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办法,客户们就吃这一套,而且最主要的吧,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要卖给系统的。
系统的农产品检测溯源程序,可比地球上的发达多了。
不过,村里的种植户们,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他们只知道,只有跟合作社签约,通过了培训课程,才能拿到合作社定制的专用包装袋。
而合作社的收购点,也只收这些用定制保鲜袋包装的紫苏鲜叶。
因为有这个“溯源系统”,种植户们也不敢在包装的时候以次充好。
毕竟培训的时候,老师已经反复跟他们强调过了,每一个保鲜袋上面的标签二维码,都是特别定制的,除非他们去偷别人家的标签纸,贴在自己家的袋子上面,否则的话,一旦以次充好被发现了,合作社只要扫一下袋子上的二维码,就知道这袋紫苏是谁家卖给合作社的。
发现一次,警告罚款,外加通报批评。
发现两次,直接取消下一年的种植资格。
如果恢复资格之后再犯,抓住一次,就会被列入合作社的黑名单,以后合作社的任何经营活动,这户人家都没有资格再参加了。
虽然设计标签纸和溯源系统花了点钱,但这笔钱花的并不冤,尤其是合作社现在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好几个村子都有临时收购点,有了这个溯源系统之后,收购点收上来的紫苏鲜叶,品质和重量达标率都大大提高了。
大伙儿宁可往袋子里多塞几片叶子,也不想因为缺斤短两,被合作社处罚。
罚点钱就算了,最要命的是还要在全村通报批评,还要录道歉视频,发到村民大群里去。
到时候岂不是要在全村的熟人面前社死?多丢人呐~
第131章
今年, 三石桥村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先是跟着章启慧种紫苏、种薄荷,光是秋季这一茬, 村里种的少的, 挣了一两万,种的多的,光是卖鲜叶,就赚了五、六万块钱!
村长谢东望家种的是最多的。别的村民怕亏本,第一年只用自己家闲置的土地, 种了一两亩地试试水,但谢东望胆子大, 再加上他是村长, 知道村里哪些人家的土地是抛荒闲置的, 打了几个电话,就找人家把老家抛荒的土地租了过来。
租金也便宜得令人发指。
水田三百块钱一年, 旱地才一百块钱!
谢东望一口气租了三十多亩地,再加上他自己家的四亩地,去掉成本, 秋季这一茬鲜叶,净利润就到手九万多块钱。
这还不算完呢, 紫苏跟薄荷的鲜叶摘完之后,紫苏跟薄荷整根砍下来, 晒干之后, 还能再卖一笔钱。
薄荷根上面盖一层稻草或者稻谷壳,等明年薄荷宿根发芽分支了, 第二年就不用再单独买种子了,下面宿根长出来的新苗, 不但够他们家自己用,听姚技术员说,多余的种苗,还能卖给其他种植户呢。
谢东望之所以大手笔租这么多地,也是想顺便在种苗上再赚一笔。
他找章家村的种植户们打听过,基本上,去年种过紫苏的,今年都没再买种子。
这玩意儿繁殖的太快的,成熟的紫苏,在收割的时候,种子到处乱崩,种过紫苏的那块地,只需要在收割完之后,浅浅地耕一遍,撒上发酵过的农家肥,就这么放着,第二年就能长出来很多紫苏幼苗。
都是上一年迸出来的种子自己发芽的。
这就是为什么谢东望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从章家村买种子的原因了。
章家村用的种子,跟外面的不太一样。
听说是姚嘉年通过特殊关系,从农大的科研团队手里拿来的种子,跟市面上那些不能留种的种子不一样,姚嘉年弄来的种子,是可以留种的。
不过这件事情外人都不知道,合作社一直瞒着,对外都说种子是花钱买的。
这话倒也没错,他们确实给了姚嘉年一笔钱,让他去买种子,但这个钱,却不是买种子的货款,而是被姚嘉年以合作社的名义,捐给了这个种子研发团队。
这笔钱里,还有九姑婆私人赞助的三十万元。
从小吃大米饭长大,章启慧一直都知道,这个拥有十四亿人的人口大国,之所以能让老百姓都吃饱饭,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这些默默奋战在“种子战争”前线的科研人员。
以农耕传世的华夏文明,不应该只有一个袁爷爷。
瓜果粮食蔬菜的种子研发,关系到的是一整个国家的饭碗,以前是没办法,章启慧自己也是个穷酸,现在有条件了,章启慧决定,以后每年都要从收入里面拿出一部分来,去资助那些真正在做粮食蔬菜良种研究的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