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战英默默旁观了一切,就像他旁观所有的前应后果,此刻也唯有默默上前,唤一声“殿下。”
“战英,你说钟情一个人是怎样的感觉?”直到此刻靖王才发现,这段情比想象的扎的深,心痛的感觉比预想的强烈。
列战英给不出答案,心想若是叔平还在,或许还可以劝解一番,出出主意。
往事已矣,不可追。
作者有话要说:分手要有仪式感。而且真的有《兰陵王入阵曲》哦,大家可以听听。
①来源于网络,没找到原出处。
②《秦王破阵曲》的词之一。唐太宗的那个秦王。
☆、第六十三章
叩心泣血
金钟敲响二十七下,满城飘白,京中百姓禁宴饮娱乐百日,升平馆也要关门三个月。馆中之人不关心太皇太后之丧,只想着如何打发时间。沐风却是万分焦急而不能显露,担心此刻阿兄的心情与身体。
沐风的父亲,生于武将之家,却偏爱文墨,安享家族庇荫,长年在外郡做一个小小的临民府官,只在过年和婚丧的时候回京,不过是林帅不成器的弟弟。而沐风的母亲,也只是出身饶州本地望族,不擅交际,在京中没什么亲友,唯一熟悉的只有伯父一家而已。
这是沐风当初能逃脱的原因,也正是因此,沐风当年其实与京中勋贵、皇族并无多少接触。比如太皇太后,沐风从没见过,更谈不上悲伤。可对于阿兄,那却是看着自己长大的慈爱长辈,如今隔一道宫墙,连吊唁致哀都不能,其中悲恸不可想。
无论如何,此事沐风得去苏宅。临时想了一个遮掩的由头,沐风匆匆去找馆长。
馆长还奇怪沐风为何而来,问到,“如今关门,还有何事?”
沐风稳住心神,用平静的语气说,“沐风有个请求。”
“说吧,如今张公公宽仁,我又何必严苛。”馆长示意沐风继续。
“沐风想让手下姑娘们,趁着歇业,轮流出去走走,也是份心意。”有人出去玩乐,就会有人眼热议论,羡慕也罢,欢欣也罢,总归会让大家热闹一阵子。那么沐风自己出去两日,也就不那么打眼了。
馆长想的却不同,“难怪你最得人心。她们不能单独出去。”沐风这是野心不减,歇业也要收买人心。
“沐风会派任庚盯着,一日一人。”沐风给出应对之策。
“随你。”馆长无可无不可。人人有份是不可能的,吵起来,就有好戏瞧了。
沐风微笑着拜谢,“多谢馆长。”沐风也知道若不公平必招怨恨,但如今顾不得了,她要借机去苏宅守着阿兄。馆长想岔了,沐风不为收买人心,那么抽签便是,其他的只有让锦年帮忙料理了。
将馆中事务安排妥当,换过一身素色衣服,沐风急匆匆赶到苏宅。到了门口,沐风先摘下额前的素银华胜,收在袖中,这才进去。
远远就看到梅长苏坐在屋檐下,面前燃着黍稷梗,望着惨白的天空,一动不动。此刻什么言语都无法入耳,也不容任何人打扰。
沐风默默退出去,找到黎纲询问情况,略听了两句谢玉之事,就问:“黎大哥,阿兄这样多久了?”
黎纲也望向梅长苏的方向,回答:“从听到丧钟起,一直如此。”
看到梅长苏两颊消瘦,沐风又问,“可曾吃东西。”
“只喝了药。”黎纲何尝不焦急。
“他是不是还病着。”听到一个‘药’字,沐风反应过来。
一旁的宴大夫看到终于有一个人要管梅长苏,插话进来,说:“他什么时候不病着。”
黎纲忙给沐风介绍,“这位是宴大夫,一直照顾宗主。”
沐风行礼,说:“宴大夫,别的先放下,这几日还请您多费心,沐风在这里先谢过了。”
“你要是能让他乖乖听话,我倒要谢你。”宴大夫一脸的不高兴。
“沐风尽力。”又望了一眼梅长苏,微不可查地摇头,说道,“但,不见得管用。”
“他这个脾气,你们去管吧。”说完宴大夫一挥衣袖,走了。
沐风转向黎纲,说:“黎大哥,还请您帮我端两碗白粥来。”
“一直备着呢,可宗主不吃。”黎纲解释。
“拿来吧,他吃与不吃,都要放在他身边。才能提醒他留意还有吃饭这件事。”
沐风端着托盘,静静地走到梅长苏身边,坐下来,将托盘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便没了动作。沐风不说话,只是默默陪着梅长苏,同样不吃不喝。不能感受你的悲伤,只能同受身体的痛苦。
日中日落,飞流有时在一边折纸,有时不见踪影,沐风只是每半个时辰换两碗热粥。可梅长苏一直没动,沐风却不得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