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但凡有熟悉芭蕾舞的观众,从两人的开场动作里就能看出他们的专业。
黎楷单脚微曲支撑着整个上身, 看似躺在司安恪的小臂上,实则却紧绷背部肌肉使身体做出一个漂亮而精准的弧度。
就像芭蕾舞剧一样, Introduction部分的音乐被编排在节目的最开始。
作为高潮部分主旋律的变调, 温柔的引入在让观众觉得熟悉的同时, 还囊括了一些新鲜感。
黎楷从司安恪的手上借力, 将上身往下压,做了个标准的阿拉贝斯克——也就是滑冰里的燕式。
但比起通常用到的燕式平衡, 第四阿拉贝斯克则更像其余几个项目里用到的落冰姿态,滑足微微弯曲作为支撑。
最开始舒缓的节奏让两人能够在进入技术动作之前,从容地展示一段舞蹈。
可惜作为竞技体育, 技术动作是躲不过去的部分。
紧随其后的便是三段捻转步。
前两段手部动作从芭蕾的四手位切换到五手位,腿部则从前单抬腿换成后单抬腿。
在从事滑冰项目前一直以芭蕾为终身目标的6号俄罗斯评委眼前一亮。
出生于古典芭蕾当道的国家, 她当然很喜欢这样的风格。然而, 俄罗斯作为花滑大国, 一些能滑出芭蕾风的运动员, 偏偏在滑冰方面的天赋并不出色。
反观这对选手, 不仅舞姿优雅, 罕见又多变的动作也没有拖累他们的技术难度, 是少有的全才。
第二和第三段捻转步之间,在司安恪的半圈托举之下,黎楷昂首挺胸, 仿佛朝着评委席展翅飞翔,落地后和男伴一起以最快的速度转完的最后一段捻转步。
过硬的技术为他们赢来了一片喝彩。
这套节目的压力在于最开始为了定艺术基调,一部分的时间被用在毫无技术动作的舞蹈部分。赏心悦目之余,给后续完成技术带来了压力。
大量的动作被积压在作品的高潮之处,除了运动员体力的要求极高以外,滑行速度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节目的必要条件。
随着音乐节奏变快,黎楷和司安恪脚下的步子也逐渐加大。对角线线步法很适合加入芭蕾舞剧中的元素,两人的手部动作在激烈的音乐中也没有走形。
当节目进行到最后二十秒,其余所有动作都赶在计划好的时间内完成之时,黎楷唯一的感受就是她累得要死。
滑行速度简直快到无法思考,全凭训练时的一遍一遍练出的默契过关。
还有一套联合托举和结尾动作,她咬了咬牙,单手往司安恪肩上一勾就进了旋转托举,直到自己的男伴步子一顿,黎楷立即在空中改变动作踩上司安恪的大腿,转而变成直线托举。
属于黑天鹅的三十二圈改良版挥鞭转同样是超出技术动作范围之外的表演,黎楷按照音乐掐紧时间,在结束的前一刻与司安恪瞬间摆出原本的开场动作,连一秒都没有浪费。
观众们已经讲不清楚有多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冰上天鹅湖了,连带着六号评委一起给这个赛季美国站冰舞项目中最后出场的两位选手以热烈的掌声。
几位不同派系的裁判左右转头,相互看了一眼。实时技术分已经足够能体现他们心中所想,此时的对视无非是相互嘲讽“哦,没想到你也偶尔做人。”
“了不起!”接黎楷和司安恪下冰的徐舒阳朝他们比了个大拇指,脸上的笑容压都压不下去。
“那是。”黎楷难得臭不要脸一次,相当嘚瑟。
赛季首秀就能有这样的发挥,其实已经在她的预期之外了。如此顺利的比赛,和自己男伴扎实的舞蹈功底还真有点关系。
“奖励给你了!”一个从冰场上捡来,不知道是什么的毛绒玩偶被黎楷强行塞到司安恪手里。
黎楷稍显霸道,实则却没有什么杀伤力的口气,让司安恪美滋滋地接过这个不知名的丑东西。
“请出分,”
“黎楷和司安恪的自由舞得分为130.17,这是他们的生涯最佳成绩,两人现排名第二位。”
出分的这一刻,不只黎楷和司安恪惊了。自诩见多识广的徐舒阳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顾忌着摄像机的存在,他克制自己只是无声地骂了句脏话。
