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去的时候买了几家的糕点。
和阿武回去的路上,阿武突然和她说:“也不知道五哥什么时候回来。”
谢奚问:“你想和他去?”
阿武遗憾说:“也不是,就是想和五哥走一趟河西道。去看看阿爷的故乡。”
谢奚安慰他:“会有机会的,等你五哥回来,你和他说,让他带你去。”
阿武嘿嘿的笑。
晚饭后尝月饼,感觉味道很一般。这是本地的月饼,因为糖珍贵,所以馅和味道很常规。
谢奚看了眼日期,不知道崔邺什么时候能回来,过了中秋节,就到两个月的期限了。等待总是让人焦虑,尽管她整日的忙碌,但是仅有的闲暇时间都在操心崔邺。
第二日谢奚准备烤些月饼,酥皮的、冰皮的,甜的、咸的。
吴媪清扫了烤炉,谢奚指挥着阿月和王媪,煮了红豆熬豆沙。阿武在磨黑芝麻,她在准备咸蛋黄。最后觉得还是不够,做一个混合果仁的。
月饼本身没那么大的难度,等工序都就位,酥皮包好,用模具印好,模具都是鲁伯雕的,花色很简单。
包好第一盘,她下炉先烤了一盘豆沙馅的。
谢奚尝了一个,觉得味道中规中矩,不比时下的糕点那么甜腻。她自己还是挺喜欢的。
但是其他人都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尤其谢昭对咸蛋黄的简直爱不释手。
冰皮的糯米粉是鲁伯让人特意磨的,一样的馅,但是不一样的口感。
她最喜欢的还是黑芝麻拌这核桃仁碎的口感。
整整烤了两日,各色月饼才做完。
阿武听了谢奚的安排,将各色的用糕点纸包起来,谢奚也不安排,只说:“看着给亲友送一些,算是中秋节的贺礼。给姑姑多送一些。”
阿月最喜欢豆沙的,甜甜的。
谢奚才想起,让阿武给卢家阿圆送一份。
阿武顿了下,说:“她若是喜欢,不如让她来吃,她若是知道你做了好吃的,定会来的。”
谢奚听的不知是失望还是安心,心情复杂的说:“也不一定,听说卢家在给她物色人家。”
阿武听的一滞,但是什么都没说。
谢奚还是感觉到他的情绪了,心里期盼的想,崔邺怎么还不回来,她真的不会处理这种复杂的问题。
阿武进城给亲友送中秋礼,没想到,回来的时候真把阿圆带回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崔莺莺和崔晚和谢氏身边的一个仆妇。
谢奚看见阿圆笑嘻嘻的站在阿武身边,兴奋的指着荷塘方向给崔晚和崔莹莹介绍着,心情简直难以言喻。
阿武站在身边听着她说话,脸上淡淡的笑着,毫无不耐。
谢奚笑着招呼:“都进来,等会儿带你们去摘莲蓬。”
阿圆像只欢快的鸟,一身嫩绿的裙子,俏生生的,朝谢奚跑过来,到了她身边圆脸里都是朝气,天真的说:“阿武说姐姐烤了很好吃的糕点,说我定会喜欢。”
谢奚简直被初恋男女这种纯纯的恋爱酸到了。
吴媪准备了月饼和谢奚要的五谷杂粮粥,阿圆果真喜欢,每一样月饼都想尝一尝,尝完后又惆怅的说:“五哥怎么不回来,再不回来就吃完了。”
崔晚糯糯的说:“哥哥说回来要送我一只波斯猫,我不想要波斯猫了,想哥哥早点回来。”
崔莹莹和谢昭同她童言无忌的聊天…
谢奚突然觉得,崔邺在这里让每一个人都惦记着他。他在这里活的有滋有味。
田庄里几个孩子整体的疯玩。中秋一过,她今年的第一茬稻子就能收了,鲁伯自己领着几个佣户割稻子,因为第一茬,鲁伯都是将稻子拉回院子里晾晒,吴媪和几个妇人轮流脱粒,谢奚也跟着吴媪收割,第一茬的稻子收成不错,鲁伯收割完就不准谢奚再动手了。
他的原话是,这点稻子哪用得着你动手。
几个孩子图新鲜,谢奚用稻米炸了爆米花,几个小孩格外喜欢,谢奚留了稻种,剩下的由着鲁伯安排。
中秋一过她就一日盼一日的等着崔邺的消息。
荷塘的荷花满塘,沿着渠边,延绵了一路的芸薹也陆陆续续开始开花,黄花满山岗,景色确实壮丽,可是依旧没有崔邺的消息。
第47章 四十七 都归来
谢奚的等待, 一日比一日焦虑。
