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阳脚步一顿,眼看着冯玉从自己身边走过,只见傍晚的风鼓荡起冯玉宽大的袖子,里面仿佛有一群要冲天飞出的鸟儿。他一时恍惚,竟分不清冯玉所说的“不留”,究竟是不能留在羽林卫之中,还是不能留在人世间。
冯玉回到自己宿处,洗漱时摸到脸上的绷带,微微皱眉,手指用力扯了下来。他对着光可鉴人的铜镜,眯眼盯着自己右颊上那一道新鲜的伤痕,端详片刻,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皇帝遇刺的消息并没有大肆传扬,但世上的事情,凡是发生过,必然会留下痕迹。
长公主刘清是早已从皇帝口中得了消息。
阳安大长公主刘华却不知是从何处知晓的了。
阳安大长公主刘华又入了长乐宫,既是见长公主刘清,也见一见府中所出的庶女伏寿。伏寿虽然是庶女,却也是府中唯一的女孩,一样喊着阳安大长公主母亲。原本还有个董意与伏寿一同在长乐宫中,谁知道皇帝给骑都尉曹昂和董意指婚到了一处,于是长乐宫中便只剩了伏寿一位适龄女孩。
外界都觉得既然董意走了,伏寿入主后宫已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但是伏寿隐隐觉得,事情并非如此。她甚至觉得,自己很可能会想董意一样,在某一天被皇帝指婚给别人。
阳安大长公主抚着女孩发顶,笑道:“这又是说什么傻话呢?府中还要你来服侍么?”她不同意伏寿离开宫中,回到大长公主府中。
伏寿若是亲生的女儿,当然可以继续求肯。但她不是。
试探出了母亲的意思后,伏寿便不敢再继续,只低头小声应了,默认了自己说的都是“傻话”。
阳安大长公主领着她走到水榭之上,四面透风,却也能看清有没有人靠近,正是私下说话的好地方。
“最近陛下可有来看你们?”阳安大长公主问道。
伏寿轻轻摇头,老老实实道:“上一回来,还是春天的时候。”
这么说起来,掐头去尾,都快要一年了。
阳安大长公主眉宇间闪过一丝阴翳。皇帝亲政这一年来的手段,她已是见识了。以皇帝处置长安城中豪族手段之狠辣,他不是一个能容忍别人给他做主的皇帝。她从前通过刘清,敦促皇帝成亲之事,已是叫皇帝心中不喜。而要化解这一点,是要多做越错的,唯有借助时间的力量来让皇帝渐渐忘记。
阳安大长公主刘华看一眼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的伏寿,教导道:“从前你在家中,母亲教给你的,虽然都是好的道理,但到了宫中却又不一样。”她从前教伏寿的时候,可没想到有一天伏寿会成为皇后,也没想过一个少年皇帝会这样强势狠辣,一个家中若是两个人都是主意大的,那这家是和睦不了的。若是嫁给寻常人家,以伏寿的身份,自然能做压对方一头的那个。但……
阳安大长公主也只能尽力补救,希望伏寿能领会自己的意思。
伏寿只安静听着,偶尔回几句,“是”“母亲说的是”“女儿懂了”。
也不知她是否真的听进去了。
阳安大长公主起身,道:“宫中最近不太平,你自己小心。”她看了伏寿一眼,道:“母亲知道你是懂事的,可不要学董家那孩子,往别人处送帕子。”
世间事,凡做过必然留下痕迹。
董意以丝帕寄情,不知怎么却给误会了,还被指婚给了曹昂。
这事情知道的人不多——阳安大长公主却也能了解。
伏寿直到送走阳安大长公主,才明白过来——难怪陛下给董意指了婚,而董意一点都不难过。竟然是董意主动给曹昂送了丝帕不成?董意……是真的违背了家中的安排吧。
“殿下,”伏寿来见长公主刘清,“我想去见一见董意,可以出宫么?”
