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师向来古板规刻,他坚决认为哪怕小双氏救死扶伤再多的人,容貌有缺,连进姜家为妾,甚至做婢女的资格也没有,当时的姜从文是定都闻名的英俊探花郎,自有好姻缘等着他。
却没想到姜从文却离了家,与小双氏在外拜了天地,甚至让当时定都的人都知道他姜从文已有了发妻,众人也只知这原配姜夫人神秘,不知相貌来历。
可看着小双氏的姐姐宁安王妃和沈岁晚的相貌,小双氏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因火场救人,落下了残缺,明明行医济世,心地纯良,却至死也没能踏入姜家的门。
沈律低头写着书信,诚恳的言辞跃然纸上,丝毫没有往日太子的架子。
沈律也是才知道,三年前姜从文之所以请旨游历讲学,不过是在三年前知道了姜绫画并非发妻之女,因此走遍九州四海,寻当年将沈岁晚抱走的富商。
见沈律搁了笔,福岚上前拿起书信,将之封好。
沈律交代道:“定要找个可靠的人,快马加鞭亲自送到姜大人手上。”
萧宿接过,“殿下放心,我让我的侍卫亲自送去。”
福岚犹豫一瞬,“殿下,可要奴才将实情告知昭训?”
沈律看向他,“不必,孤今夜会去刺史府。”
福岚一怔,没想到殿下比自己想的还周全。这曲折离奇之事,当真是第一次见,是该殿下亲自当面说,再且,昭训的生母小双氏,也是个苦命人......
不,或许宁安王府事毕之后,就是太子妃了。
然而,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长全尚未到定都,这指婚一事,竟先行飞到了刺史府谭大人耳中了。
天气渐暖,巳时十分,日头渐盛,沈岁晚闲着无事,跟着几位宫侍在外晒衣,她们虽来的匆忙,但马车大,带的衣裳也不少,拿出来晒晒穿得也暖和。
门口传来脚步声,沈岁晚抬眼看过去,善意微笑:“谭姑娘来了。”
谭玉的面色却不大好,她看了眼身后跟着的谭府丫鬟,挥了挥手:“你们先下去罢,我与夫人说会儿话。”
两位丫鬟对视一眼,转身告退。
“谭姑娘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快些进来。”她又吩咐寻香看茶。
谭玉却摇摇头,走上前拉着沈岁晚的手,“夫人怕是还不知,殿下去求圣上赐婚了。”
沈岁晚好像双耳一鸣,“......什、什么?”
谭玉又仔细说道:“我是方才在爹爹书房听说的,圣上说为殿下指门亲事冲冲喜,太子殿下向圣上要了姜家的姑娘。”
第69章
她的视线放在沈岁晚的脸上, 沈岁晚的视线顿住,好一瞬才回神,表情还是有些木木的:“这、这从哪听说呀......”
谭玉没心眼, 如实道:“我瞧着是个普通兵士模样的打扮,许是康州的卫军, 也有可能是别的军士, 但父亲叫他参军, 消息应当错不了, 是他同父亲说的。”
沈岁晚微微侧了侧脸,有些躲避人的视线, 生怕眼底的情绪被人瞧得一干二净, 她压了压声音,“......诶,那就是了, 姜家的姑娘本来就是命定的太子妃, 不足为奇......”
谭玉眼神一顿,因为她听出了沈岁晚声音里,有几丝尽力压制住的颤音, 抬眼看过去, 却只见女子的一边白净的侧脸。
谭玉了解,咽下嘴边的话,其实方才在书房, 父亲还对她说:
“先前我以为太子律不喜婚姻作筹码,才拒了你。但你看看今日, 圣上一说赐婚, 匆忙的就选了姜太师家的,分明就是嫌弃我们刺史府门楣低!今夜太子律再过来, 定让他纳你进东宫,不过是个九品奉仪,我儿做个昭训也是使得的。”
谭玉不明白,分明她已经向爹爹表明,不远再入东宫,虽那日宴饮,她瞧见太子殿下长身玉立,谈吐不俗,学识斐然,是心里有些意动,但一个对她冷淡到不看一眼人,她也望而却步。
沈岁晚不知谭玉心中所想,现在只觉得不自在,不自在极了,“先前在外面站久了,谭姑娘,我、我有些想歇息片刻。”
谭玉移开视线,“正好我也有些事,那昭训先歇息片刻,我先告辞了。”说完捏着帕子下了台阶。
“对了,”谭玉转身,“今夜殿下会过来,夫人可以准备准备,宴饮的地方同上次一样......”
沈岁晚囫囵点点头。
她没让几人伺候她歇息,只跨步进了门将门阖起来。
寻茶几人面上划过几丝担忧:“夫人?”
靠着雕花门,她张嘴深吸了几口气,平复声音:“没事,我就是突然有些乏了,你们先去忙活罢,不用进来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