后来,周敬年出生了。
如今,侯府嫡系就寄存在总督大人这一脉。
他看了看身旁的谢安,眼眸深了深,“怎的不进去?”方才他们每到佛像前都要走近细看。
那妇人拿了大把的香出来,谢安听见身旁的人的话,抬眼看了看他,跨步也走了进去。
周敬尧看着她纤细却挺拔的背影。
若谢安为他生个孩儿,若谢安未他生个孩儿,他心中是齐齐涌上的念想。一瞬间的,不可抑制的。其实心中早就带着念头,他从未让她喝过避子汤不是吗?
周敬尧从未像此刻般想当过父亲。
他也跨步走了进去,谢安正仰头去看那抱着个白嫩孩童的巨大的观音像。
“走了。”随意的两眼,她转身出门去,谢安哪个佛都不信。
两个人要逛到了后方,有老者带着一个小和尚迎了上来。
“大人。”
“方丈。”周敬尧对着来人颔首。
到了午膳时分了,谢安随着他去了寺中一处种了大丛竹林的院子,院中甚是幽静,他们要在此歇息,到了傍晚再下山去。
第51章
树林荫翳, 光线渗漏,半山的庄子里,急匆匆地掠过几人。
福莱方才去旁边的茶水间里新沏了一壶茶水, 悠然端了红漆木制托盘出来, 才踏出低矮的门槛, 便看到陆训朝前,旁边还有面色凝重的谢远, 他们身后的几人还携着一个体态雍容, 却面容憔悴的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