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嫁了那个令君(139)

作者:興昭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怎么知道郎君们腰间挂着的剑都是摆设?”唐夭惊奇见着这么人小鬼大的孩子,顺着她的话提问。

曹盼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看到的。但凡有事的时候,哪怕亮出来的剑多是没有开刃的。”

“你知道哪些剑开过刃,哪些没有?”唐夭作为一个就没有看出来剑是开刃还是没开刃的人来,觉得问上一问,要是能多学点东西没什么不好。

曹盼答道:“以前的时候不懂,后来叔叔伯伯还有将军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的,听多了自然就懂了。”

这样的回答引得荀夫人侧目,微微笑着问道:“女郎打算习武吗?”

“正在学。生逢乱世,有一技傍身胜于旁人所给的万贯家财。”曹盼确实已经开始在学,只是太小了,学得没有什么大成果,但是慢慢的长大,她将来一定会很厉害的。

荀夫人看向曹盼,曹盼的目光坚定,似乎一切早就已经有了打算,前路怎么走,怎么能走得更远,她已经心里有数,将来的路,她靠自己走下去,并不会依附于曹操这个父亲的身上,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曹操。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荀夫人已经忘记自己多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女郎,这样小却已经明确未来的方向,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难得。

曹盼似乎觉得自己说得太多,最近读的书有点多,而且天天被不同的先生考问,曹盼得答啊,一来二去的完全顾不上藏拙,谁让曹冲发狠一般的追着她,她总不能输给曹冲的。

以至于和别人对答起来,曹盼都是一答一个准,看把荀夫人和唐夭惊得不轻的样子,她还是走吧。

“太夫人,夫人,世兄,若是没有别的事,盼先行告退。”走啊走啊,她来此要办的事都办完了,见好就收。

这桩婚事会成曹盼是出了力的人,盼望他们两个能够恩爱和睦,一生相伴不离。

“你住司空府吗?”唐夭就是突然想到问一问,没想到曹盼道:“我和阿娘住,并不常来司空府,今日情况特殊,纵然不想来还是要来的。”

曹盼眨眨眼睛,其中的原因旁人不知,她能肯定唐夭一定知道,这可是师娘,知道她和荀彧是师徒关系的人。

唐夭想起荀彧特意说起曹盼会在,敢情是师徒二人早就商量好的。

曹盼已经福福身离开,唐夭也与荀夫人和荀恽离开。

上了马车后,荀夫人感叹道:“也是我们荀家没有福气,若是能得曹盼此女嫁入我们荀家,定是我们荀家之福。”

唐夭一顿,荀夫人可是难得这么夸人,不过曹盼和荀家的关系,她是说还是不说呢?

作者有话要说:要是告诉你们说快要完结了,你们高兴吗?

第128章 儿女亲事

想到这儿, 唐夭倒是顿住了,荀夫人察觉到, 不解地问道:“怎么了?”

“母亲,有一事郎君先前有说过, 只是对外郎君严令不许为人所知, 母亲今日说起, 我便告诉母亲。”唐夭思量再三, 荀夫人定能明白什么话能说, 什么话不能说,告诉她亦无妨。

唐夭与荀夫人耳语,道明唐夭已经是荀彧的弟子, 和他们荀家的关系还算融洽,而且定下曹洁一事还是曹盼给荀彧打听的消息。

荀夫人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震惊无比地看向唐夭,随之倒是笑道:“如此更好。”

感叹着更好, 唐夭想起荀夫人对曹盼的评价,那么让荀夫人所看重的女郎,将来, 或许可以成为丁夫人的所有依靠吧。

宫中传来皇帝被人行刺的事,荀彧随曹操一去足足三天才回来, 到家的时候荀彧的脸上尽是疲惫之色,唐夭一句话都没有问,只是扶着荀彧躺下。

荀彧不知是心累或是真的累了,那样倒下一睡去, 睡了整整一天,几个孩子跑来看过荀彧几回,发现荀彧一直没醒,唐夭不让他们上前吵着荀彧,孩子们倒是懂事,一直没吵。

等荀彧睡够起来,第一件事冲着唐夭吩咐,“准备一下,往司空府下聘,正式将亲事定下。”

这样的吩咐唐夭没什么问题,这门亲事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会改,只是早晚定下而已。

