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见今点了点头。
第83章
像赵世闺这样的小人物, 对于使团中的诸位官吏来说,往日多是进不到他们视线中的,甚至没有机会同其处于一室之内, 更不必说做那些细致入微的交谈了。这其中当然有赵世闺女子身份的桎梏, 却更有诸人久已远离江湖, 时常高居庙堂垂目养神的关系。
同样的, 倘若不是突然接了这么桩苦差事, 使臣们也往往没有多少机会, 同这样一个浑身充满没有拘束的自由,野性而蓬勃辛辣的少女共事。相较于他们的亲眷, 赵世闺既没有谦恭的眉眼,含胸半躬显示出柔顺的姿态,更没有那些几乎成为日常的,客气婉转的话语。
这使得众人都很不自在。
包括如成云先这般的所谓志士在内, 大梁朝内选用上的官吏, 无论青年或鬓衰, 党羽或政敌,事实上都统一归属于一个集团,那便是士族。在早些时候, 世家的身份甚至一度成为了授官任用的最高标准,将被选官吏们本应交给皇帝的忠心,重归到家族手中, 使得士族门阀成为了皇权最大的隐患。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天子玺印之下,正篆刻着这么两句话。事实上大部分的皇帝都对神佛之名弃之以鼻, 可是这样借由上天降下的尊名, 使得他们俨然成为了天下最不可侵犯之人, 百姓们如此认为。
有着民意做支撑,士族不能公然地与天子对抗,但他们实际上已经掌握了部分的实权,一旦皇族势弱,则朝局便会被玩弄某一二的掌中,乃至成为了代代相继的假帝。
咸安帝志立中兴,早自亲政时起,便已着手清除世家间的抱团,然而却并没能达成目的,波诡云谲局势,使得这件事并没有想想中那般从容。
好在,他有自己最好的接班人。
庄靖太子的到来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无论是中宫嫡出,还是皇帝长子的身份,天然便写定了他的未来,纵使对咸安帝再不满的人,都为庄靖太子的到来欢欣鼓舞。
更让咸安帝欣喜的是,皇后的逝去割断了这个孩子同世家的最后联系,他将庄靖太子接到身边亲力亲为地教养,力图将其打磨成最适合这个王朝的模样。
他成功了,朝中上下无人不称赞太子的贤能,似乎他就此便能够放心。然而世事终难料,即使咸安帝在暴怒中试图杀死所有有关的侍从,仍然无法改变庄靖将死的事实。
无奈,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延昌帝便在此时进入了他的眼中。
庄靖太子足够贤能,对自己便也足够狠辣果决,他并没有为自己死期将至的消息感到神伤,转而试图对其加以利用。他和咸安帝联手瞒下了这件大事,对外则做出父子失和的假象。
鱼,很快便上钩了。
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几位当时的重臣,也是顶尖士族的大家长,选择拥护庄靖太子,与“年老昏聩”的咸安帝抗衡。顺理成章的,他们迅速兵败了,庄靖太子在谋乱后不久死去,咸安帝在空出的位子上添上了新简拔上来的寒门子弟。
咸安帝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朝廷带来新的气象,但他很快失望了。在百十年的影响下,寒门子弟固然傲骨不屈,却也纷纷为世家所倾倒,不过半年数月,俨然就被吸纳,骄矜自居了。
那么这样的改变便远远不够。
可咸安帝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延昌帝就出人意料的登上了皇位。臣子们此时才惊讶地发现,那些围聚在延昌帝身边的年轻人,有着与其同样的目标,几乎算的上彰然地表现出皇帝剑指门阀的锐意。
但利益动人心,何况先时咸安帝的横来一笔,使得众人都陡生了唇寒齿亡的感受,使得世家内部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在长时间的拉锯后,士族们不情不愿地吐出了一部分的权利,退守到了延昌帝的底线之外,却兀自虎视眈眈。
延昌帝之所以力图清洗朝中错综复杂的情势,固然多出于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却又还有对民生的考量,逼着他不得不这么做。
门第是首要的考量,这使得朝中充斥着故弄玄虚的子弟们,终日清谈,遇事则不决。能吏们没法得到任用,官员又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上下阻隔不通,百姓们越发水深火热。纵使因为重罪被贬斥到地方,总管政务的还是家中佐助的幕僚。虽说士族之中亦能出能吏,却终究凤毛麟角,解了不了堵天般的窟窿。
赵明闻身为勋贵的一员,她本也该如此目高于顶。但从小生长于市井当中,她更关注百姓们的日子,对于这些并不出名的普通人,也有着更多的耐心去观察,对赵世闺,她虽不熟识,却也了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