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后的梓樱,经过许铭道长的劝导,加上无头鬼还搬来了,不少平少爷屋里的那些精致盒子,里面藏的两姐弟小时候的回忆,尤其是梓樱看到那串已经风干的冰糖葫芦时,眼泪已经止不下的流出来。
虽然能想起的记忆很少,但是她能确定眼前这位少年郎,就是自己的亲人。她心情放轻松了一些,也不怕无头鬼了,坐在椅子上。吃相十分的斯文。可见平日里狼百岁,对她也是教导有方。
李子平夹了一个鸡腿给梓樱:“阿姐,老管家说你不肯去正院看父亲,这事儿随你,愿意认你就认,不愿意认咱就当他不存在。
现在这个梓府能做主的,也就是你我了,你不要怕,安安心心的当个跋扈大小姐就行,只是你身上的毒,我们三个查了一些医书,当然主要是这臭道士查的,暂时还没有线索,其他事都不急,只是,我希望你能和他去三清界,先把毒给解了。”
梓樱咬着筷子,一直以来我都和娘亲在山上相依为命,“我偶尔会蒙脸下山,买些话本来解闷。那天,有人送了我一本话本,但是我回去以后,就晕倒在了洞穴里。”
“那你可曾记得送你话本儿的人是谁?”
梓樱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许是书坊里的某位普通儿郎吧,没有特别的印象。”这泰安镇里的青年这么多,一时半会儿也没了线索。
李子平喝了一口汤,望着许铭道长,“那泰安山上,还在游荡的半人,可怎么处理?”
许铭道:“还得请示过三清界的长老才知。”毕竟半人半鬼留也不是,放也不妥。
团圆宴后,李子平带着梓樱到街坊处订衣服,镇里的人,早就得知了梓府家的大小姐平安归来的消息,都纷纷道贺。
梓樱对衣衫倒是不挑剔,甚至有些随性,路边的书摊,倒是吸引了她不少注意力。
李子平招呼了当初醒来照顾她的灰衣小厮,“把这些话本每样都装一本。放阿姐的房间里。”
卖话本的白胡子老大爷倒是给高兴坏了,来了一单大生意,“来来来!这位少爷小姐,你们倒是好眼光啊,你看这本《错爱双修录》新的一卷,还没有出,旧的其他地方早就卖完了,只有我这里还有初次的一二卷,你们可太识货了。”
李子平随手拿起了一本,打开一看,话本中写着:“错错错,错不该把你当猛虎,你的爱意如泉涌,朗大人,请让我跪在……”
这不是?他“啪”地一声,就把话本合上。
梓樱凑了上来:“平少爷,你也喜欢看这本啊,现在可火了,可惜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突然不写了,第三卷 ,迟迟没有更新?”少女虽然内心已经接受了这位突然冒出来的阿弟,但是,让她改口,也一时半会儿做不到,索性便随了无头鬼和老管家,叫他平少爷。
“呵呵,没什么,这本不适合你,以后别看了,来人把这本《错爱双修录》的所有册,子都给我是买了,放我房间里。”
哎嘛!有银子真是太爽了,以前他当个社畜,现在成了大少爷,管他出多少话本,他把它全部买下来不就行了。
梓樱嘟嘟嘴:“嗯,还说不适合我看,太过分了,居然买了自己留着偷偷看。”
李子平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你别胡说!
