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生辰她自然要去拜寿,那个爽朗的女人,她很喜欢,夏天酷暑的时候一定要邀请她来庄上避暑。
等崔邺午休起来,谢奚已经挑了些拇指粗细的树枝,剪的齐齐整整,胶质红泥已经和好。
鲁伯听着她的吩咐,和她粗糙画好的简陋图纸,开始砌底座,青砖坐底,像灶头一样,还要传热保温效果好。崔邺觉得有点意思,站在一边端详。
陆益之的仆从善武,一身武人的习气,等陆益之午睡起来后,他伺候陆益之洗漱,便问:“郎君今日不归家吗?”
陆益之边系腰带边淡淡说:“不急。”
听到后院的动静,问了声:“什么声音?”
那仆从答:“说是在砌一个什么炉灶。都在后院。”
陆益之听的笑起来,像是有些兴趣,道:“走,去看看。”
谢奚蹲在地上,趴下身看了眼底灶,这里一定要宽敞,通风顺,要不然火上不去,影响上面的烤炉。
崔邺看了眼她简陋的图纸,像是摸到一点门道,道:“把底座砌的高一点,引火更好。”
鲁伯也是老把式,果真坐了几层青砖,将灶膛砌的平平展展。等上面盖了快青石板,谢奚有些担忧问:“确定烧不坏吗?鲁伯豪爽的笑说:”烧坏了,我重新再给你砌一个,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石板上是半圆的炉,没有水泥,她有些担心,崔邺问:“何不盖一口铁锅,外扣黄泥,既保温又聚热。”
谢奚回头看了眼,像看傻瓜一样说:“你说的轻巧。”
由着鲁伯用高超的技艺,用青砖撑起拱形半圆炉。青砖盖着细树枝,砌黄泥,烟囱留在后面。
陆益之一直站在一边看着,并不言语。
等砌好了,他才问:“这是做什么用的?”
谢奚随口说:“做好吃的啊。”
非常无赖的一个回答。
开炉烧灶,她要先烤个面包试试。”
她烤蛋糕的手艺很一般,所以要多练几次。
阿武放羊回来,拔了好些荠菜,谢奚决定晚上就吃荠菜鲜肉馄饨。
农庄里没有那么多规矩,晚上的荠菜鲜肉馄饨,加胡饼。配了一碟卤肉,非常的满足。
谢奚吃着自己包的馄饨,从前在早餐店的馄饨总是吃的遗憾。皮包馅大,味道鲜美,简直满足至极。
崔邺尝了口问她:“不是还有种红油抄手吗?”
谢奚一碗馄饨,尝了口汤,不紧不慢说:“你要是能找到红油,别说红油抄手,就是天上龙肉我都给你寻。”
崔邺毫不在意说:“你且等着吧。”
这个时间缝隙里的王朝是历史之外的地方,未必就没有从前的东西。
饭桌上还能闲聊几句,陆益之从小在陆温身边长大,学的是君子端方正直,学的是君子修身。极少像这样,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气、聊生活,甚至还能聊今日的菜有什么缺点……
晚食后,时间还早,大家都坐在院子里休憩,这些天有好些羊生羊羔,鲁伯晚上经常守夜。
谢昭因为过两日要回书院读书,这几天几乎报复性的疯玩,谢奚也不怎么管他。
他跟着阿武疯跑,问谢奚:“姐姐,我发现一窝鸽子,阿武哥哥说等小鸽子出来了全部送给我。”
谢奚边添柴,边问:“你能保证养好小鸽子吗?”
谢昭踌躇了,犹豫了片刻说:“就放在这里,让阿武哥哥帮我养。”
谢奚问:“给你布置的作业写完了吗?过几日可就要去拜师了。”
谢昭绝望的问:“能不去吗?”
谢奚问:“你想在这里放一辈子羊吗?”
谢昭狡辩:“也不是,不可以。”
谢奚开玩笑:“那也挺好,你想放羊就放羊吧,让阿武去读书,你就一直放羊吧,卖羊赚钱了娶媳妇,娶了媳妇,生了儿子继续放羊……”
崔邺听的大笑起来,鲁伯坐在院子里修理农具,吴媪坐在廊檐下捡荠菜,听的笑起来。
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
陆益之则一直盯着鲁伯手里修补的的新式犁神色莫辨。
阿武嘟囔:“什么时候吃羊肉?”
谢奚笑问:“想吃羊肉了?那明日吧。”
吴媪斥道:“怎可放肆!”
