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相后我做了旧情人的奴+番外(35)

作者:陈浮浪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周景明听明白了。

让自己去通知太医院院首,说明瓷学根本就不在乎陆边秋的死活,之所以还给了个处理办法,那纯粹是给自己这个两朝老臣的面子。

且陆边秋是他私生子这话虽浑,但是架不住郅却总提,瓷学有点听进去了。

这个面子,他得接着。

周景明跪谢皇恩。

瓷学随手免了他的礼:“文太尉,边地如何?”

这就是内朝的最后一位大臣——文错,之前带兵剿了谋反秦氏老巢的那位太尉,和之前掌管禁军的顾恩顾老将军一起,在先帝末年十分受重用。

文错起身行礼:“顾老将军日前来信,希望我能尽快调任南疆,与他一起稳定边地诸事。只是秦氏之乱还在收尾,秦家自从开国以来就在三秦之地盘踞……”

瓷学:“文爱卿有话直说。”

文错抱臂跪下:“文错是个粗人,打仗平乱还好说——治理州府的事实在是做不来!更何况三秦之地的百姓世世代代都是仰仗秦氏过活,如今秦氏既平,臣,臣实在不知如何恢复民生!”

瓷学:“那你的意思呢?”

文错向前膝行一步:“南疆初定,顾老将军一个人实难支撑,请陛下将臣调去一同协理南疆诸事!”

事实上,文错的调令本来就是先收尾三秦之乱,而后再赴南疆做顾恩的副手——

整个南疆有五州三地,之前庸宴一个人就能全部控住,但那可是庸宴啊!之前是由五位大将分别管理的好吗!

文错特地回京一趟,一是三秦的事他确实实力不足;二来也是南疆真的缺人手。

文错:“还请陛下早做决断,尽快派遣得力之人前往三秦!”

周景明附和了几句,说来说去却连一个合适的人也没说出来。

用人这种事,瓷学习惯性地就要找秦桥,但现在秦桥不在,他竟然下意识地看向了庸宴。

庸宴:“?”

瓷学也觉得自己傻了,大概是脑子里总觉得这两人同气连枝,庸宴离京六年,本人又是武将,哪里知道用人的事……

“臣以为李驭涛可以胜任。”原本安静听着的俊美男人突然说道:“前任工部尚书,李驭涛。”

作者有话要说:大都督吃起醋来是要动你前程的。

李驭涛:QAQ,我有名无实啊大人!

李驭涛(认真脸):“所以能给个收藏吗?”

浪浪崽顶锅逃跑.jpg

第26章

“臣以为李驭涛可以胜任。”原本安静听着的俊美男人突然说道:“前任工部尚书,李驭涛。”

这下大家都傻了。

庸宴回京这几个月一直作为柱国都督进驻内朝,但一向是涉及到西南事宜才开口,其他时候一律沉默,就连刚才周景明点到他身上他也能神色不变地看着;

众人都习惯了有这么一座俊美雕像坐在身侧。

结果雕像突然开口说话了。

庸宴也知道自己开口突兀,非常“善解人意”地解释了一下:“李驭涛原本就是三秦人士,大战之后,城镇基建需要恢复,李驭涛入仕以来一直在工部,可堪此任。”

等众人反应过来,又觉得庸宴推荐李驭涛实在很合理——

郅却不知道其他几位重臣是什么想法,他心里却是好大一声:“我就知道!”

三秦刚平,去做郡守没一点油水可捞,且当地人常年在秦氏治下,平心而论,秦氏不为难百姓,且因为家底丰厚的缘故,百姓的税赋比大荆其他地方轻很多,日子实在说不上过得不好;

现在派去这么个人,说不定会受到激烈反抗,且战后恢复工作烦琐,可以说是全大荆当前最苦的苦工。

而李驭涛,曾经是秦桥的情人。

好好的内朝,气氛突然变得奇怪起来;

瓷学咳了一声:“庸宴呀,这是家国大事。”

庸宴淡淡开口:“臣没说不是。”

其实仔细想想,李驭涛在家赋闲,瓷学早有起用之意,现在派去三秦,苦是苦了些,到底也是个表现机会。

不论庸宴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个人选绝对没有问题。

于是瓷学同意了。

瓷学:“令李驭涛去做薏地的郡守,暂领其余两郡的郡守职,今天就出发,不要再拖。”