刘清笑道:“也是,你们从前都在一处。如今她一走就不回来了,你岂不是要想她的?正巧,咱们一同去给她贺喜一番。”于是便唤了蔡琰、唐珏等人同行。
唐珏强笑道:“我昨夜没睡好,有些头晕。你们去,我在屋子里稍歇一歇。”
蔡琰瞥了唐珏一眼,道:“既然如此,我便留下来陪王妃吧。”
刘清恼道:“你也不去,她也不去,那我也不必去了。”她看了一眼有些不知所措的伏寿,安慰道:“那你自己去吧,我让宫里的护卫陪你一同去。”
伏寿正愿意自己前去,闻言忙应了,便往曹府而去。
第113章
董意听说伏寿来了, 有些惊讶,也有些喜悦,忙前来迎接, 握着伏寿的手, 轻声道:“是我失礼, 竟叫姐姐来见我。”
伏寿一路行来,打量着这处皇帝赏下来的院落,倒也并不如何华贵,见董意已是换了妇人装扮,有些生疏, 见她笑起来仍是旧时模样, 才笑道:“你不想我, 我却想你。”
“我如何不想姐姐。”其实董意自出嫁之后, 还真的很少会想起宫中事情。实在是因为她的新婚之夜太过震撼,在那之后足足四五个月, 她都不愿意往前院去,倒不是害怕, 而是一想到那晚的血腥气,她就会感到浑身起鸡皮疙瘩。就算是乱世之中, 她也是官宦人家养大的小姐, 何曾见过那样疯狂的场景。
伏寿同她到了房中。
两人说了一些宫中旧事, 无非是当初在长乐宫中同食同宿的情谊,与一些零碎的小事,串不成太过深厚的情谊。
董意清楚伏寿的个性, 知道她不会莫名其妙就来找自己,因静静等她开口。
伏寿望着她,道:“你当初为何要求去?”
如果按照家中的安排, 两人此刻都该还在宫中。
董意倒没有回避这个问题,有些出神得想了一想,道:“我如今已为人妇,再说这些话有些不妥。因是姐姐问的,我才说了,还望姐姐不要对外讲。我在长乐宫中,因缘际会,与蔡先生有过几句交谈……”
伏寿知道董意生得好、又性情和融,与新人旧人的关系都能处得不错。长乐宫相处中,董意得了蔡先生青眼。不像她,是个有些嘴笨的,到如今与蔡先生也不过只是泛泛罢了。
蔡先生常伴皇帝身边,对皇帝的心思自然比她们摸得准。
董意坐在窗前,伸出一根细白的手指抵在自己腮边,柔声低语道:“他是皇帝,想要什么不成?他既然不要,自然是他不想要的缘故。我不清楚姐姐家中是什么情况,但我家中与陛下有亲,想来他此时还不好拂了长辈面子。我好好的女儿家,既然他无心,我又何必自甘下贱?家中长辈虽有安排,可这一生却需我来过。”
伏寿望着她柔声低语的模样,自己虽然同为女子,却也觉心动,不知不觉间听得痴了。
“总留在宫中,终是不成的。说我天真也好,说我不懂事也罢,我便挑了一个自己愿意的,刚巧他也愿意。”董意微微一笑,真好似融融日光都落在她眸中,“可做的事情这么多,何必只在未央宫?”
董意偏过头来,看向伏寿,笑道:“我胡言乱语,叫姐姐见笑了。”
伏寿回过神来,有些口吃,道:“我竟真不知道……你是这般想的……”
董意笑道:“这只是我自己的糊涂话。姐姐与我还是不同的,你乃是大长公主之女——陛下终归要有皇后的。”
伏寿低头,不知自己心中是何滋味,口中道:“这话可说不得……”
董意自觉大约是婚后胆子也大了,笑道:“说得说不得,反正我也说了。来日你要治我的罪,那我也受着。”言外之意,仍是拿伏寿做了准皇后。
伏寿岔开道:“你这府中也自在。曹公子双亲都不在长安城中……”
董意道:“是啊……”她应着伏寿的话,转了话题道:“我倒是宁愿他们都在长安城中,也好过叫夫君日夜悬心。”
董意的公婆,正是如今还在徐州的曹操与丁夫人。
曹操二次攻打徐州之时,后方起火,陈宫鼓动张邈,请来吕布。
吕布与曹操相持不下,直到建安元年旱灾之后又是蝗灾,别说百姓,就连士兵也都没有粮食了。两方再打下去,就是两败俱伤,一起饿死,白白便宜了旁人。于是两方分别退开,先去筹粮。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接到了长安城中发来的家书,才知道长子曹昂已经在皇帝主持下,娶了董承之女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