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12)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说着将檄文递给陆温,陆温看了很久,一直默不作声。

陆益之一身黑色的圆领袍坐在一边,停下手里誊抄的笔,眼神询问陆文之,陆温问:“何人所作?”

陆文之为乐这份缴文,整整打听了一日。

看了眼陆益之,道:“谢家那位和三弟定亲的小娘子。”

陆温略有些惊讶,将缴文递给陆益之,陆益之迅速的扫了一遍。

真是言辞老辣,字字诛心。

他对谢奚的印象几乎没有印象,只记得谢家曾经送来过一张画像,一个养在苏州的小娘子,乳名雀奴。

这檄文却丝毫没有江南女儿的婉转,浑然大气,气势磅礴。这文采等闲男子比不上。

陆温问:“都有哪些人在看?”

陆文之老实答:“长安城里的书生,尽数都看过了。”

陆温像是轻轻叹了声,说:“真是,后辈不可估量。”,说完又笑起来,看了眼陆益之。

陆益之在长安城的儿郎中也是翘楚,陆老对这个孙子颇骄傲,看了檄文后,却淡淡的有种羡慕别家出息子弟的遗憾,若是自家儿郎有这等魄力,陆家可保两世荣耀。

又一想,那小娘子是自己定下的孙媳,只觉得是缘分。

陆益之一身黑,显得人格外的清亮,问陆文之:“可知道缘由?”

陆文之曾见过那个一身男装的谢奚,知道三弟和陈家小娘子之间的情谊,难免有偏爱之心,道:“去年年底谢家生意出了事,讨债的债主上门,不知怎的,那债主来了咱们家,三叔最后替陆家付了,谢家小娘子最后就叫人送礼上门并送了字据。前几日又说谢家小儿子在书院被陈家小儿子带着一帮人给打了,谢小娘子去书院讨理,书院夫子惧于世家权势,讥讽她穷人多事。她一声不吭,回去就写了檄文,有了这三问夫子。”

陆文之是极欣赏谢奚的磊落。又想起那日见她,她一身男装,性格爽朗,落落大方的样子,谈笑得宜,是不是生在谢家,其实关系不大。

陆益之并不知道谢家欠债这回事,惊讶的看他一眼。

大概是猜到里面有父母的缘故了,没再说话。

说起谢家去年的那场无妄之灾,也是因陆益之的缘故,长安城里多少世家小娘子因为他和谢家这门亲事,惋惜不已,而去奚落谢家小娘子。

陈家是世交,陈家女儿是当今圣上的贵妃,陈家自然水涨船高。旧朝覆灭,新朝初立时,陈家为拥立圣上失了两子,而今贵妃只剩陈留一个哥哥,家里子侄一大群,因着贵妃的缘故,陈家在长安城里可以说是最显贵的皇亲。

陈家有个小女儿叫陈于敏,自小才思敏捷,是长安城里才女翘楚,得过圣上赞誉。自小钦慕陆益之。长安城里也一直拿这两人的文采比较。

看来这次也不例外。

陆老听的淡淡的笑笑,揶揄的看了眼陆益之,笑说:“这小娘子胸有丘壑,不是等闲人,这檄文只字不提权贵,不提委屈,只问夫子,问天下书生,何为贵,何为贱。好一句天下书生得陛下教诲,好一句天子门生。生在谢家,可惜了。”

陆益之掩下心里的翻腾,只说:“看来长安的十二书院,怕是要不安宁了。

这檄文的威力比谢奚想象的更大,崔邺几乎快直接把她的缴文直接送到了天子面前。他人并不搅和进官场,却能在这宦海里游刃有余的活动。

因着一封檄文,暗涛汹涌。

谢奚在家呆了三天,第三天崔邺让人送信来说,这事已经闹大了,必会有个说法。

她得了准信,就带着谢昭小朋友就去了郊外庄上。

王媪劝说:“小郎君学业要紧,怎能随意不去书院?”

谢奚不客气说:“送他去书院,继续被人打吗?”

