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蓓放下了手里的篮子,抱起了撒娇的元元说:“不过是些山货,不值得什么,就是想给大娘子尝尝鲜。”
见姜蓓这么说,老板娘也就不再客气了,她拿着篮子腾了里面的东西之后把姜蓓带来的篮子还给了她,她瞄了一眼里头的东西,惊讶的道:“榛子?这东西可难找,你们进山了?”
核桃和栗子这个不稀奇,乡下不少人种来吃个新鲜,可是榛子这可少见,它产量又低还难采摘,一不小心就会被刺扎到,不少人家都嫌麻烦,懒得种。
山里倒是有野生的,可是江阴的山除了少部分被达官贵人圈了起来,剩下的都属于各个小村落,山民地少,辛辛苦苦一年打的粮食交完税有时候都不够自己吃的,全靠这些山货果腹,自己都不够吃更别说往外头卖了。
姜蓓点了点头,她也不避讳笑着说:“前几日商队不是遇到山匪了吗?我家的钱也打了水漂了,家里生计艰难,连进货的本钱都拿不出来了就算是够我也不敢再叫宋武去跑商了,就准备做点山货生意。”
“本钱不够?你找你侄子要呀。”布庄老板娘理所当然的说,见姜蓓诧异的看着自己,她以为是姜蓓拉不下脸来去要钱,她拍了拍姜蓓的肩膀说:“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你这些年往娘家花了不少钱吧?也是宋武人好不同你计较,不然这个家非散了不可。你给那边付出了那么多,现在你有日子难过了,你娘家又有能力了,就该把之前欠你的还了,你要回自己的钱是应该的,他们那边不会有怨言的,不然还算什么家人?”
姜蓓听得一连迷惑,那边有能力还钱了吗?她怎么不知道,布店老板娘见姜蓓这副深情吃了一惊,压低声音道:“你不会还不知道吧?”
“不知道什么?”
“你侄子同黄财主家的独女定亲了,据说黄财主要把整个黄家陪送给闺女,而且黄财主放出话去了,他也不要求你侄子入赘,以免耽误他的前程,只要第一个孩子随母姓给他家继承香火就行。媒人一说定就交换了婚书,当天黄财主就吹吹打打往姜家送了两抬银子,敞着盖的,说是提前资助女婿读书。”
“姜盛能答应?”姜蓓奇怪的说,原主前世黄财主倒也派媒人去过姜家,可是不巧她去的时候姜盛刚刚中了秀才,姜家全家都膨胀极了,黄老爷派来的媒人还没进门就被姜母打了出去,姜母还忿忿的说黄财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嫁给自家盛儿,也不看看黄娴配不配,还骂骂咧咧的说什么就算是黄娴貌若天仙聪明绝顶也配不上他家盛儿,她只是个商户女,她家盛儿可是文曲星转世,将来要考状元的。
姜母说这话的时候,姜盛就在一旁坐着,他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说自己只是随手递了一首诗就让黄娴爱慕上了自己,还专门遣了媒人上门说亲,这样轻浮的女子他是不屑的。
姜蓓在旁边觉得别扭极了,还不是他勾搭黄小姐在先,始乱终弃他还有理了,她只是个姑姑,不是人家爹娘,不能压着他负责,只能好一阵子没理姜盛。
不过这个黄娴也不是善茬,愣是多年未嫁,等姜盛中举后不久不知使了什么计谋摇身一变就成了姜盛的良妾,同姜盛的妻子两人斗的跟乌眼鸡似的,这都是后话。
上辈子黄老爷一点附加条件都没有,姜家都不同意,这辈子这种条件都能答应?姜盛吃错药了?