立刻有人将旨意送了出去,等在外间的中书舍人即刻拟旨,由宦官送去了李驭涛府上。

里间,郅却冷笑道:“秦奴虽去,都督已来,您夫妇两个在这内朝之中倒是衔接得很好。”

庸宴抬眼。

郅却就不敢再说了。

周景明抚着胸口,看到郅却吃瘪,心中大为畅快:这条姓郅的疯狗见谁咬谁,连秦桥都选择不正面跟他起冲突,他竟然也有叫人制住的一天。

真是老怀甚慰。

这一来,连带着看庸宴都没那么不顺眼了:“敢问陛下将春猎祭天定在了哪一日?”

瓷学心里还在盘算李驭涛的事,闻言答道:“钦天监还在算,不过也就是下个月吧。言念准备得如何?”

庸宴手里碾着刚才奉茶小太监偷偷塞给他的纸条,心思根本没在这上面:“陛下随时可以阅军。”

先祝祷祭天,后阅军春猎,这是大荆朝的传统——

大荆的君王要在春猎日亲自审阅全军,全国上下所有军队都会派出一支队伍进京检阅,各地的行政长官也都必须来象征性地做一下工作汇报,以示四海归心。

这其实是瓷学的一块心病,至少群臣觉得是——

他登基三年,始终是顾老都督在做禁军都督;禁军内派系分明,先帝活着的时候还能勉强维持表面和平,先帝一去,顾恩就彻底管不住了。

因此每年春猎,顾老都督都会称病,只有部分禁军象征性地去给瓷学“阅”一下,今年庸宴回来带兵,各方都在暗中窥伺,想知道春猎那天到底情形如何。

“好,”瓷学应了一声:“去妥善准备吧,需要什么就跟宫里报。”

事情议得差不多,内朝重臣们便起身告退;庸宴出门出得最快,其余几位连搭个话的机会都没有;郅却作势要扶着周景明站起来,被左丞相一掌拍开。

郅却:“脾气真大啊,老丞相。”

周景明话都懒得跟他说。

文错朝这边点了个头,也转身离开了,郅却漫不经心地说道:“文太尉比我大不了几岁,言语上也时常冒犯左相,怎么左相只能容他,不能容我?”

周景明心道别人都是就事论事,只有你不论什么事都针对我。

但他没这么说。

周景明狠狠哼了一声:“周某二十二岁入仕以来,未曾做过一件亏心事,等我百年之后到了地下,我对得起先帝,也对得起祖宗——郅大人你呢?你在提刑司这些年,手上沾的血真的都是罪臣的血吗?将来到了地下,你对得起那些亡魂吗?”

郅却是酷吏,是把很快的刀,先帝想处理谁,他就为谁编织罪名——

此事在朝中人尽皆知,但没人敢提。

周景明今天也是气得狠了,竟然当面点了出来:“郅大人衣衫虽净,但在周某看来,实已污秽不堪。”他说完这一句,便由小太监扶着,一步一蹒跚地走了出去,郅却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南书房中明明光线明朗,他整个人却仿佛被阴影笼罩。

瓷学已经带着庆陵离开,仆从们也都退下,空旷的大殿内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满身污秽,半生寡影。

-------------------------------------

御花园流水淙淙,芍药开得正庸,青年天子带着他的臣子悠然漫步,宫人们远远地在后面跟着,不敢打扰两人说话。

瓷学犹豫道:“朕记得,蔬食比朕小……”

“一岁。”庆陵赶忙接道:“当年蒙受先帝恩德,犬子还同殿下一起进过学。”

“想起来啦,”瓷学弯起凤目,笑起来像个寻常青年:“蔬食年纪虽小,却是大哥哥的伴读,当年我们都很羡慕他。”

这话庆陵便不敢接了——

瓷学口中的“大哥哥”并非今天的宣王,而是先帝的长子瓷兴。他二十岁那年东肃进犯,皇长子毅然带兵出征,与敌方大将同归于尽。

成了大荆第一位死国的皇子。

先帝爱死了这个儿子,也恨死了这个儿子,以至于在皇长子死后,连他的名字也听不得。

瓷学见庆陵沉默,淡淡说道:“都过去了,战死在沙场上的皇子何止大哥哥一个?当年若不是庸言念横空出世,下一个恐怕就是……”

上一篇:明月知君千千情下一篇:修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