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嗑就要成真了[花滑]+番外(62)

作者:桥凝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说这话的时候陶予思咬牙切齿。

黎楷猜这大概是因为陶予思心情不太好,和余非的关系未必很大,谁叫徐舒阳最近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呢?

第50章 司安恪则一改往日的小生……

陶予思回队以后都是女单的陈教练在带, 这么一来见到徐舒阳的机会就更少。

她偶尔还会特别懊恼地和黎楷抱怨,说早知道不回国家队给他们做牛做马了。

黎楷挠头,搞不明白这位非常识大体地参与20X2冬奥计划的女选手, 怎么会在个人层面上完全没有竞技精神。

不过说起来, 作为学生的黎楷和司安恪其实也有一段时间没见到徐舒阳了。

冰舞教练除了他还有郑杨骏啸,手底下唯一出了成绩的冰舞运动员又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会转组蒙特利尔, 最近几个月许明家确实有带着徐舒阳往行政方向转的意思。

先不管含金量高不高,徐舒阳毕竟队里少数拿了研究生文凭的人。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杯的筹备工作。

徐舒阳刚接过手的时候加拿大站都还没比, 等他和赞助商的各个环节对接明白, 国家队已经捷报频传了。

薛兴扬和陈婉状态回春, 一举拿下加拿大站双人滑冠军;曹婧则有惊无险地问鼎女单金牌。

但凡了解一点花滑的都觉得今年华国在各个项目上真是顺风顺水, 叫人羡慕不及。

至于摩尔/特伦布莱和丹羽芳行这样的大明星,自然毫无疑问成为了第一、二位锁定总决赛资格的选手。

这个赛季的中国杯大奖赛重新回到北城, 一些没有参加中国杯的国家队选手,显然对gala的热情增加不少。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温家兄妹俩。

可能是出于人气的原因,两人选站偏爱加拿大和日本。

艺高人胆大的温修元和温信媛从来都把中国杯的第三张外卡留给国内四号选手, 期待着某天能看到四对华国选手冲进总决赛。

于是体育总局对他们连续多年拒不参加中国杯赛后表演,拒绝帮忙卖票也无话可说。

今年看着比赛地点足够近, 他们居然主动要求参加。

黎楷和司安恪被他们找上的时候满脸不理解, 不知道兄妹俩想拉上他们一起是为什么。

“我们应该还要好好准备俄罗斯站吧?”黎楷下意识推拒。

“别做梦了, 今年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好。这票别说有多难卖了, 我看当时加拿大的赛后表演都没能满座。”温信媛摆摆手, 表示既然不去报名也会被找上门来, 还不如自己主动点。

反正就在家门口, 费不了多少力的。

“那我俩应该在票房上也帮不了什么忙啊?”司安恪问的问题更加实际。

哥哥温修元随即做了个怪腔,像是司安恪问出了什么鬼话。

“年轻人,你们知道吗?”刚刚过了二十四岁的他故作老成压下自己的嗓音, “当上世界巨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滚。”温信媛一脚踢开自己疑似精神不正常的哥哥,掏出手机给俩人看自己潜伏已久的脸书群组。

七七八八的日文黎楷是看不太明白,但其中几张显眼的图片上能看出层层叠叠的无料——温家兄妹的放了一堆,黎楷和司安恪的放在另一堆。

“霓虹军团已经出击了哟,”瘫倒在垫子上的温修元,“没有理由不参加个表演证明一下自己的商业价值呢!”

额,开口就知道是老二次元了。

*

中国杯的比赛十分精彩,黎楷和司安恪的原地飞升似乎刺激到了国家队中的每一个队员。

方白宁两站银牌,不出意外便能成功挺进总决赛。

女单中只有一站的陶予思和金奕冰出乎意料分列第三和第四。加上曹婧的金牌,这次比赛堪称国家队在中国杯史上的女单最好成绩。

优秀的成绩就导致赛后表演时的华国人含量过高了一点儿,但能进在赛前就买通票的观众自然不会在意。

毕竟谁不愿意看一场竞技水平更高的表演滑呢?

