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嫁了那个令君(140)

作者:興昭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好!”想出问题,还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唐夭答应。

“还是郎君的脑子好使,一下子想出解决的办法了。”唐夭得了答应,必须要夸荀彧一回的,要不是这位多动脑子,她可未必能如愿。

荀彧道:“夭夭想要荀家日后都能家宅和睦,夫妻同心,良苦用心,我该为他们谢过夭夭。”

唐夭闻之摇摇头道:“郎君若是谢我,还是代他们谢,这是拿我当了外人吗?”

这么一说也对,荀彧赔罪道:“是我失言。”

唐夭上前挽过荀彧的胳膊道:“再过几年恽儿娶了媳妇进门,到时候我就把家里的事交给她。”

一脸的期待,等着那一天的样子,荀彧道:“也唯有夭夭不着急握紧内宅大权,迫不及待,以为那是烫手山芋一般想要甩出去。”

“母亲亦是如此,我只是学了母亲的而已。再者,现在我还在,把事情交给她去办,若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还能教,总好过有一日我们不在了,她手忙脚乱的接手,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岂不对恽儿不利。”唐夭还拿出这样为了荀恽好的理由来,荀彧只是担心唐夭会无聊,但想到几个孩子还小,唐夭还要照看他们,照看他,若是不想要当家的权,趁早交出去也好。

“你欢喜便好。”几年后的事情唐夭都想好了,荀彧除了配合再无二话。

“相比恽儿的事,俣儿和诜儿的婚事也该定下来了。”长子的亲事定得早,原以为唐夭会在随后陆续定下几个儿子的事,没想到唐夭完全没有那样的意思,事情一放便放到现在。

“有人和你提了?”唐夭虽然很少出席宴会,但不得不说,她家的儿子虽然还都小,除了荀恽定下亲事,一个个唐夭都不着急,但是若出门碰上哪家的夫人,那是都会问上一句儿子们定没定下人。

一群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怎么就能那么受欢迎呢,唐夭不着急定下亲事,所以只把儿子的亲事全都推荀彧的头上,道是亲事都得荀彧做主,若是荀彧觉得哪家好,他们荀家再出面。

所以说啊,唐夭料到荀彧这些年一定有不少的人出面旁敲侧击的和荀彧表示想和荀彧做亲家。

唐夭还以为荀彧的亲事定下之后不定陆续荀彧都会和人定下亲事了,没想到没有,荀彧这都隔几年才提,孩子都一天天的长大了。

不过荀彧不着急,唐夭更不着急。

“有人往母亲处递话了。”荀彧无奈,他是知道唐夭一点都不着急儿女亲事的,尤其认为孩子还小,要不是因为曹操是荀彧的顶头上司,婚事没办法拒绝,唐夭没准还会努力把亲事往后推呢。

唐夭啊的一声,荀夫人并不是常出门的人,能把话递到荀夫人处可见这个人用心了。

“是谁家的。”当孩子父亲的荀彧和唐夭都不见着急,荀夫人却早就想把荀俣荀诜这些日渐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亲事尽都定下。

荀彧道:“谁家的重要?”

这话唐夭颇是认同的道:“重要也不重要,相比家世,人品更重,若是人品端重,出身低一些无妨。我们家到了今时今日若只与达官贵族之家结亲,只怕会引人多想。”

第129章 我是她最喜欢的先生

所言不虚, 确实是这样的道理,荀彧朝着唐夭给了一抹赞赏的眼神, 唐夭想得明白,行事又一直有章程有法度, 这也是荀彧从来不需要担心唐夭的原因。

唐夭本不是一个贪心的人, 她是不管做人做事, 都会考虑长远, 不会因为眼前之利而自毁大好前程。

荀彧这些年的好名声有他自己经营的结果, 其中也有唐夭的功劳。

“我们家啊,随着曹司空水涨船高,早就已经不是昔日的荀家了, 这个时候要自制,郎君能够自制, 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哪怕是亲事也要自制,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安心,才会让人觉得,我们家能有今天, 能为司空所器重,不仅仅是因为郎君, 也是因为我们家上上下下都有同样的心,不贪不抢。”

唐夭想得明白,说得就更明白了,荀彧道:“正是如此。”

