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言楚被摊主往前一拉后,只能硬着头皮上前。
李老大人像看古怪之物一样睨着盛言楚:“一身书生气……你也会女红?”
嘉和朝的书生懂得东西其实很多,很多寒门子的女红手艺有时候比闺阁中的小姐还要好,若问为什么,其实说来说去是穷惹得祸。
读书人虽说一心只读圣贤书,但私塾和书院都是借宿制度,若不学点女红,衣裳破了谁补?总不能堆积后拿回家吧?穷苦人家的孩子一年到头就那两套衣裳……
盛言楚先前在县学就见过有同窗别了根针线在胸前,时不时背书背得好好的,会突然脱下衣衫缝补起来,原来咯吱窝的线开了……
李老大人之所以怀疑,大抵是因为李老大人生在富贵之家,没见过底层穷苦书生的日常罢了。
不过嘛,盛言楚是底层书生中的例外,他不会女红,但简单的缝补还是行的。
盛言楚拱拱手,如实道:“晚辈不太会。”
“小书生?”一旁的华宓君猛地抬头,望着面前包裹严实只留出两只眼睛的盛言楚,再次确认:“是你吗?小书生?”
盛言楚拧开毡帽底下的纽扣将脸露出来,一见到熟悉又陌生的脸庞,华宓君咧嘴扬起两排标准的八颗牙齿笑容:“真的是你!”
“矜持!端庄!”李老大人险些被曾外孙女那洁白的牙齿闪瞎了眼,不停地那拐杖点地:“老夫在家教你的规矩呢!你全忘了!”
华宓君像一只偷吃了猪油的小老鼠一样,忙伸出手捂嘴,身子往下顿了顿,冲盛言楚福了个礼。
盛言楚微微避礼,拱手对缓过气的老人喊了声李老大人。
“你小子认识老夫?”李老大人往前站,彻底挡住华宓君投到盛言楚身上的视线,眯着昏花的老眼上下打量盛言楚,“你是哪家大人的孙儿啊?”
“晚辈姓盛,言字辈,单字一个楚,那年您致仕归乡回南域,晚辈曾在临朔郡码头搭乘您的船回静绥,当年您老还下船去我家锅子铺吃了一顿,您可还记得?”
面前这位老人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曾已十五之龄高中状元,入翰林院没几年后就一飞冲天做起翰林大学士,年近而立之年便被先帝指派担任起太子东宫先生,若非李老大人谦逊,唯恐他一人一言耽误了太子,所以才向先帝上奏再请一位西席先生,那现在朝堂中就只会有一个帝师,当然也就不存在张郢他爷爷这位张帝师。
帝师,顾名思义,老皇帝见了李老大人姑且要恭恭敬敬的喊一声老师,盛言楚作为天子门生,自然要对李老大人厚礼相待。
去春娘锅子铺吃锅子是前些年的事了,李老大人当然不记着,盛言楚也没指望李老大人记得他,但该有的礼数必须有。
“老祖宗您忘了?”华宓君拽了拽李老大人的胡子,“这小书生他娘您保准识得……”
说着凑近李老大人耳语了两句,李老大人脸上的茫然瞬间消散,看向盛言楚的眼神登时多了几丝诧异。
“你娘就是当年差点嫁给张家郢哥儿的……”
李老大人的话说到半截就断了,华宓君歉意的冲盛言楚笑笑,手捂着李老大人的嘴:“老祖宗!您在家惯常叫我在外头谨言慎行,怎么您自个倒胡说八道起来了?”
“老夫……”李老大人呆呆地捻起胡须,张大嘴啼笑皆非的看向盛言楚:“让小友看笑话了,老夫失言,还望小友体谅则个。”
“不敢当。”盛言楚忙摆手,“晚辈此番上京赶考,能在此地遇见老大人是晚辈的福分。”
“赶考?”李老大人由着华宓君扶着自己,一步两步的走向盛言楚,“老夫犹记得两三前你还是个秀才吧?”
盛言楚嘴角微微翘起来:“牢您挂心,却是如此,只不过晚辈今年争了口气考中了举人……”
“中举拉?!”李老大人笑着活似弥陀佛,一缕一缕的顺着长胡子,觑像盛言楚的眼神越发的满意:“不错不错,模样周正双目清亮,小小年纪又高中了举人,前程无量呐~”
李老大人不愧是教过老皇帝的人,一张嘴接下来差点将盛言楚夸到天上去,别看李老大人年纪大了,其实精力十分旺盛,拉着盛言楚一聊就聊了好久。
这时码头那边响起号角,是催船客上船的,李老大人见盛言楚往客船方向看,不禁抚须朗笑:“小友莫不是和老夫坐得是同一艘船?”
