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辞+番外(54)

作者:几块牛轧糖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方俞安这里平时只有他们几个人常来,好处就是凉快,反正比严彭那个狭小的值房凉快。此时方俞安正坐在窗边,不知在看什么,两条眉毛都拧到一块去了。

严彭走近,隔着窗试探着叫了一声:“殿下?做甚呢,这么严肃?”

方俞安抬起头,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香气,他顿时头脑一轻:“没什么,你进来罢。”

时间长了,严彭也多少摸出了一些规律。一般方俞安说没什么,那就是解决起来会很麻烦,但只要花心思就能解决的。如果说有些麻烦,那就是大事,不容小觑的大事。如果是晓得了,那就是已经有了解决之道。

所以,毫无意外的,严彭坐下后方俞安依然愁眉不展。

“殿下,发生何事了?”

“……湖州水灾,很严重。来信中说,有的县几乎一个不剩,全都没在洪水中了。”

“竟然还有这等事……”严彭思索片刻,“那我叫乌晟快些回去罢。大事办不了,小事还是可行的。”

与方俞安接触多了,严彭那些事再也瞒不住。不过也没甚好瞒的,如果两个人不坦诚相待,接下来的路越来越难走,难保什么时候就会因为互相猜疑而出错。

不过严彭没敢说太多,所以方俞安只晓得,乌晟手里似乎有很大的生意,大到能在一个州府起很大作用。

“也好,”方俞安放下信件,“其实我怕的还是日后赈灾一事。”

往年如果出了灾情,那么赈灾大臣可是一个肥差,几乎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

由于有些州府县村太过偏远,赈灾粮运到那里,估摸有一半都不能吃了,所以大多数时候朝廷是直接播赈灾款的。

这笔钱本来应该用来在当地买粮,再以平价卖出去,常平仓就是如此机制。不过有些地方天高皇帝远的,这笔钱最后到底去了哪,就不得而知了。

以往这种肥差一定会落到方晏清那边人的头上,即使他们不缺钱用,但也不会错过这个中饱私囊的机会。不过如今不一样了,严彭看着,方俞安明显是想争一争的。

“殿下自认,有信得过的,而且赈灾经验丰富的人么?”严彭问道。

方俞安的眉皱得更紧了,他正是为此而发愁。

严彭等了片刻:“看来是没有了,不过在下在湖州近三年,倒是认识了一位。”

“是哪一位?”

“殿下可知道迟畔?”

迟畔这个名字对于方俞安来说太过陌生,他想了许久也不记得到底在何处听过此人。

“延元三十二年的那场科举,可是出了一位文曲星呢。”严彭一笑,“那位迟畔,便是文曲星下凡,到了我大周了。”

方俞安一愣,总算是想起来了——迟畔,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连中三元的士子!

“他,他不是,”方俞安有些怔愣,“他不是景平元年就辞官归隐了么?怎么,他在湖州?”

严彭点点头:“湖州九池山上那座小院,便是迟畔住处。”

看来是真的晓得他在哪,方俞安放下心:“既然如此,那我便向陛下推荐迟畔?”

严彭摇摇头:“陛下极有可能不会同意的。”

方俞安一愣,随后反应过来:“那……我再写几个我皇兄那边的人?”

“何止要写,还要挑边缘的且有能力的写,殿下可晓得为何?”

“玉声要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去挨个游说?”

“挨个游说不现实,”严彭狡黠一笑,“在下最多只能找上门去两三个。”

朝堂上只有这么多人,现在大多都被方晏清把控着,只能从他嘴里抢食了。再者,党争本来就是此消彼长,方俞安要往前迈,那位就得往后缩。

方俞安一笑,为他斟上了茶:“那我便以茶代酒,谢过玉声了。”

“还有小长安呢,若是没有他那里的文书卷宗,在下还真不知该去游说哪个。”

方俞安抿了一口,放下茶盏:“看来长安对你信任不减,连锦衣卫的卷宗都给你看了。”

“那是因为在下值得信任,”严彭眨眨眼,“嗯……不知此次这一功劳,够不够从殿下这换几天假的?”

方俞安立刻翻脸不认人:“这事需得与你们府尹说,我可管不了。”

“府尹已经晓得了,”严彭眨眨眼,“殿下,在下自到京里之后,可还没回过家呢。”

“好罢,”方俞安轻叹一声,“只是你需得快些,我听宫里的消息,你要升官啰!”

严彭一脸狐疑:“不会是殿下提议的罢?”

方俞安一撇嘴:“我若是请求,恐怕你还得贬官呢。前些日子你整理出来的旧案,里面一位是太后当年的亲旧,这才让陛下想起你来。”

严彭一愣:“太,太后的亲旧?”

上一篇:定风波下一篇:那个主角黑化疯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