街头巷尾突然热闹了起来,打断了两人的对话,原来是来了一群舞狮舞龙的人,把小儿郎们都给吸引了,出来闹作一团。
不得不说,这泰安镇出的银子多,就是不一样,请的舞龙舞狮的师傅们都十分老练,甚至还加上了剧情。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藏啦,小可爱们@@
第17章
这泰安镇最近颇为不宁静,失踪了这么多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连出了大头,邀请三清界修士来主持祭典的梓府周老爷也出了事儿。
听说,他们梓府的顶梁柱周老爷中风偏瘫,小儿子周成仁也疯疯癫癫。只剩下一个平少爷,幸好,失踪的大小姐回来了。
大人们拉着小儿郎,主动把最好的观景位置让给了李子平和梓樱。
要说这舞龙和舞狮啊,不外乎就那几个套路,大家图的就是个热闹和喜庆,敲敲打打的驱散阴霾。
这次的舞龙却连游龙的队形也不走了,舞狮子的绣球也不抢了,变成了龙狮斗,龙有龙的强势,狮子有狮子的机灵。
两边队伍打的不相上下,又精彩迭起,把小儿郎们可高兴坏了,最近日子里大人们,只要一到傍晚都不让他们出门儿,心里可闷坏了,就差抱抱着舞龙和舞狮的师傅们的脚跟着跑了。
接近巷尾,前面一队人马倒是舞完了,没想到最后面还有一只胖胖的小龙和小狮子。
一般舞龙的师傅都是四五个青年,而舞狮的师傅,则是两人一组,但是最末尾的这只小龙和小狮子,看样子像是不过十岁的孩童。
相对于前面的队伍,他们显得尤为瘦小,甚至身上的装饰都破旧不堪,但两个孩童却十分入戏,一点都不马虎。
李子平不常看这些,不太能看懂。梓樱倒是很兴奋,跟着小儿郎们一起欢呼,还一边给李子平解释:“平少爷呀,你看前面的龙和狮子的是不是都特别威武?这演的就是,末尾的这两只,被自己的族里给抛弃了。
他们俩是不是和前面的龙狮斗的完全不同,虽然弱小,但是却很团结,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和背景。这只小龙被人抛弃后,小狮子还跑来给它喂食。两人相互扶持长大,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小龙最后被仙人带走飞升后,还答应了小狮子会来接他,但是等小龙赶到的时候,小狮子已经被人害了。
果然,队伍最后只剩下小龙孤零零地站着,望向远方。
梓樱眼中含泪,仿佛被这两只弱小的生灵给感动到了,眼神中似乎又触及到了自己回府上听老管家讲起生母的往事儿,她虽然是大小姐,但却因母亲早逝,又被继母虐待,最后被父亲抛弃的事。
李子平抓起旁边摊贩桌上的头花:“阿姐正值青春年华,要多多佩戴这些光彩鲜亮的发饰才好,更能突显阿姐的灵动美丽。”
但梓樱似乎有些不太高兴,把头上的扎花又给取下来了,“娘亲,曾经告诉过我,女子遵从内心就好,不用刻意去取悦他人,更不用被世间规则所束缚。”
李子平满意的点点头:“都好,阿姐能这么想,就太好了。”
这舞龙舞狮本是为了祭奠提前两天上演而已,到时候祭典开始,还会有踩高跷的艺人等等,更为热闹。
两人采买了一番,便回了梓府。
梓府刚修缮好了的花厅里,除了许铭道长,又来了一个客人,是一个比无头鬼头顶,还要光亮的和尚。
李子平行了一礼:“这位大师是?”
和尚礼貌的回礼,“老衲来自释迦驿,施主不用多礼。”
原书中分为四大修真门派,一为李子平和许铭所在的三清界,二为无定冠,多为王姓道士,三为白鹤道,皆是孟家子弟,还有一个以入世和尚为主的,就是释迦驿。
他们与普通的寺庙里的和尚不同,虽然平时也打坐念经,但也会经常下山,为周围的村民驱邪避险,除魔卫道,更接近一名修士。
经过许铭道长的解释,本来这泰安镇只凑钱请了三清界的修士们来主持祭典,碰巧云游到附近的一灯大师,夜观天象,看见泰安山附近有异样,加急赶到时,看见山中已有一团妖气退散,但盘旋在周围,仍有过浓的白雾,但因体力不支,便先来了这泰安镇化缘,于是乎,被镇上的族长带来了许铭道长这里。
几人相谈甚欢,不得不说,这一灯大师和那庙中的隐居和尚却有不同,不谈佛法,不谈修行,反而与众人分享,他在云游期间见过的一些奇闻怪谈。
梓樱不感兴趣,回房去看话本儿了。李子平倒是向一灯大师打听起了,他多年云游时,是否见过一种黑色的符咒?
一灯大师思考了片刻,摇头否认,“老衲自十二岁起,便随主持在外学习佛法,如今已有二十年,从未听说过。”
李子平“扑”的一声,差点一口茶喷了出来,算起来这位大师原来才三十出头啊?
瞧他发青的脸色和眼角的皱纹,幸好他没开口问,大师,你今年贵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