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团宠小福星+番外(48)

到了饭点吃饭,倒是一个比一个积极,生怕慢谁一步吃不上好的。

来的人多,当天就请了专门的厨子来烧饭。

温央穿着白孝衣和温久山忙前忙后,至于温老太的其他孙辈,只有第一天跟着父母过来瞧瞧看看,磕了头就回去了。

无情无义到了极点的一家东西,刘桥人背后都嘀咕,上梁不正下梁歪。

俗话说养儿防老,儿子如何对母亲,以后孙子也学着如何对儿子。

真是作孽!

不过这毕竟是人家家里事,除了长舌妇谁会天天挂嘴边。

温善善和温路在堂屋,不时有人前来吊唁,纸钱烧了一沓又一沓。

她虽然和温奶奶相处时间不久,但几个月的时间足够她感受到奶奶对她的疼爱。

老人年轻时风风火火,咬着牙给五个孩子撑起一片生存的天,到了晚年,反倒收起脾气,温温和和笑呵呵,但实则眼盲心不盲。

大概是害怕最后一个赡养她的儿子也嫌弃她,所以软了性子,啥事不问专心养老。

也是万幸,温奶奶走的时候没有痛苦,睡梦中没了意识。

最后一段时间也没听她喊疼,只是精神不好。

这中间她,几人的舅舅秦建业也过来磕头吊唁一回。

男人不好意思搓着手,身边跟着的小女孩怯生生探出头,很快又躲到秦建业身后。

温家三人对这舅舅情感复杂,如今大事当头,也顾不上其他,简单寒暄几句就算了。

温善善看着男人离开的背影,蓦地又想到那个张牙舞爪的小姨。

前些日子听说她跟村里一男人跑了,至于去哪儿,没人知道。

偷了秦建业攒的不少钱,却连亲身闺女都没带,现在那小丫头在秦家媳妇手里搓历得完全是个受气包模样。

温路在身后暗骂了句,可能也是想到那糟心小姨。

温善善无意识摸了摸脖颈间温凉的白玉坠子,心动泛起酸。

喇叭吹了几天,出殡的前一晚,表演班子早早开始表演杂技。

温善善站在屋檐下看灯火前围聚的人群出神,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杂技上,堂屋突然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除了一盏暖橘色的灯挂在头顶,只多一副棺材。

温善善一开始是怕的,和死人呆在一个屋里,呼吸间都有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跪着跪着,渐渐也就不怕了。

和她一起没有看杂技的还有温久山和温央,温爸忙得才刚有空吃饭,端着大碗蹲在屋檐下,地瓜配玉米粥加了点咸菜,闷头喝了一大口。

这几天夜里,温善善半夜惊醒时都会看到看到温爸跪在奶奶前,趁着夜深人静,说着独属他们母子俩的悄悄话。

表演结束,看热闹的人群散去,温家院子里吵嚷嚷。

明天出殡早早就要出发,不少离家院的就不回去了,就着堂屋地上的稻草席将就一晚。

初夏草木茂盛,蚊虫也多的要命,往常关门点上蚊香熏一会儿就行,今晚人多不方便,也没上这个流程。

温善善耳边不停有蚊子的嗡嗡声,吵得睡不着,一直到后半夜,外面下起雨,伴着滴答雨声才缓缓入了梦乡。

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温善善被喊醒的时候窗外一点亮度没有,灰蒙蒙的天暗沉沉。

所有人都是只吃了一口就上路了,顶着白帽,绕过整个村子,一直走到天亮,才远远到看到成片的坟包。

温老太选的地方就在温妈旁边,这是两块田地的交界处,因为下了一夜的雨,脚下泥泞不堪,但众人还是跟上队伍,一直到地才停下。

温善善和温路并肩,身边站着的都是与她同辈份的哥哥姐姐,可惜一个都不认识,温路与他们关系也只是见面点头。

温央在更前面的地方,迎着初亮的灰蒙的亮光,雨渐渐停下。

温善善跟在温路身后,一步步按着流程参加完葬礼的倒数第二步。

温家人口多,队伍长,到最后一天,众人都来装了装脸面,一直到十点多钟才全部结束。

大家分批离开,回到温家。

中午吃席,丧席。

等下午,亲朋都离开,只有温久山上面四个兄嫂留了下来。

不用说,奔着分钱的。

温央看着一片狼藉的家里,轻声喊过弟妹,让他俩那扫帚簸箕把前后都扫一遍后才转身安抚住他们。

紧接着,带几人到奶奶那屋,拉出床底小红箱子。

“奶这一辈子攒的钱全在里面了,你们分吧,我们家不要。”

