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荣华路(131)

作者:九天飞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老者皱眉疑惑道:“每年的考试,都是由他主持的,缘何又要来问?”

“老爷!咱们书院已经有两年未曾有人夺得那个名额,那位如今十分不满。您若是再不出面,任由那些小人作梗,只怕那位......”

随从也是愁眉苦脸,他望着老者担忧地说道。

“哼!皆传咱们书院人才济济,可这两年进书院的,哪里有多少真材实料?若不是那位说不到时候,他们都以为老夫这个山长是个摆设了。”

老者气得在屋内左右踱步,这些人的手伸得可真长,越来越过分了。

“唉!那位可真会给老夫出难题啊!说什么如今不能得罪,不能撕破脸面,且又要网罗真正有才干之人,老夫难呐!”

老者摇头叹息,那位惯会给他出难题。

“那位,也有自己的难处。老爷,那您今年会亲自主持吗?温监院还等着回话呢!”

老者握了握拳,“老夫有五年没有主持了,也罢!你去回了他,就说老夫今年会去旁观!”

院考这等事,早在五年前就交给了温监院。如今温监院突然来问,难道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温监院原本正坐在屋中喝茶,听得山长身边的刘管事来了,连忙叫人请了进来!

“刘管事,山长身子不适,在下也不好去打扰。也不知山长今日如何了,身子可有好些?”

“老爷的身子已经好多了,不过是风寒,他身子骨本还算强壮,算不得什么妨碍。”刘管事向温监院行了礼,这才回道。

“那不知今年院考一事,山长是何回应?”温监院藏在袖中的拳捏紧了,脸色也不自觉紧绷起来。

“老爷说每年都是温监院主持,今年自然也不例外。虽说温监院平日里也操劳得很,不过这事儿毕竟一向是您管的,那就一事不劳二主了,还请您多多担待!”

温监院的脸色顿时和缓了不少,刚要说上几句客套话,却不想又听了个但是。

“但是,老爷身为山长,每年都缺席,有些说不过去!因此,今年的院考,老爷会去旁观。”

温监院的脸顿时僵了僵,不过一瞬,便又扯了笑脸来,“本就是在下的职责所在,山长言重了!今年山长在场,那些学子定会牟足了劲儿表现。”

第一百七十一章 看走眼了

温监院等刘管事离开之后,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他将书案上的书扫到了一边,对着门外喊道:“去请了沈先生过来!”

“是,老爷!”

沈文韬随着下人一路到了温昌盛的院子,等到书房门口之时,他立刻整了整袍袖,候在了门外。

“老爷!沈先生来了!”门外下人禀报道。

“快请他进来!”温昌盛背手在屋内来回走动,一听是幕僚沈先生来了,连忙将人请了进来。

“老爷!”沈文韬瞥了一眼还落在地上的书,便知这位是又碰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儿。

“沈先生,刚才山长说,他今年要旁观院考。你觉得,他此举是何意?难道他已经察觉?”温昌盛心中有些惴惴不安,其实他哪里想插手这些?只是人生在世,难免身不由己啊!

沈文韬皱眉,“极有可能!山长为人精明,这两年咱们上面那位的性子越来越暴躁,做得也越来越明显,反倒有些不管不顾了。虽说对方如今还处于劣势,但那位也绝不敢轻举妄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若是将对方逼急了,那位也讨不了好。”

“那位的事儿,还轮不到咱们来置喙。咱们权柄太小,只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往年之事,不能摊到明面上来说。咱们还是早日想好对策,以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温昌盛为沈文韬倒了碗茶水,而后与沈文韬对面而坐。

“那人,老爷也上点心,总比另外再重新去寻要好!”沈文韬抿了抿茶水,也知道这有些为难温昌盛了。

“当年看他还算聪慧,有些天分,谁知道如今竟然这般平庸?天资不足,光有勤奋,也是无用。当年看走眼了,原是个不能重用的。”

说起此事,温昌盛是悔不当初。然而毕竟花了这么多年的心血,若放弃后重新再找,不一定能找到这么听话的。只要他们捏住此人的把柄,此人敢不为他们所用?

