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154)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崔邺笑笑当时默认了。

陆温有些感慨,又仿佛有些无奈的喃喃:“他挑人的本事,还是那么厉害。亲自挑的女婿,都不是等闲之辈……”

反观陆家,就平庸多了。

崔邺是个窥探欲很浅的人,关于前人的纠葛,他几乎从来不问。

五书倒是回去后说:“听说陆家那位芝兰玉树的陆三郎在南地做官做上瘾了,陆家使人换他回来,好几次了,他就是不肯回来。”

崔邺挑眉问:“你从哪里知道的?”

五书和他不同,混迹在长安城里,哪里有点八卦,他一清二楚。

陆益之已经放弃了他的锦绣文章,如今他再看从前的诗词歌赋,只觉得是酸诗,没有一点用处,平白叫人看了笑话。

吴江县地处三江交汇处,湿热,水汽重。起初他吃住很不习惯,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仿佛从长安城里那个年少盛名的壳子里脱出来了。

各地的战乱他也耳闻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竟然少了从前的愤慨。更多的是想起谢奚的话,她这个人真的很奇怪,有一套她自己的道理,自成体系,竟然也不矛盾。

南地入夏后湿热,他托人给她带了很多吴江县本地的种子,和一些特产。

东西送到西郊的庄上。鲁伯又托人给谢奚带过去了,只是路途遥远,很是费劲。

等谢奚收到陆益之的投递,已经入夏了。

贺赖部的夏天除了蚊虫多了一点,其他的简直没有缺点。

她的菜地里的菜全长起来了。每日有黄瓜小菜,结果等西瓜一熟,就没人碰黄瓜了。

没有人能拒绝夏天的西瓜。

阿武抱着半颗瓜,坐在院子里,看着谢奚腌黄瓜,问:“这个腌的好吃吗?”,毕竟从前在家,黄瓜根本不够吃。

谢奚说:“你住两天就知道了。”

阿武也说:“师傅来信,已经在路上了。”

谢奚问:“长安的事忙完了?”

阿武说:“不清楚,听说都督已经回了长安,到时候就成了……”

到时候,五哥就成了皇子。这个身份还是让他觉得陌生。

毕竟皇家这种身份,是他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第129章 一百二十九 回河西道

谢奚笑笑问:“成什么了?不还是崔邺吗?”

阿武呐呐说:“那不一样, 五哥到时候就成了皇子,那是要娶世家贵女的。”

谢奚问:“我配不上他了?”

“哪有?阿姐配得上。”,阿武下意识的辩解。

谢奚笑说:“那你着什么急?”

阿武也说不上来。

谢奚坐在火膛上煮粥, 问他:“你阿娘怎么样?商队开了, 你早些送她回去吧。”

阿武嘟囔:“阿娘要来看你, 不肯回去。”

谢奚顿了下, 看了眼屋子说:“也行,让她来看看, 好放心些。”

阿武问:“我看这开荒的田都种的差不多了。”

谢奚笑笑, 这才哪到哪,河套平原广阔到你想都想不到。

阿武说:“这里的人看起来也不多。不知往后要怎么处理。”

谢奚看了眼这里的田地, 要是开垦完, 还要几年,如今的河套平原不像后世, 因为水资源不够,减少了种稻,大部分改种麦了。如今水源充足, 大可尽力种稻。

阿武正说着, 听到有人叩门, 谢奚喊了声:“进来。”

曹参提着兔子进来说:“他们打得兔子,吃不完给你带了两只。”

他一手提着兔子, 一手提着兔皮。

阿武接过后说:“正好,阿姐,晚上做红焖兔子。”

谢奚将手里的柴填进去,爽快的说:“好啊,你去菜地摘些菜,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阿武在她身边做习惯了, 摘了菜回来,将水缸提满,又剁了兔子,谢奚做菜很利落,她在小学就学会做饭了,兔肉焯水,然后捞出来控干,油热下锅炸,炸到七分熟,捞出来。少油,放葱姜蒜和辣椒,辣椒要多多的,一直爆炒。油烟混着炒菜特有的香味和辣椒的刺鼻的味道翻腾起来,加上噼里啪啦的声音,简直让曹参目瞪口呆。

阿武蹲在她脚边i添柴,笑说:‘好久没吃阿姐做的饭了。”