更何况中国杯限定彩蛋中,无论是双人的温家兄妹,还是最近声名鹊起的黎楷和司安恪,都十分值得跨洋而来的观众们期待。

秉持着表演滑的选曲习惯,这个赛季黎楷和司安恪还是拿出了华国古典风的节目。

在古典和流行中寻找平衡并不容易。

俗不能太俗,雅不能太雅,毕竟现代人最大的特点便是没有耐心接受新鲜事物。

暑假里黎楷和司安恪几番商讨,最终还是将专辑水墨新调中的“长刀大弓”作为表演滑曲目。

主要是因为这首歌相当贴合他们“成长”的心境。

最开始几个柔和的钢琴和弦与两人往年滑过的曲子有几分类似,温柔的现代舞动作配上这样的音乐再恰当不过。

风格的突变开始于一群懵懂学生摇头晃脑的吟唱。

“长刀大弓,坐拥江东……”

昆曲《浣沙记·打围》中的唱词配着西方乐器与稚童之口,即便是丝毫不了解中华文化的观众也能听出合唱中浓厚的华夏色彩,全场都惊讶于这样的转变。

黎楷和司安恪的舞蹈风格也有所改变,一段整齐、同步率极高的中轴线步法相当贴合这童声合唱。

没有性别的区分、没有行当的不同,每个人都唱着相同的曲子。

虽然听不懂歌词中的故事,但不少运动员们已经被勾起自己年幼时和冰场上的同学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基础步法的回忆。

合唱戛然而止,黎楷跃入司安恪的怀中,在悠扬的提琴声中,宛如一片随风飘零的树叶,不知命运会将她带到何处。

弧线托举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动作,稳定、流畅,冰刀留下的曲线就仿佛弓滑过弦,司安恪婉转的单足步法,使这个动作在提琴声的高潮出收归于一个旋转。

第二段的唱段紧接着出现,黎楷自己首先就被这具有穿透力的女声一震,喉口似有哽咽。

在这么大的体育馆中播放这支制作精良的曲子,给人带来的震撼已经几近现场了。

唱词和稚童合唱的部分没有一点改动,但昆曲中熟悉的旦角唱法一出现,便让人感受到了时过境迁。

就如同当年一起练女单同学现在转项成了双人或者冰舞;或是当年一下课就跑来冰场的朋友现在放弃梦想,成为了一位绩点优异的藤校学生。

曲中人分科,而现实中大家同样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黎楷手上捻起兰花掌,将闺门旦的神韵学出了□□成,几圈如同点翻身一样抡圆了双臂的刀齿小跳又活像飒爽的刀马旦。

司安恪则一改往日的小生做派,虽未挂上髯口,却也能活灵活现的做出捋胡子的程式来。

两人携手,一步一顿一笑。

绕着冰场的滑行就像是在园中赏花,不时停驻在某位观众面前流连一阵,相视一笑后才愿意离开。

比起夫差与西施,这倒更像是唐明皇与杨贵妃。

从年幼一路走来的黎楷和司安恪,正如故事中两位演员从幼时的一起练功吊嗓的同伴,最终变成了每晚台上的旷世之恋。

梦幻般的童声再度加入合唱,为闺门旦和老生做配,恍惚间让人以为“过去”再度回到身旁,定睛一看方才发觉是后来者正重蹈覆辙。

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在冰场上的两位表演者双双跪地,唱腔戛然而止时达到最强。

心中的落空与遗憾难以用言语来形容,或许是因为总觉得这本不应当是个悲剧般的故事。

全场寂然,直到盘旋在体育馆中的尾音也渐渐消失时,这才反应过来要为如此精彩的表演鼓掌。

有人兴奋喝彩,有人流泪哽咽,但没有人能无动于衷。

“长刀大弓”和西施夫差或许是华国文化,但背后暗含的离愁别绪和物是人非却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同身受。

观众还沉浸在黎楷和司安恪震撼的表演之中,而抽身出来的两位运动员则是被满场制作精美的横幅给吓到了。

妈耶!种类丰富画风多样,温家兄妹给他们看过的那一种竟然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整整齐齐拿中文喊起来的一条戴他俩名字的口号,再次向他们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真的有粉丝了,还不少。

一时间黎楷心头涌起感慨万千,刚在表演中吞下的热泪不住往上涌,直到她看见司安恪同样发红的眼圈,才放任自己哭了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