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109)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谢奚指指稻田:“我需要一个懂庄稼的人,会种地的人,鲁伯太忙了,顾不上这些。你觉得我的粮种怎么样?”

王朗这才说:“今年的粮种明显比去年强,长势也好,收成……”

他说到一半,惊骇的看她。

粮种这种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谢奚也不点破,冲他笑笑,继续说:“鲁伯要看顾整个田庄里的事,大孙、小孙两个掌柜也够忙了。剩下的事,我需要人看顾我的新种子……”

王朗深深的行礼,郑重道:“奴愿意!”

谢奚看着他深深的弯腰,面色凝重的说:“你起来吧,我这里不讲主仆那一套,只要认真干活儿,就有饭吃。这几日你收拾好手里的工作,来庄上和我交接,我有事交给你。”

王朗恭敬的应声。

谢奚笑笑,说:“也不必这样小心翼翼。”

王朗问:“我可还需要准备什么?”

谢奚想了想才说:“倒也不需要,只管拿出你的本事,因为跟着我干活儿,可能会更累。”

等王朗走了,鲁伯嘱咐了人过来问:“你叫他做什么?”

谢奚老实说:“我这条腿,这个月都干不成,暖棚里和渠池那边的试验田总要有人照看。”

鲁伯无所谓的笑说:“就那么点,我早起一会儿就给你料理清楚了。”

谢奚看他一眼,撒娇:“那可不成,我还想提两个总管,让你能少忙一些。等阿武回来,要看到咱们越来越好,将来阿武成亲的时候,一定要隆重。”

鲁伯严肃的脸难得的笑起来,无奈的看她,笑说:“整日操心这些没用的。好好回去养好再说,别整日的乱走。”

谢奚爽快说:“好的,这几日忙完,我真的要休息一段时间。要好好想想接下来实验怎么做。我说过了,要把收成提高五成,我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鲁伯无奈的笑。如今,他已经是完全信了她的本事。

崔冕在启程出发前,正值南来的商队在长安城交接,梁城跟着商队的人一起来,他跟着商队走了两趟,也算融进这帮人里去了,梁城比段冲脾气温和,买了一个武艺极好的人,赐名梁端。

崔邺第一次见这人就在崔冕践行宴上,梁城带着账册来家里看他。崔邺转头就看见了梁端。那人一看就是胡人和汉人混血。他还奇异的多看了眼。梁城见他好奇解释说:“我不必段兄有武艺,所以身边带着一个传信的人,也方便。”

崔邺倒不在意这个,说:“你想的周到。”

践行宴上,大多是四叔的同僚和二叔的朋友,崔邺安排梁城坐在下首,让他见见这样的场合,官之间是怎么说话的。

梁城面色严肃,倒不怯场,但也并不敢说话。崔冕和在座的几个朋友闲谈起从前读书的趣事,崔浩附和几句,年过四十岁的崔浩当年的长安俏郎君,如今已过不惑之年。他见证了崔家的兴衰起伏,崔邺始终觉得他是崔家主心骨,是崔家精神的领袖。

二十岁的年纪,因为长兄战死,才名显赫的读书人,孤身前往关口给长兄收尸。在关口守了十年。

崔邺不敢轻看崔家的任何人。

一直等宴散了,他负责送客,等安排好后,梁城一直都跟在他身边。

梁城对这位主上也是有些畏惧,他看起来像个读书人,话不多,也不如其他的豪商奢侈,生活甚至有些简陋,万事都是亲力亲为,但是那双眼睛极亮。

段冲那样一个浑身匪气的地痞,对他言听计从,可见他必是有让段冲佩服的地方。

男人的勇不在武力,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会用脑子的人,但是见识了崔邺,才知道,有人更会用脑子。

崔邺等送完客,问五书:“药送过去了?嘱咐她认真擦。”

五书忍着笑说:“谢庄主说她新雇了伙计,自己肯定是不下田了。”

崔邺只是听的笑笑,没说话。看他的脸,像是根本没信。

等说完才回头问:“南地的生意怎么样了?”