谢奚的辣兔丁出锅后,又吵了一个清炒莴笋,加上腌黄瓜。主食是馒头。是前院的人送她的,再加上她煮了粥。一顿饭就差不多了。

曹参自然留下吃饭了,他尝了口辣兔丁,只觉得唇齿间都是麻辣味,剩下的都是香味,一股从来尝过的味道。

阿武尝了口,却挑剔的说:“阿姐,这个不如麻辣鸡丁好吃。”

谢奚也说:“兔肉比较柴一点,不如鸡肉嫩。”

曹参只觉得他们说的有些太过精益求精,至少他没吃过这样做的兔肉,也没见过别人这样做过。

晚饭后,曹参回去了,阿武边洗碗,边说:“我看这曹管事,是不是来的太勤了?”

谢奚失笑:“他和我错着辈分呢。”

阿武却不放心说:“一枝梨花压海棠,都是佳话。何况他才三十几岁。”

谢奚忍着笑,问:“你师傅成家了吗?”

阿武:“我师父还没有成家,师傅只比五哥大两岁。”

谢奚心里想,得,这个大龄未婚的队伍还是挺庞大的。

谢奚不怎么问长安的事,她嘴里不说,仿佛气定神闲。其实她也有些不敢问,说不上来为什么。

权力会让人沉迷,尤其是尝过权力的滋味,很难放下。

阿武边洗边说:“听阿图巴说,五哥如今掌管长安城的布防和内务。等都督回朝,到时候就成了陛下,那样的话,五哥肯定更忙了。”

谢奚哦了声。

她已经将河西道的舆图绘制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都是些边角和细碎的内容了。

她坐在廊下看着书,听着阿武讲,阿武以为她没听到,又说:“五哥怕是今年都没时间来河西道。”

谢奚:“没时间就没时间吧。也不是大事。”,我和他,也不过是天给的缘分,这缘深缘浅,大概也是天说了算。

这样一想,又觉得有些意兴阑珊。她想,她这么利索的一个人,婆婆妈妈的,一点都不可爱。

阿武见她不开心,转头说:“过几日贺赖部有篝火节,阿姐到时候一起去看。”

这里离贺赖部大概就是隔壁村的距离。

谢奚问:“有什么说法吗?”

“贺赖部本是草原部落,因为是杂胡群居,被本部的部落一直欺压。很多都做了本部的奴隶,从草原逃出来的,在这里被五哥所救。习俗和祭祀还是按照草原的传统。”

谢奚应声:“那就去看看。”,应该挺有意思的。

长安城初定,姚汝行已经到了,刘彰一直带着他,崔邺是不够格和姚汝行讨论国事的。这不是智力和身份的原因。

对方的阅历、年岁,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他不能比的。

姚汝行受了崔程的诏令,回朝做了司空,和刘彰平级,两人一左一右做了崔程的左膀右臂,刘彰则一心为崔程的登基作准备。

但是崔程最后还是拒绝了,他还是想先去平定南地。等天下都太平了再说。

如今下面的人还是称他为都督。

姚重回长安的时候,崔邺没时间去接他,直到夜深了才忙完,还是追到姚家去见他。

姚重腿上的伤养好了,没有留下毛病,只是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了。人看着精神好一些了。

崔邺却有些萎靡不振,姚重看起来好像开朗了,见了他笑说:“你怎么成这副样子了?”

崔邺摆摆手:“不提也罢,我如今可真是一人当成两人用。早些忙完,我还要回河西道。”

姚重不解,如今这天下初定,你去什么河西道?”

崔邺跟个浑不吝似的,喝了口茶说:“和我有什么关系,你们一个个都有家有口,我孤家寡人一个,再不抓紧,我就真没机会了。”

姚重被他的浑话逗笑了。

崔邺也无所谓,只说:“我的任务也算是完了,剩下的就不该归我管了。我这一程粮草内务官,也算是圆满到期了。”

姚重怪异的问:“你什么意思?”

崔邺:“意思就是,接下来,我要过我的好日子去了,这破事谁爱管谁去管吧,我反正是不管了。”

姚重忙说:“你别胡来。”

崔邺笑得像只狐狸,“我等你们上京,可是等了几个月了。如今姚大人入朝,必定门生遍布,至于你嘛,也不能闲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