一直进了九月,也得亏芸薹花期长,才收到简短的一封信, 谢奚确认了是崔邺的字, 只写了短暂的一句话:我回来了。
她这才将整日的焦虑按耐下去。
开始又全身心投进她的农业大业里去了。等九月中旬, 糜谷可以收割的时候, 谢奚的暖房已经建成,粗麻纸糊窗, 能打开斜窗, 午时之后的两个时辰采光非常好。
天气还暖,里面的温度确实不错。稻草用麻绳织成稻草卷, 铺在顶上保温。简易的暖棚在冬日保温上还是要想些办法。
鲁伯说入冬后再用麦秆卷盖一层, 到时候烧了火墙,里面就不会冷。
糜谷要在麦场里脱粒, 谢奚将暖棚里的菜畦收拾出来,等过去找鲁伯,鲁伯和佣户们已经把糜杆都捡出来了, 糜谷带壳金黄, 她蹲在地上掬起一捧, 看着品相确实不错。
糜谷的品种分软硬,软糜充饥很不错。
鲁伯笑说:“今年的收成不错, 这一年辛苦雀奴了。”
谢奚看着他眨眼睛哄说:“明年会更好,咱们和他们不一样。”
鲁伯哈哈大笑:“今年的稻米的收成是真的好,我打听了南来的商人,南地的上等田收成也不过如此。”
谢奚自豪的说:“明年春的麦,一定比今年收成更好。鲁伯,我一定能育出大周朝最高产的麦种和稻种。你信我。”
鲁伯低头看着她, 轻声笑说:“我信雀奴。”
他信雀奴就像信郎君一样。
糜谷收割后,往日鲁伯都是吃这些,今年开始谢奚不准鲁伯一直吃粗粮,谢奚计划六成都分给了佣户。
她原本想,一共七户佣农,每户分五亩地,这些就归他们自己种自己收的私产。和鲁伯一商量,鲁伯坚决不允,说这是她早起晚睡熬了一年才保住的家业。怎可这样随意祸害。
何况谢家的佣户本就比隔壁的村子里的农户富裕,谢奚是按照工资制给佣户发放工钱和米粮。
最重要的是,坏了规矩这一片的田庄,怕是不能安生。
谢奚想改革这种东西,也不能随意来,也就不强求了。
糜谷收完,第一次收到了谢脁的消息。
谢脁在音讯全无了一年之后,终于姗姗来迟的正式的写了封信捎回来。
谢奚看着信封上狂放不羁的字,有点牙痒痒。这草不草书,行不行书的是什么鬼画符的字?
鲁伯自秦西客栈取了信回来就一直高兴的等着谢奚拆信。
谢奚拆了信,里面的字倒是规整。
只有几句话,也是写给鲁伯的。
鲁伯:我安好,河西道有些不太平,我去往西州寻人,耽搁了行程。
如若顺利,年终可归。
谢奚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要完。
鲁伯却听的满脸激动,已经将近两年没见谢脁了,即便谢脁家业败光也是他的主上,也是救他性命的恩人。
谢奚犹犹豫豫问:“父亲也没提什么时候能回来。”
谢昭已经对谢脁的印象不深了,只跟着高兴:“父亲要回来了吗?”
谢奚心里纠结,脸上带笑,违心的说:“对,说是年终会回来。”
谢昭兴奋的拍手,欢快的叫唤:“太好了,今年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
谢奚真不忍心告诉他,你爹要是回来,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不信你等着看吧。
没过几日,又收到了崔邺的信,他人还在凉州,迟迟没有回来。
崔邺在草原向东走了将近一千公里。最终到达一个叫呼日查湖的部落,将最后的货全部换尽。
在一路走的途中,他随时改变计划,几次遇险,便将队伍分了三批回来,第一批队伍在进入草原半个月的时候,换到了第一批马和羊,崔邺让蒋道东领着十人,将马送回贺赖部,他领着队伍和羊群继续前行。
蒋道东一口回绝,崔邺盯着他的眼睛说:“接下来的话,你听清楚。第一,你们的脚程快,往返十日不成问题。第二,这话你传给你们都督,今岁突厥南下的可能性不大,突厥各部像是出了什么问题,但这是我的猜想。让他匀我一年半,我定能给河西道搞到充足的军粮。第三,进了草原一切听我的命令,这是你们去入军就知道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