华宓君一脸憨憨的,笑眯眯的揽着李老大人的胳膊,对盛言楚道:“我刚还在想呢,那艘船渡早就驶出了披荆山,如今在披荆山看到你,料想你半道换了船。”
盛言楚眨了眨眼,手往前伸,笑得如沐春风:“老大人,您请——”
李老大人笑哼两声,越过盛言楚往民船方向走去。
“叔,你不是说要带我来买披荆山的好东西吗?”盛允南跟在后边小声地问,“这老人家是谁啊?说起话来一茬接着一茬,咱们都没空去买旁的东西了。”
盛言楚顿住脚遥望了一眼大雪纷飞的披荆山,吐出一口冷气:“修贤兄说披荆山的宝物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可码头摆得摊子不下千种,一时怕是找不过来,走吧,等有机会了再来寻。”
“船要开了——”
见盛言楚呆望着披荆山,华宓君站在船岸上高喊,“小书生,你再不抓紧些,小心又要换船才能上京咯!”
小姑娘的嗓音糯糯的,带着一股吴侬软语的婉转轻柔调调,十分好听,和华宓君豪放和不羁的举止大相径庭。
“来了。”盛言楚含笑应声。
-
进了船舱没一会儿,李老大人就派人过来喊盛言楚去李家船舱小坐。
李家租得是几间大敞舱,一进去,火炉上的炭火烧起来的滚滚热浪直往盛言楚脸上打,入目的器物皆是唤不出名儿的古董瓷器,低调又奢华。
“宓姐儿,回你自己的屋子学做鞋去!”
见盛言楚进来,李老大人立马对华宓君下了逐客令。
华宓君别扭的端起绣架往外走,路过盛言楚身边时,只听身后传来李老大人一声刻意的咳嗽,华宓君撇撇嘴,收起捉弄盛言楚的小心思,微侧着身子福礼。
“华姑娘安好。”
盛言楚忙躬身还礼,见华宓君绣架上绣得花儿歪歪扭扭,盛言楚嘴角一抽,碍于华宓君忽黑起的脸,盛言楚立马敛笑低头。
华宓君走后,李老大人请盛言楚进了内室,内室摆着棋,李老大人二话不说就让盛言楚坐到对面,这一坐直接成了盛言楚接下来几天里的必做之事。
民船出了披荆山,穿过斩棘湾,一路向北挺近,十月低,船只终于停靠到京城地界。
盛言楚昨夜陪李老大人下棋下到后半夜,若不是华宓君催李老大人去睡觉,兴头上的李老大人怕是要拉着盛言楚熬到天亮都有可能。
轻轻拉开床边的布帘,一抹刺眼的白光猛地倾泻进来,盛言楚睡得朦胧有些不适应外边这般光亮,这时,程春娘推开舱门走进来。
舱门只开了一条小缝,溜进来的寒冷吹得床上的盛言楚直打哆嗦,程春娘拍了拍身上的寒气,将拢在火桶上边的衣裳拿出来。
“喏,娘料到你这会子要醒,特意将你的暖袄烘得干干的,你赶紧穿上,待会船靠岸了咱们还要坐马车,外头雪比咱们来时还要大,冷得很呢!”
盛言楚接过衣裳,触感温热,边穿边纳闷的问:“这船直达京城啊,咋还要转道坐马车?”
程春娘吸吸冻得通红的鼻子,双手停在火炉边:“是直达京城,这不是靠近京城那边的江被冻住了嘛,船主刚过来说了,说待会靠岸后会有马车送咱们去京城,不收银子的。”
“这一遭上京咱们已经换了两条船,如今还要坐马车……哎,也不知京城里边冷成了什么样子……”
叹了口气后,盛言楚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才洗漱吃完朝食,就听外边号角声起。
盛允南麻利的将带来的行李挑起来,三人上了岸后,盛言楚本打算和李老大人说声告辞,找到李家船舱后,却被告知李家一行人先一步走了。
船主认识李老大人,见盛言楚打听李老大人的去向,便道:“李大人年年这会子都要上京,举人老爷还不知情吧,李家那位少将军当年死得时候正是眼下这光景,每年到了十月底,李大人都会带着人去华家祠堂闹一场,这不,华家祠堂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