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151)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在这《梦李白》二首中,杜甫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崇敬与同情,表达了自己的失意,也表达了对战争后整个唐王朝社会的叹息。】

【这后面的诗相对于他前面的诗句很显然都带了点悲壮,这就是在经历极大变故之后而产生的。】

“砰!”

李隆基桌上发出一声巨响,吓得周围的小太监匆忙跪到了地上不敢言语。

说出来啊!

安史之乱如何发生的,又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给他一个痛快!

不过片刻,李隆基就冷静下来。

作为一个帝王,他应该时刻保持威仪,他蓦地感觉自己确实不如从前了。

不管怎样,即便如今的百姓对他怨声载道,他只要能杜绝安史之乱发生,就没人能再说他什么。

“圣上,太真娘子问您,今日可要去?”

李隆基抬眼,吓得传话的小太监一个哆嗦不敢再言语。

【当时杜甫还写了一首被胡应麟作了“太白一生,具见于此。”之评价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首诗中有描写李白的佳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看杜甫为李白写了这么多诗,前面什么“杜甫讽刺李白”的评价就显得可笑了。】

【不过这首诗我们先不讲,等到讲李白的时候可以对应着来说一说,能够更好地理解。】

李白:“???”

好不容易听到要说自己的一生她就不说了?

其他人也是一阵的可惜。

但是女子此话却透露出很重要的一点,她要说李白。

如此说来,每个朝代他不会只说一个人。

许多魏晋、唐、宋时期的文人们心中又荡起希望,说不定要说到他们。

【后来杜甫知道了李白被赦的事情,他又写了一首《天末怀李白》。即便是知道了李白没有出事,但这首诗依旧是充满愁绪的,毕竟流放之事对于李白的伤害已经达成,而更大的因战争带来的伤害仍在继续。】

【这首诗是可以和《梦李白》二首结合起来看的,内容基本连贯。】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秋风凉飕飕的,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信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到,还是担心这江湖上风浪大。】

【悲秋从屈原起,千年之后秋依旧常作为悲的代名词,就这四句也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看到巨幕上那个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屈原难以想象那是女子口中恣意畅然的李白。

那样子直让他想起当初巨幕中呈现的汨罗江边的自己。

再一观这诗句,那种悲凉之感,仿佛从千年之后传到了他的心里。

然而,屈原明白,那大唐盛世后的凄凉远不止于此。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文人总是命运多舛,而那些魑魅魍魉最喜欢捉弄人,“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想必你和屈原应该有共同话题,一定会写诗与之共情吧。】

【这第一句说得也没错,要不然咱们也不能有这悲情文人的专题了,古往今来悲情的文人太多,就整个唐朝就能找出一大堆来,像什么李白、李贺、李商隐、杜甫、韩愈、柳宗元……我说他们悲,没人能反对吧?】

众文人:“……”

韩愈看了这前面几位悲情文人,原觉得自己的经历算不得什么,原来在女子眼中,他也是悲情的吗?

听女子的意思,这还是公认的?

【魑魅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李白被冤枉的事,而屈原咱们不用说,被放逐死于汨罗江,听起来比李白还惨一点。】

【杜甫不止在一首诗歌中写到屈原,我们看了他这么多作品应该也看出来了,他喜欢谁就会不吝赞赏,所以这首诗虽不是写屈原的,但是却借屈原写出了对李白的同情与肯定。】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原在为李白、杜甫二人的诗才而惊叹。

可看着看着却越发为两人之间的感情而动容。

虽女子提到李白的诗作甚少,但他已经能够想象李白在看到杜甫这些诗作时的感动。

如今他和友人们尚能一处游乐。

他该知足,也当尽力避免女子曾经提到过的那些让好友们死去的悲剧。

【杜甫写给李白很多的诗,我们再看最后一首《不见》。】

【这首诗也是杜甫在得知李白没事后写的,但是已经过去两年了,杜甫也已经搬到了成都,李白仍旧没有消息。】

【“不见李生久”,开头实在简单,已经很久不见李白了,有多久呢,别看咱们这么一会儿就把李白两人的事情给说完了,但是这首诗作于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而他们上一次在鲁郡分别已经是745年的事情,距离两人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