“好。”唐夭应下,荀彧又坐在榻前许久没有说话,唐夭走近握住他的手问道:“郎君莫忧心,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会没事的。”

看得出来最近发生的事让荀彧为难,左右维持之不易,唐夭不太清楚,但是那天碰见的事可以看得出来,已经有人蠢蠢欲动,目的都是曹操,荀彧着急和曹家将婚事订下,或许更多是希望通过这件事能给一些人警示。

荀家与曹家联姻一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理所当然,恭贺之人络绎不绝,在外人面前,荀彧一直都是那个冷静沉着的荀令君,是很多人标榜学习的对象,唐夭比他们清楚,荀彧担忧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他似乎看不到前路,前所未有的感到害怕。

唐夭不知如何劝起,似乎唯一所能做的只是陪着他坐。

这般又是数年匆匆而过,再生下又两个儿子后,唐夭果断地和荀彧申请,她不生了,要是从前有人告诉她,她竟然会生下七个孩子,她定毫不犹豫地唾人一句。

可是,多子多孙是为福,荀彧的身边只有她一人,她不想生,难道想让别的女人给荀彧生不成?

那更是不能的,六子一女,唐夭觉得这已经是极限了,荀夫人看到几个孩子们,乐得嘴都合不拢,多子多孙,唐夭连生数子,在多少人看来都是羡慕的,得亏唐夭身体康健,这些年月子照料得自己亦是极好,但现在看来也该注意身体了,唐夭也不年轻了。

荀彧听到唐夭的话时微微一顿,随之朝唐夭点头道:“好,不生了,有这么多的儿女够了。”

出门在外谁家不羡慕他多子多孙,还有人打趣他是不是儿女一多,夫人待他便没有往日一般关心了?

但荀彧比谁都清楚,唐夭看着他的目光从来没有变过,不管有多少的孩子,唐夭一直都把他摆在第一位。

荀彧夫妻恩爱,家宅和睦,不知为多少人羡慕,荀彧但笑不语。

唐夭在听到有人奉承荀彧的时候,背地里会和荀彧嘀咕,若是他们家中如他们荀家一样只有一位夫人,没有所谓的妻妾相争,想来还是可以做到如同荀家一般的和睦的。

这样的反驳有道理,荀彧颇是认同。

“所谓家宅和睦,并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夫妻双方一起努力的结果,当夫人的在家辛苦操持,可是当郎君的人却迫不及待的接回一个又一个的女人,来的女人都是和夫人分丈夫,和她的儿子分家业的,谁能不担心,谁能忍受得了。”

“若是不能忍受,妒忌之心,怨恨之心皆起,怎么可能还会保持家宅安宁?夫妻若是离了心,你不信我,我亦不信你,就算看得似乎家宅安宁,实则不然。”

唐夭一番一番的话说出来,荀彧闻之点头道:“然也。”

认同唐夭的一番说辞,家不是一个人的家,夫妻都是双方结合,只有相互付出,只有相互的爱护,那么他们才能一起守护他们的家,守护彼此。

“所以我们的儿子也得教他们,往后娶妻定要洁身自好,不如立个家规吧,无子亦不得纳妾。”唐夭想来想去,想到她的儿子太多,她不能要求别人的儿子不来祸害她家的闺女,总能给儿子立个榜样,让自家的儿子成为香饽饽,人人争着上赶要进荀家吧。

荀彧喜欢听唐夭说话,唐夭有时候说的一些话也会让荀彧有所得,旁的事荀彧都可以答应得极爽快,可是现在听到唐夭这话,荀彧不甚确定地道:“这样,会不会太苛刻?”

“不觉得,无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拿着无子就想纳妾,万一有人恶从胆生,把人害了怎么办?”唐夭倒是认为此事很有必要坚持,不管有多少人反对,她都认为应该要定下这条家规。

“我倒是无妨,只怕母亲不会同意。”荀彧小声地提醒,他只是帮唐夭想到反对的人了而已,要知道定下家规一事,一但定下,往后的子孙都要遵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谁家不重子嗣,为了有子嗣传承,为了有子嗣继续承家业,那可是会拼尽一生都要去做的事。

唐夭一眼看向荀彧,荀彧赶紧地道:“不如,我们先教孩子们守着,让他们守住,就算要定为家规,将来有机会再写入家规中,你看如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