实时技术分能让身经百战的教练员对选手这次的成绩有个预估,再离谱也不会超出一个范围。
徐舒阳能猜到这次的成绩一定不会低,但怎么都想不到能高到这个程度。
要知道,他们的成绩距离二十分钟前的世界纪录只差了两分不到!57.91的节目内容分更是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因为甚至连刚才创下新纪录的M/T组合PCS也没有超过六十分。
还真是人生中难得的高光时刻,即便只是一块分站赛的银牌,其中的含金量却很高。
黎楷的笑意直到下了领奖台都没刹住车,可被佐伊好好嘲笑了一番。
他们的小分表上,节目内容分中表演和音乐解读两个部分后面跟着的一排10.00叫人看着眼热。
*
「解读黎/司小分表,冰舞下一任巨星可能花落我朝」
「lz:先贴一下美国站黎楷和司安恪的小分[pic][pic]」
「A:楼主疯了,我们别理她。」
「lz:先看技术,两套节目除了一个中轴线步法定级为3级以外,其余技术动作,包括单足步法,都定级定满。基本达到国际一线水平,如果状态保持就是妥妥的超一线。」
「lz:楼上上有本事先把滑行整明白了再来说我。」
「B:我补完回来了!两个小朋友太强了,自从改成COP打分系统以后,我头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天鹅湖!」
「C:@Lz男单来的吃瓜群众催楼主更新啊啊啊!我就是等男单自由滑的时候这么一看,嚯!分一出来给爷整懵了。我朝冰舞到底属于什么情况啊?」
「lz:然后我们再看节目内容分,重点来了啊」
「lz:我先去ISU拉了一下九个裁判的名单,国籍都给大家贴在后面。(什么时候ISU才能把分站赛裁判前面也贴国旗啊,藏着掖着干嘛,又不是搜不到。)[pic]」
「lz:无巧不成书,这个过程中我翻到了J6的黑历史。」
「D:啊,是她。要想人不知,除非……给J6抹掉一把辛酸泪,不过她这次给小朋友打得分可高了。」
「E:好惨。」
「C:她是谁啊?为啥感觉大家都知道。」
「D:温家兄妹的帖子还在首页飘着呢……上次冬奥双人被压分,结果元哥媛妹还是拿了冠军哈哈哈哈哈dbq」
「lz:所以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这是俄系裁判和北美裁判联手捧我朝运动员啊?10.00和不要钱一样往外掏,真是活久见」
「B:噫——说明派系党争都甘拜于雀哥和楷妹之下了,嘿嘿嘿」
*
在黎楷和司安恪之前,长居国际超一线的温修元和温信媛兄妹美国站夺冠在众人的意料之中,而两人之后的男单比赛中,刚刚升组方白宁紧接着黎/司拿下另一块银牌则让人大跌眼镜。
这三位来自华国的小将,将一些原本对总决赛抱有幻想的运动员生生拉下了马。
于是,不仅懂花滑的在美国站后一派欢腾,连一知半解的各类杂牌体育刊物都意识到了这是个热点。
一时间什么报道都写得出来,有些不学无术的撰稿人只记得这是个世界级比赛却忘了前面“分站”两个字,甚至世界第二这样的话都落在了纸上。
总局负责宣传的部门不得不替完全搞不来宣传的冰上运动中心提供了一份模板,让他们自己填上正确的比赛名称、级别和获奖情况并发布。同时发文指出体育媒体界的乱象。
这么一来二去,几天之内的弹窗新闻都围绕着几位运动员,倒是让这次在美国站比过赛的选手好好在公众面前露了个脸。
黎楷和司安恪的粉丝后援会虽然不知道到底是谁在运行,但看样子倒是抓住了这一次机遇,凭借有趣的笔触和认真的产出大肆圈了一波粉。
“我的妈呀,这粉丝增量太恐怖了一点儿吧?”
后援会的粉丝数一直再往上翻,黎楷的眼皮也不停在跳,紧张地咨询起在这方面最有经验的陶予思。
“没事儿,哪个做得好的花滑运动员不是吃粉丝经济的红利?国际滑联都愿意捧能赚钱的。”就这一两万粉丝,陶予思还不看在眼里,“放心好啦,姐姐帮你盯着。你就给我好好训练,然后比进总决赛。气死余非那个抢名额的大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