谢奚劝吴媪:“我也想吃羊肉了,明日吃烤全羊吧。”
吴媪拿她没办法,端着荠菜回厨房包馄饨去了。
谢奚到后院给烤炉灶添柴,院坝下面就是菜园子,崔邺跟着她出来,她和崔邺说:“我想栽些果树,有桃树最好。”
崔邺好奇的问:“你喜欢吃桃?”
谢奚理直气壮的说:“我喜欢的可多了,这里一样都没有。”
崔邺好笑说:“你喜欢什么?我帮你找。”
谢奚:“麻辣小龙虾、啤酒、夜市小摊,你给我找找看吧。”
她说完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崔邺摸摸鼻子,悻悻的答:“这个客观因素,我真没办法。”
两人对视的情景,陆益之看得只觉得刺眼。转头望着山峦处即将落下去的太阳,一边想《善民百计》里,丝毫没有提到这种新式犁。
第14章 十四 蛋糕
谢氏生日前几天她进城买东西,去了趟崔家,谢氏一如既往的满面笑脸,一身靛蓝的团花齐腰襦裙,上蓝下红,极其漂亮。她是圆脸杏眼,笑起来让人觉得特别的可亲。
谢氏见了她就夸道:“雀奴这半年长高了不少。越来越漂亮了。”
她真是个爽利又热心的性格。
谢奚笑说:“是吗?我都没发现。我还是为了弟弟来的,长安的书院这段时间不太平,他年纪还小,我怕有人盯着他。”
谢氏考虑都没有考虑,爽快说:“我和大娘子说一声,让雉奴来家里的学堂学一段时间。不打紧的。”
谢奚知道她是个有求必应的性格,特别喜欢这位长辈。她最后还是决定将谢昭送来崔家,将手里的匣子递给她道:“姑姑把这个收好。”
谢氏打开匣子看了眼,惊诧后惊疑的问:“雀奴这是什么意思?”
谢奚笑说:“谢家暂且没有危难,姑姑把钱收好,等来日,若是我再有了难处,还会和姑姑借的。”
谢氏摸着匣子,道:“阿兄当年送我出嫁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谢奚对那位便宜爹真的有点好奇了。
谢氏感慨了一句,片刻后又爽朗的笑说:“我信你们。听五郎说,你在郊外种了新鲜物,郊外修缮的极宽敞。”
谢奚:“过几日姑姑生辰,我有些小吃食送给姑姑。入暑后,姑姑带着会弟弟妹妹来庄上避暑,到时候景色应该不错。”
谢氏听的笑得合不拢嘴:“雀奴果真越来越像阿兄,待我生辰过了,定去庄上看看。生辰那日你定要来,世交家的几位娘子也会来。本不欲操办什么生辰宴,阿姑前段时日病了一场,为了喜庆,就操办一场。”
谢奚问:“我倒是没听清楚,那我该给准备些礼才对。”
谢氏摸着她的手说:“这些不用你操心,我都准备好了。你到时候只管来就是了。”
正说着,听到一阵奔跑声,然后就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跑进来,生的浓眉大眼,像个小正太,没有谢昭的混血有特色,但是很可爱。
他进来就喊:“阿娘。”
谢氏笑着招手,他见了谢奚,好奇的问:“这就是谢家阿姐,是吗?”
谢奚笑说:“阿姐今日来的急,没有带礼物。下次给你补上。”
崔晏拒绝:“我不要礼物,听五哥说,你的农庄上有很多好东西。”
谢奚暗骂崔邺多嘴,问:“你五哥是怎么说的?”
崔晏乖乖答:“五哥没说,只说很好很好。”
谢奚听的笑起来,说:“等入暑了,让你阿娘带着你和妹妹去郊外庄上玩,怎么样?”
崔晏听的喜笑颜开。
谢奚还了钱,给谢氏送了两只刚宰的羊,她现在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贵重礼物。除了猪羊,没什么可送的。
没待多久就走了,她要去店里挑鱼,晚上要赶回郊外。
农忙已过,接下来就要重点照看西瓜了,西瓜是一年生的蔓生藤本,要开始盘头掐尖,休整蔓藤,只留主蔓和一条侧蔓。第一茬开花的注意坐瓜……
鲁伯没有见过种植西瓜,这段时间一直让人轮流守夜,怕有附近的乡民祸害这片西瓜地。毕竟这是今年的收成,今年因为谢奚的祸害,没有种多少麦和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