姜蓓在一旁觉得不可思议,布店老板娘才觉得姜蓓的反应不可思议,她嗤笑着说:“为什么不答应?黄姑娘出了年龄大点没别的毛病,黄老爷又那般大度,不要入赘就附赠家产,多少人抢都来不及呢,姜家现在一穷二白哪有资格嫌弃黄老爷?说实话要不是黄姑娘不知怎地被猪油蒙了心,非你侄子不嫁,你侄子且轮不上这种好事呢,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面对大娘子的嘲笑,姜蓓只得苦笑,她自家人知自家事,黄娴同姜盛在一起她能得什么便宜?倒大霉才是真的。
姜盛她还不知道吗?那是个记仇不记恩的,姜蓓看着债主上门而没有援手在他看来肯定是已经大大的得罪了他,这会子有黄财主的助力,他不伺机报复才怪呢。
姜蓓这下也没心思同布庄老板娘聊天了,火急火燎的告别了她回去想对策去了。
第26章
事情果然不出姜蓓所料,小杂货铺迎来了一阵打压,城中那几个一直接受宋武供货的几个铺子的老板不约而同的同宋武表示以后不要他供货了,他们找到了其他的货源。
宋武同他们喝了一杯,临走的时候曾经与宋武一同跑过商,刚接手张家杂货铺的小掌柜张连顺,等别人都走后跟宋武咬耳朵,让他想想自家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了人。
“那人虽然看着像刚来的,但是我打听过了,他就找了跟你合作的铺子,我估摸着他肯定是冲你来的。”张连顺拍了拍宋武的肩膀说:“你放心咱们都是弟兄,我肯定是不会为了那么点蝇头小利就抛弃你的,我跑过商我还不知道吗?那人给的价进都进不回来,我估摸他这货供的也长不了,我们先占占他的便宜,等什么时候他亏得供不出货了,我还找你,别的杂货铺的叔伯们虽然没说但是心里也是这个意思,咱们合作这么多年了,一样的价钱他们肯定还找你,你就放心吧。”
宋武心神领会的冲他点了点头,心里很是纳闷,他没得罪什么人呀,除了那次来要账的大胡子,可是那大胡子要是有本事同时低价给那么多杂货铺出货,那他也不用做讨债生意了,掌握这种货源比□□赚多了。
好在宋武现在压的存货自家的杂货铺也能吃得下,这一波试探倒也没给他带来什么损失。
宋武不知道动手的是谁,姜蓓倒知道的一清二楚,她心里很是纳闷,也不知道姜盛给黄娴灌了什么迷魂汤,为了给姜盛出口气,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她也办的出来。
黄家可不是行商出身,她家本来是做泥人起的家,七八年前只是城中很不起眼的一户人家。
说起来黄家发家还有姜庭不少功劳呢,虽然当年给姜庭设套的是城中最有名的四家赌场,黄家当时排不上号,可是姜家到底家底厚,那四家吃不下这么多买卖,计谋得逞之后贱卖了不少原本是姜家的产业,其中的粮草生意就便宜了黄家。
正巧赶上个灾年,粮价飞涨,偏偏那会江阴的县令还是个狗官,收了大粮商的钱,就对囤货居奇的场面视而不见,本来只买了个铺子的黄家地窖里找到了姜家之前储存的粮食,跟着那些大粮商一起发了家,而且事后期粮食和狗官被清算的时候,她家早就因为不怎么会经营把大部分粮食铺子都租出去了,别的粮食被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她家屁事没有,还一跃成为了江阴最大的粮商。
总之黄家的生意同行商一点关系也没有,她这次提供的那些货源就那个价格肯定是纯亏的,而且还破坏了行规,擅自扰乱市场价格,没被揪出来还好,但凡被揪出来了之后,像宋武这样的小行商奈何不了黄家,可是那些同样跑商的大商人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要知道走狗屎运富起来的黄家在商界可是不少人都想咬一口的香饽饽,跟着新县令迁来的行商李家就对黄家虎视眈眈多少年了,要不是因为李家是外来户,师出无名就动手容易引起本地士绅恐慌,他们早把黄家给吞了。
事实上上辈子在黄娴去姜盛房里之前,黄家就被李家吞了个七七八八,上辈子滴水不漏尚且得不到好下场,这辈子黄家把现成的把柄递出去,不被李家捅得七零八落才怪。
黄老爷真是老糊涂了,姜蓓摇了摇头,不用她出手,只要把这个消息散出去,以后就擎等着看热闹吧。
心里有了底,姜蓓就把心思都放在了山货生意上,收来的山货大小品相都不一致,论斤卖可卖不出价钱来。
姜蓓想了想,去集市上转了一圈用一文钱十个的价钱跟路边卖竹篮的小摊贩定了几百个巴掌大的竹篮,在隔壁布庄买了些碎布头做内衬,随意拼接在竹篮里,里头放上了各色的坚果,做成了坚果礼盒。
做成之后姜蓓看了又看总觉得缺些什么,想了想她随手画了个卡通松鼠的图样,去瓷窑定了一批陶瓷小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