“所以到底是哪一家的?”询问着, 不甚确定,只是想弄清楚到底哪一家下手那么快。

荀彧与唐夭一阵耳语,唐夭耳朵动了动,似乎在思量此事该怎么办才好。

“母亲过几日会出门,既然人家有意,就得寻个机会光明正大上门看看。”荀彧把后续荀夫人打算如何行事给唐夭提个醒。

“我会陪着母亲去。”

这个时候就算唐夭再不想也只能去了。

荀彧知道唐夭不喜欢出门,不喜欢参加这些宴会,但是关乎儿子的终身大事,唐夭不能尽把事情都交给荀夫人,她倒是挺想的,只是害怕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唐夭道:“儿子生多就是麻烦,找儿媳妇都要操劳诸回。”

话说得一点都没错,生儿子和生女儿,婚姻大事都是要操心的,想要放手不管,除非有人帮忙揽了。

“将来女婿我能查看,若儿的婚事我来操心。”不是每一回女郎都有眼线告诉荀彧把人定下来的,六个儿子,荀彧能不用唐夭出面定下曹洁,其他人不行。将来只有荀若的婚事可以不需要唐夭出面的,其他的人还是得让唐夭亲自上门看的。

“谢过郎君的宽慰,还好有一个若儿需你操心。”唐夭冲着荀彧皮笑肉不笑的,荀彧愉悦的笑出声来。

只是相比唐夭忙着挑儿媳,虽然要做却不着急,荀彧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曹操连年四下征战,极是不易,荀彧要调度粮草,还有征兵,曹操的后勤几乎尽托付于荀彧,又将出征乌孙,郭嘉要一道去,但郭嘉的身体这些年越来越差,荀彧颇是忧心。

特意在临行前,荀彧寻上郭嘉道:“奉孝此行还需保证,你这身体一定要小心再三。”

郭嘉一脸不在意地挥手道:“无事无事,文若放心。”

话说得极是不在意,似乎自己的生死都不值得他放在心上。荀彧道:“你瞒得过别人瞒不过我。这些年你的身子每况愈下,大夫让你禁酒禁色,你一概不听。”

“若连酒色都不可沾,活着有何意义?文若与我不同,我是一个及时行乐的人,只要能够一直开心,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愿意。你就不一样了,到了现在,你的心里还是只有一个大汉。”郭嘉说到这里亦是无奈。

荀彧道:“我是汉臣,我一直都记得我是汉臣,并不想改。”

郭嘉何尝不明白,荀彧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将来,他也是不会改的。因为从一开始他便禀承着这样的一颗心走到现在,将来,只会更努力地朝此目标前行。

“罢了罢了,人皆有志,你从来不劝我,我又何必劝你。只是将来,文若会很累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文若一样坚持走下去,无怨无悔。”郭嘉和荀彧相交多年,这么多年来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荀彧,荀彧自己选择走下去的路,将来会布满荆棘,或许,这一辈子,荀彧都不会后悔,可是作为朋友,还是会为他心疼。

他原本可有另一个选择的,若是这样的选择,他会得到比现在更多。

“无事,纵只有我一人独行,我亦不改初衷。”

荀彧只是想坚持初衷,一直一直的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样的荀彧,不变不改的荀彧,就是他所认识的荀彧,也是他所敬佩的荀彧。

“罢了罢了,人生求得无悔太难,你既然早有准备,前行无畏,便按你的心意走下去吧。而且就算天下的人都不愿意与你同行,总还有一个人陪着你的。文若啊,有时候我真是羡慕你,谁能像你这样有福气呢,有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为你,有一个人,无论前路有多难,都愿意和你走下去,多好的一个人。”

唐夭待荀彧之心,对荀彧是怎么样的一心一意,他们这些相熟的,相知的人,哪一个不羡慕。

“不过是以心换心罢了,你原本也可以。”荀彧从来不和郭嘉提起他的那桩亲事,原本郭嘉同样可以拥有的,却是郭嘉自己放弃,放弃又羡慕荀彧,荀彧弄不太明白。

“错误的开始,注定是错过,她不像嫂夫人,嫂夫人一心一意相信你,只要是你说的话,她都会相信是真的,不像我,似乎我就是一个满嘴谎言的人,不管我做什么,说什么,在她看来都是我别有用意。文若,有一日我不在,请你代我照看他们母子一二。”郭嘉说到这里眼中闪过悲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