他这才将梁端身上的账册都交给他,一一解释清楚。

崔邺和他走路始终是并排的,扭头看了眼他,等进了院子,和五书说:“准备点吃的吧,我一整天都没吃饭了。”

他在酒宴上,一直看着他和每一位敬酒、致谢,照顾在座的人,和每一个人几乎都聊天了,但是确实没有动筷子。

五书扭头就走了,崔邺这才和他说:“做生意,就是这样,总要比人早走一步,晚吃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做无用功。”

崔邺也只是随口一说,一整日的周旋,他确实也累了。靠在椅背上,瘫坐着。

梁城以为要他服侍一二,这是仆人的规矩,哪知道崔邺拒绝:“我这里没这种规矩,你们把差给我当好,就是最大的奖励了。”

等五书带着饭回来,崔邺已经看过账本了,和梁城细细的嘱咐了几句,尤其是吴江的滩田。

“这次南下,滩田你要注意,若是渔民在里面谋生,不要管,由着他们去吧。”

梁城问:“清理了芦苇荡,总能有种一些,好歹有个进项。”

崔邺沉思了片刻:“不用,不在这一时半会儿。等着就行了,若是上面有消息袖江堤,你和我说一声。”

梁城笑说:“若是上游修江堤,这片地怕是会被人盯上。”

崔邺:“没事,滩田的事,我心里有数。”

他真正等的是谢奚六月的麦种。

七月的稻种。

滩田能不能种,于他的意义不大。

梁城给他交了清单,剩下的要去崇仁坊和袁掌柜对账,这才是细致活儿。

崔冕的践行宴之后,才是家宴,定在第三日出发。

家宴上崔老太太心情不好,满脸都是舍不得。

卢氏忙前忙后,崔晚跟在他身后,怕他也要出门。

崔老太太嘱咐:“老三在凉州这几年都没回来,如今你去甘州,也算是有个照应。”

崔冕却说:“我这次一个人先走,等他们陪母亲过了中秋,再出发。若是太平了,母亲也能去凉州看看。”

崔老太太慈祥的笑着说:“我自成年离开凉州,再没回去过。早已经不是……”

崔邺异样的看了眼老太太,她居然是凉州人。

崔冕教训儿女:“不可荒废学业,谨遵你伯父的教导,孝敬祖母知道吗……”

崔邺握着酒杯发愣,突然被他别有深意的看了眼。

他莫名的回视了一眼,崔鹏不明所以和他碰了下杯,笑说:“锦娘这些时日也快到了。”

崔鹏的家眷直到他的调任下来,才动身出发。

崔邺安慰他:“嫂嫂和孩子到了,到时候兄长可就能享天伦之乐了。”

崔鹏听的呵呵的笑,像是满心期待。

崔冕心里其实并不满意,但是宴上有老太太在,谁也不敢造次,都是以哄老太太为主。老太太遗憾说:“待柬之成亲了,这几个小子都成家了,咱们家也兴泰了。”

崔邺听的头疼,您有五个儿子,繁衍了这一群,已经很兴旺了。

卢氏显然和他想的不一样,笑着附和:“我也盼着,柬之何时能成家。”

崔邺见崔冕的眼神过来,立刻说:“今年把这事解决了。母亲不用劳烦,这几个月要操持弟弟的亲事,可不能马虎。”

愣是用崔敏的亲事打岔过去了。

陆益之离京的时候,陆家雇了武人同行,老爷子给他带了三个人。都被他拒绝了。

他只带了一个武艺不弱的随从。柳氏眼睛都哭肿了,他丝毫不为所动。

差人给谢奚送了信。

谢奚骑着马去送他,灞桥折柳听的风雅,可灰尘满面的灞桥,谢奚见他孑然一身,才十几岁的少年,就要进宦海拼杀,还是心里觉得酸涩。

将准备的包裹递给他,陆家的人会送他到东都,之后他带着一个仆人上船去往吴江。

谢奚原本准备好的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有些说不出口了。

有些遗憾的说:“还没来得及和你做朋友,一路保重。不管什么事,都没有活着重要。功名固然重要,但是实在没有,也能活的自在。我从南地来长安城第一天,就停了你的才名。长安城里的小娘子们当时痛骂我,名满长安的陆三郎。在我眼里,你一直是个很不错的人。”

陆益之看着她的脸,不知道她心里说这话的时候,有几分真心,但是他还是很高兴很高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