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贵不可言(328)

作者:枝上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虽然姜女经常给他灌迷魂汤,但今日这一通夸赞……未免也太直白了些。

萧元度多少有些不自在,蹭了下发痒的耳根,板着脸道:“我在与你说正事,何必往我身上绕?撂不撂挑子暂时也由不得我。”换言之,巫雄令还是要做下去的,用不着她拿好话来哄。

他也就是一时之气。

折腾半日,又睡了一觉,眼下气已消得差不多了。

“那咱们便就事论事。”姜佛桑道,“此类案情想必并不鲜见?”

萧元度抬起一只手垫在脑后,左脚搭在屈起的右膝上,眼睛看着房顶,嗯了一声。

他此前问过程平,也粗略翻了下卷宗。巫雄民风刁悍,本就械斗成风,但在诸多械斗案中,水利之争占了一多半。

光近两年因争夺水源就先后致毙一百九十七人。

“前年夏,王家村与李家寨的人相争河道,王家村的村民不遵县断,聚集数百人去李家寨闹事,止那一次就伤弊二十三人;去岁入冬前的一桩械斗中,贾薛二姓族人打得刀枪飞舞、血腥凶残,当场毙命十七人。”

“县断?”姜佛桑敏锐抓住这两个字,“先头又是如何断的?”

萧元度哼了一声,“糊涂官糊涂案,你指望吴友德和范广能怎么断。”

第235章 一唱一和

争山占水的事层出不穷,当地人习以为常,不出人命基本都不会报知衙署。

在一些大的乡族,即便出了人命,若双方族长协调得当,衙署大门同样不必入。

以上这些,官员差吏并非不知,只是牵扯到乡族,麻烦且棘手,一般懒怠理会。或者择其所告之富者勒派银钱,如不听调处即多方恐吓,百姓勉强应命,然嫌怨终不释,于是争斗又兴。

再有一层,如毙命者太多,官吏恐处分太重、不利升迁,于是不准入呈、草草结案。百姓知道这种积弊,所以报案者百无一二。

“难怪。”姜佛桑若有所思,“正因官吏延宕不理,没有及时给两方审断勘明,如此和稀泥亦或多方勒索的行径,不但减损了衙署威信,还让乡民对官府失望,此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毫不犹豫就会诉诸暴力,以至发展到伤人放火、纠众酿命的地步。”

有些械斗案最初可能只是一衅相因,双方因为一件极小的事发生争斗,就因冤结没有及时解开,积年累月下来仇怨渐深,于是因循报复、相互厮杀,彼此死伤无数,直至成为世仇。

官署再不作为,那这仇怨还要继续扩大下去,届时不知还要搭上多少条人命。

“夫主打算如何处置那些乡民?”

萧元度气头上是想把所有参与的人都重责一顿再下狱。

不过法不责众这种话他从姜女和程平口中不知听了多少遍,再说狱中也蹲不下。便决定将带头闹事的几个处置了,尤其是高大雷和郜冒两个。

“那此案便就这样了结了?”

萧元度斜了她一眼,“有话直说。”

姜佛桑笑眼看他:“南高村和下郜村,两村争端表面看是因私仇引发。实则,南高村的人借地利之便截流断水以保证自家田禾的灌溉,下郜村的人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为夺得一流之灌溉,双方斗得你死我活——民之食出于田土,而尤仰水利,水旱不调,民多饥馁——说到底,根源还在于水。”

水源供应丰缺随季节而变化,溪河流经的地势也是复杂多变,加上邻里之间因田地零碎造成的错杂相置。种种因素相加,导致一处水源可能要供多家田户,甚至是数个村落。这些都为水权争端埋下了隐患。

“近年来烽烟消弭、生齿愈繁,水源不足的矛盾愈发凸显,而官府却还是老一套处置方式,显然不妥。依妾之见,除了杀鸡儆猴,大约还要从根上解决问题。”

萧元度回来的路上也有想过,不过眼下他更想听听姜女的意见。

姜佛桑的意见倒也简单,“兴陂溉田,修治塘遏。”

北地水系不比南地发达,按说应当更注重水利方面的保障。事实却并非如此。

她先前去乡下收丝时就注意到官渠多老旧废毁。风调雨顺时尚且不显,但凡遇上个旱涝,后悔都晚了。

萧元度顿了顿,让她详细说来。

“妾长于南地,耳目所见,南地多以兴建陂塘为主。”

怕他不知何谓陂塘,还用手给他比划了一番。

其实萧元度是见过的,只不过是在前世,并没怎么深入了解过。

他也没有打断的意思,枕着手臂看姜女比划。

目光不自觉随着她纤长的十指移动。比划个陂池而已,上下翻飞的,倒好似在跳舞……

分神片刻,心底一凛,视线忙从她身上移开,随便找了一处落脚点定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