“索性年纪还小,虽说资质有些平庸,但也不是不可造势,只不过多花些心思罢了!”沈文韬望着温昌盛微微一笑,身为监院,在书院中的权柄可不小。

“也不好做得太过,我这位子,不少人盯着,就等着我犯错呢!”

说是这么说,但沈文韬知道温昌盛是一定会利用职权想法子的。毕竟到了如今这一步,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蚁,谁也甩脱不得。

温昌盛的拇指摩挲着茶碗的碗沿,心中有了主意。虽说需要冒些险,但也不是不可行。

......

“到底是要痛痛快快地下一场雨,你看,凉快了不少!”吴秋香推开了窗子,深深吸了口飘散在空中那潮湿的土腥味,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少爷!老爷问咱们收拾好了没,要启程了。”洗月匆匆进了厢房,向着两人先行了礼,而后向杜尘澜请示道。

“走吧!也没什么要收拾的!”昨儿只住了一晚,除了必备之物,杜尘澜他们根本没往外拿什么行礼。

“唉!以前常羡慕那些坐马车的大老爷,觉得他们坐马车不但威风,还省脚力。如今我再也不羡慕了,这简直是受罪嘛!”吴秋香哀嚎一声,认命地关上窗子。

这三天马车坐的,屁股都要开花了。

“河通府与咱们府城比邻,还算不得远。若是你走旱路去京城,路上要花费个把月,那岂不是要生不如死?”

杜尘澜顿时觉得好笑,犹记得第一次吴秋香坐他马车的时候,眼神中带着新奇,还隐晦地打量了好几回,这会儿倒是嫌弃起来了。

“那谁还走旱路啊?不是有船吗?”吴秋香顿时打了个冷噤,去京城那么远,谁能坐马车去?

“咱们坐马车可不算辛苦,那些个行商和镖师,常年来往与各地,不是一样要坐马车?有的甚至还要骑马,比这更辛苦呢!走吧!师兄,离河通府已经不远了。”

昨儿还是狂风暴雨,今儿便成了艳阳高照。若说一大清早吴秋香觉得凉爽如秋,但到了下晌之时,又成了烈日炎炎。

“这都初秋了,天气还是这般热。”吴秋香一边擦着汗,一边又拿起折扇吭哧吭哧地扇了起来。

望着手拿《古文游学》的杜尘澜,此刻正读得津津有味,他不禁暗自佩服。这定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还是少看些书吧!这马车晃得慌,可别将眼睛给熬坏了!”

杜尘澜无奈放下书,“不看书能最什么?心静自然凉,师兄如此好动,自然会觉得热。”

其实窗外微风徐徐,即便阳光强烈刺眼,但比起前几日来,已经算是凉快了许多。

“小澜,听说河通府乃是北地文人墨客最多的地方,这里的私塾和大大小小的书院,加起来能有二十多家。你说,若是为兄也来这里读书,是否能进益许多?即便入不了晨鹭书院,入其他私塾也是好的。”

吴秋香突然动了心,虽说晨鹭书院在河通府最有名,但在此地汇聚的文人墨客、有学之士不少。可只是一想到家中的父母和姐姐,吴秋香就又犹豫了。

父母在,不远游。杜尘澜那是没法子,可他在府城读得好好儿的,来这河通府,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此地有才之士确实不少,因晨鹭书院在此,河通府进学的氛围比其他地方要更浓些。听闻在河通府进学的读书人,过科举试的几率更大。”杜尘澜点了点头,这话可不假。

除了江南文风鼎盛,河通府可是北地学风较为浓郁之地了。

“不过,不是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吗?说到底,自己若是不勤学上进,那在哪里读书都是一样的。我看师兄如今学问也不浅,再读上两年下场,大有希望。更何况师兄家中还有父母和姐姐,在河通府进学,若想常回去,那是不可能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