小红箱子是温老太出嫁时唯一的陪嫁,放在床底几十年,只有偶尔会拖出来,这时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

几人顾不上满手的灰,争抢着要做第一个开箱的人。

只是打开箱子的那一瞬,所有人都失望了,里面并没有想象中的满箱子钱,反而是过去十几年攒的小孩衣服,洗得破破烂烂。

找了好一番才从中翻出几张碎纸票,折折叠叠也是藏了很久的样子。

“奶当宝贝一样收着,眼睛看不见也要时不时手伸床底摸摸这箱子在不在,我们家谁都没开过,找到的钱全归你们,箱子破成这样不值钱,就留给我们家吧。”

这时,几人才定睛细看这些衣物,都是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一针一线,都是温老太熬夜缝的,后来眼睛瞎了,做不了衣服,才不再碰针线。

温央擅打感情牌,知道点到为止。

几个老大不小的男人看着这些衣服心底怅然若失,少见的唤起内心那为数不多的孝心,虽然只是一点,也够用了。

毕竟,奶奶已经不再了,他家与他们的交集也就此划清了。

不过这显然惹怒了几个婶子,原以为有钱分,现在就这几张破纸票,够谁用?而且他们还要分摊发丧费!

温央早料到这场面,正色道:“大家都是签了字的人,现在条子还在村长那儿,不行我们就去村长家找大伙评评理。”

刘桥这地方封建闭塞,村长说的话有时能压死人,平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但他们自己自己签了字,就相当于画了押,不着办闹到村长那儿,被撵出村子也是有可能的事。

要是被赶了出来,周围几个村子都不会收留他们,他们从小这儿长大,更不可能四五十还要远离故乡。

这时,他们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上了他的当。

最后,温善善通知了温爸,带来了村长村支书,又喊来一些人见证,才算把这钱的事揭过去。

几人给了钱,眼神愤恨像是要吃人一般气哼哼离开,嘴里不干净地骂着什么。

不过,钱都到手了,被骂几句也不会掉块肉。

之后的头七,也不曾见有人去烧过钱。

温家从此少了个人,碗筷四副,吃饭四人四边,温善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适应过来。

进入夏天,日子走得越发的快,温度一步步升高的同时,小孩子们的暑假就快要来了。

而温家直面的就是两个考生考试的问题。

都在月底,不过不在一个地。

温久山负责中考生,管住他不要乱跑。

温央就接送温善善,反正一天就考完,快得很。

坐在温久山借来的自行车上,温央眉眼温柔地说:“善善安心考,考不上哥就送点东西给人家,给你插班念。”

这时候教育管理不严格,当然也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农村人家觉得孩子学门手艺就够吃饭,更不提姑娘家。

温家却深知知识改变命运。

不好好学习,就真的要一辈子困在这里,到老,到死。

自己就是考读书进了县城单位,当然希望弟妹也好,但考前不能给她压力。

可惜最后一段时间家里乱糟糟,上面几个叔婶时不时上门骂几句,撕破脸的恶毒。

他家三个男的,不怕干架,果真是打一顿,情况才算好转。

然后没几天就考试了。

温善善坐在自行车的前杠上,语气坚定地说:“大哥别担心,我肯定会考上的。”

姑娘眼神清澈而明亮,好似真的有种让人听了就相信的魔力。

温央骑着车,正巧撞见村里妇人成群结伴赶集。

周家媳妇顺口就问:“这一清早干啥去,急忙的?”

他没停下车,回头说了句送善善考试就骑远了。

这些人最爱说闲话,还是不让善善听到为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