王媪呐呐的说不出话来。谢奚并不理会,让谢昭自己收拾要带的行李,谢昭一听谢奚带他骑马出城,高兴的顾不上疼,背着小包袱满脸兴奋的看着她,谢奚不客气的打开他的小包袱,果然一本书都没有。

她严肃说:“笔墨纸砚和书都带着,去郊外养病,功课也不能落下。”

王媪一听,兴冲冲的进去替他收拾。

谢昭没有来过郊外庄上,到了庄上,又兴奋活泼,哪有家里每日做功课愁眉苦脸的样子,谢奚要去田里看西瓜育苗情况,和他做好约法三章:“每日起床写字一个时辰,午后休息起来继续看书,功课温习好了,就可以去玩耍。”

谢昭满口答应,才七岁的小孩,正是调皮的年纪,整日之乎者也的学习,早晚是书呆子。

鲁伯因为没有种过西瓜,整日的守在田里,谢奚去瓜田除草,一早上给鲁伯讲解西瓜的养护,谢奚看着西瓜的出苗情况,崔邺的种子质量不错,出芽率很高。快中午了,她整个人被晒的脸通红,鲁伯催她回去休息,自己领着人在西瓜田里继续除草,工人已经在挖沟渠,陆伯盯着人挖渠,她其实想种一茬稻子,等水渠进来,有水灌溉,稻子绝对能成。

不说杂交水稻的技术,起码选种优育比现在的种植收益肯定要好,杂交需要很长的实验,她需要慢慢改良。

至于胭脂米那种高贵品种就别想了,能让普通稻种杂交增产,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了。

她上大学第一课,当时的副院长讲话,说,农业这个专业体系,本就是国本基础,一辈子做的就是利国利民的事。

她学了那些年,为了不种地辛苦考公,结果还是没逃得过下乡基层,农业扶贫。她这辈子注定是个农业人。

第9章 九 檄文后事

鲁伯见她回来,神色担忧的问:“可是出了什么事?”

她简单解释了几句,安慰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我把阿昭带来了,让他换个环境,他年纪太小这么下去,定会出乱子,让他自由一段时间再说,平时有我盯着他,学业差不了那么多。等合适了,再重新找夫子。”

鲁伯见她波澜不惊,也不再担心,问:“这瓜苗怎么样?”

谢奚转了一圈:“不错,等渠通了以后,引水进来浇一水后,暂时就不用照顾了,等藤蔓出来掐尖留好枝藤。”

鲁伯并不问她怎么知道这些,她房间里的书架上满满全是书,每日清晨她都会写一个时辰的字,都是在慢慢回忆那些琐碎的知识。

中午谢奚也不拘谢昭,让他跟着阿武去田间玩耍,阿武年长于他,人又细心,一路照顾他,阿武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面容带着一点常年在阳光下的光泽,看人的时候目光总有些羞涩,他的五官有一点混血,其实特别好看。

等下午回来的时候是阿武将他背回来的。

谢奚在晚饭的时候问他:“阿武哥哥将你背回来,你怎么感谢他?”

谢昭想了半天:“我将我的零嘴都给阿武哥哥。”

谢奚说:“阿武哥哥不像你这么馋嘴,不爱吃零嘴,那你教阿武哥哥写字怎么样?每日教阿武写十个字怎么样?”

他自己都不认识那么多字。

鲁伯惊讶的看她,阿武听了好奇的看她。

谢昭想都没想:“当然可以,这有什么。”

谢奚笑说:“那就说定了,你每日清晨和阿武一起习字,教阿武哥哥写字。”

鲁伯忙说:“不可。”

谢奚主意已定,只说:“让他教阿武写字,也不过是督促他每日认真温书写字,阿武也该读书。以后我有大事托付阿武。”

鲁伯没想过她胸怀这么大,只觉得她是单纯的良善。

叹气:“小娘子若是郎君,,谢家……”

谢奚出口打断说:“我就是小娘子,也一样。我想做的事也能做成。鲁伯,今年最迟六月,这批瓜成熟,咱们家的债就能还清了。到时候我再想接下来该干什么。”

鲁伯一个一米九的壮汉,鲁直但是忠诚,对着她是满脸佩服。

谢奚跟着吴媪种菜,看着菜畦里绿油油的一片,谢昭在这里呆了快十天,性格明显活泼了,不像她刚来时见的整日怏怏的没精打采的样子。

这几日跟着佣户家里的小孩在田边整日的奔跑嬉闹,虽晒黑了一些,但是看着很健康。

阿武是个细心的哥哥,带着谢昭教他认识不同农作物,谢昭每日早晨教阿武写字,阿武勤奋,连着几天,只要有时间就用树枝在地上练字。

二月转瞬都到了月底,三月三是个大日子,附近的村庄里的人那一天都进城去游玩。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