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娇娇+番外(91)

作者:无有竹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收拾碗筷的时候,妇人没叫小甲沾手,用一个盆子端了去井边洗了,六太太让小甲将剩下的饭菜折了两个小盆,妇人走的时候叫拿回去吃。

小甲一并将饭菜跟布都给了妇人,说:“你别嫌我们吃过,原想着给你拿些干净的,但都给驿里的人分了,咱们也不能从他们碗里抢回一份子来,抢两碗吃的容易,可对你以后做事有妨碍,在这地儿,先紧着他们吧。”

妇人接了饭菜,说:“不嫌弃不嫌弃,都是好饭呢。”

又说:“这块布是咱们家给孩子的,得了空儿给他俩做件新衣裳,也是咱们结下的缘份。”

妇人想跪下磕头,被小甲拦了,这么些东西,可不值当磕头。

……

前头六老爷跟朱管事也吃完了,还请了使吏做陪,一桌子的好饭菜,只吃了个边边角角,剩下的饭菜,还叫另几个使吏打包着走了。

饭间,仔细问了坝头上的情况,知道那里的人就是刁滑,仗着人多势众才敢讹诈过往的路人,真碰着硬茬子,他们也没胆子闹。

到底惜命呢。

又问那个地方,赵五爷的名头管不管用。

使吏说:管用倒是管用,但人家只讹钱不伤人命,赵五爷也就不管这事了。

六老爷跟朱管事交换了一回眼神,这倒是明朗了,这一带是没甚危险了,只是要伤些钱财了。

作者有话说:

入V了,老规矩,V章后留言,给个大红包。

说个故事:我奶奶家以前就是开车马店的,那时候的车马店并不富裕,至少在我奶奶记忆里,从来没吃过白面蒸的馒头。她第一次吃白面馒头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店里来了个富家太太,人家借奶奶家的厨房蒸了一锅白面馒头,给了奶奶家几个馒头吃。

奶奶一直老的记不得以前的许多事情的时候,还记得那个善人太太跟第一次吃白面馒头那种香,然后,白面馒头就成了老太太一辈子最爱吃的东西。

第二个故事:我家那时遭了难,穷的穿不起衣裳吃不起肉,我二姨是裁缝,连着几年给我们姐弟俩一年四季的做新衣裳穿,怕我们穿的破烂,别人笑话我妈。后来我四姑婆心疼我妈,把我表姨表舅穿过的衣裳洗干净叠整齐了装子里,回外婆家的时候顺便给稍回来。那时我上高中。

第三个:有一年冬天,我二姑奶奶家娶媳妇,叫我爸去帮厨,我爸整在厨房里忙了两天,炸了一百二十桌人要用的丸子和过油肉,过油肉炒的蒜苔跟芹菜,宴会过后,折了好几盆的剩菜,二姑爷把里头带肉的菜都给我爸带回来,整整两大盆的菜,我们就靠这些菜支到过年。

我不是在卖惨,只是按我的经历,我穿过亲戚家的旧衣服,吃过大宴席剩下的菜,穿过同学不穿了的鞋子,并没觉得受了侮辱或被人看轻过。所以,若我的文中出现类似此种情节时,别觉的我是在故意写主角高高在上的姿态。

当一个人同时俱备了宽怀心与悲悯心,就会多些感恩,感恩那时的岁月,感恩亲戚们的关怀扶持,感恩,我由此学会了善良宽容。

晚安。

第三十七章

睡了个好觉。

天未明, 又启程了。

临启程时,六老爷骑在马上,又扔给使吏一只锦囊钱袋, 说:“你若见了秦五爷,便说西平府秦六请他吃酒。”

使吏拿着沉甸甸的钱袋, 郑重做礼:“卑下记着了。”

车子又吱丫丫的碾过黄土路面,在天光昏暗中看了日出, 行近村庄, 就见路两边的山昴上站了些人, 指指点点的看商队的人,还看中间的马车。

虽是官道, 但少有人过,每看见些生面孔, 都稀罕的不行。

他们看车队人稀罕, 秦毓秦疏趴在车窗口看他们也觉稀罕,沟里有条小河, 所以这边的人不缺用水, 衣裳虽破, 补丁摞着补丁, 还算干净, 少有的几个妇人,头发抿的很齐整, 梳的油光。

沿河的崖畔上出现了聚集性的窑洞, 有时从官道往下看,还能看到河滩地方有分隔的极规则的田地。

河边的田地, 收成比较有保障, 有了稳定的收成, 人心就稳定了。

所以这一带,车队走的很放松,六老爷还很闲适的折了几支开在路边的野杏花,从车窗里递给六太太。

秦疏扑腾着跟六老爷说:“我也要我也要。”

秦娇一把拎了他的衣领压在怀里:“折花赠佳人,你个小胖墩儿,乱扑腾什么。”

秦毓也摇头晃脑:“眼前无所有,聊赠一支春。时人多重子,我父重爱妻。妻子手一捧,儿女无一支。”

六太太被儿女打趣的脸上通红,用杏花挡了脸,啪啪拍了秦毓两下,嗔怪道:“真真儿是没规矩了,这样打趣父母,可是该打。”

上一篇:我的助理是影帝下一篇:送君千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