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贵不可言(26)

作者:枝上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骆氏看看自己的手,又看看女儿呆怔的脸——她还从未打过阿妙。

懊恼与悔恨在她眼底交织,终于绷不住,一把将人揉进怀里:“好,不嫁!阿母想办法,你容阿母想想办法……”

“阿母……”

母女俩抱头痛哭。

第17章 醍醐灌顶

骆氏再顾不上把姜佛桑送道观一事,至少暂时顾不上。

解决扈家的亲事才最要紧。

她想过登门谢罪,也想过赔以重金。

然扈府管事是个水泼不进的人,深谙四两拨千斤之道。

他直接言明了,此来京陵只为迎娶姜家七娘子,别的一概做不了主。且这桩婚事已在天子面前过了明路,天子亲允了的,哪有反悔的道理?

骆氏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只是她能认命,佛茵能认命吗?

一想到她那娇生惯养的女儿,要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此后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上一回,她就痛断了肝肠。

回到府中,扑倒榻上,免不了又是一场痛哭。

姜法韺却一派淡定,还反过来安慰自己的妻夫人:“我看这门亲事就甚好,扈家手握雄兵,家风也算良正,阿妙嫁过去,必不会受欺。”

骆氏抬起头,红肿的双目死死剜着他:“你还有脸说,都是你干的好事!”

姜法韺理亏:“我那也是想为咱姜家寻个靠山……”

宣和南渡,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之八九。那时节,越是高门越容易成为匪徒乱兵和流亡者的靶子。

手握大量部曲的大士族尚且能够自保,他们姜家祖辈虽贵却清,仅蓄了些家兵,中途还被冲散,分作几处。

他带着一些族人和零星几个家兵就遭遇了强人劫掠,幸得时任婺郡太守的扈成梁出手搭救。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何况是活命大恩?只是当时财物尽失,实在谢无可谢。他纳头便要行大礼,扈成梁制止后看向他怀中女婴,半开玩笑道,不若结个儿女亲家。

承了人家的情,命都是人救下的,焉有不应之理?

于是二人交换了信物,扈成梁还专门拨了一队人马护送他们南下。

骆氏每每想起就恨得要提刀杀人!

只怪队伍被冲散之时自己和君姑在一处,不然她说什么也要制止。

姜法韺斜觑她:“你当时可不是这么个说法。咱们碰面时,你听说后还甚是高兴,直夸夫主英明。”

“我……”骆氏哽住。

说到底,当时正处于战乱,朝不保夕,扈家重兵在握,在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这当然是门好亲。

可如今时过境迁,世态已经安稳了,世家的傲气也回来了,未免就有些瞧不上这桩亲了。

这其实也不能怪她。

士庶天隔、良贱对立,世情即是如此。最严厉时,车服异制,甚至连共坐都不能,更不用说通婚。

再穷困潦倒的士族也不会选择与寒门结亲。

几年前,颍川陈氏后人陈廷宗,因家贫无以度日,其寡母便想结交强援。恰巧郡中一个资产巨万的土豪想把女儿嫁给他,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然这种与庶族通婚的行径却遭到了其他士族的强烈鄙视与排挤,指责其“苟安异壤,辄婚非类”,最终这门婚事也不了了之。

更有那已经越级婚配成功者,被人一状告到天子跟前,结果小夫妻被勒令和离,双方家族均遭到免官禁锢地惩处,理由是蔑祖辱亲、玷污士族。

可见士庶不通婚的规矩已深入时人骨髓。身处其中,骆氏亦不能免俗。

昔日姜家风光时,自有姜家的傲气,纵然与皇族婚配都不屑,更没必要为了巩固家族而谄媚权贵。

与众多世家一样,儿女婚事上,首要条件便是门第相配——同为士族便可。

至于那些操贱业发家的寒门豪富,以及出身微贱的小官小吏,便是看也不会看上一眼。

扈家而今虽势大,可立家不过三代,和这样的人结亲,是要遭人笑柄的。

况且佛茵又是个倔性的,成日在那闹死闹活,还能当真逼死她不成?

骆氏为此心焦不已。

就在此时,姜法韺的小妇高姬,借着请安之机,一句不经意的话点醒了她。

“六娘子与七娘子自幼一块长大,从堂姐妹,年龄相仿,眉眼间又有几分相似,没见过她俩的说不定还真能弄混呢。”

骆氏直起身,仿若醍醐灌顶——

是啊,为什么不能让佛桑代阿妙嫁过去呢?

-

“女郎接下来有何打算?”

皎杏看了眼静倚榻上观书的女郎,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打算?”姜佛桑放下手中书卷,转头看向窗外。

窗外一株垂枝海棠,花朵花苞聚生一树,嫣红烂漫迷人双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