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逼考科举(241)

虞衡同样哈哈大笑,笑完后又颇觉欣慰,觉得好兄弟确实娶了个妻子。他存在感低,何妙仪存在感高,还不用他操心,简直完美。

萧蕴婚事过后,朝堂一片风平浪静,虞衡在东宫摸鱼已经摸出了心得,还被齐王抓了包。

结果齐王也是个会玩的,不但不制止虞衡,还让虞衡多带太子玩一玩,理由也让虞衡无语,“孟太师学问虽好,但为人太过刻板,好好一个人都得被他给教傻了。你私底下多带祯儿玩一玩,十一岁的年纪,做什么跟个小老头似的。看看我家的真老头儿,这会儿还返老还童,跟个小孩子似的闹腾呢。”

虞衡直接给了齐王一个大白眼,“说得倒是轻巧,要是被孟太师知道了,不得在陛下面前狠狠参我一本?参我也就算了,反正我也没少被御史骂。但孟太师可是最会讲经的大儒,参完我后,不还得一直围着我念经?”

这谁遭得住啊!

齐王充分发挥了他的恶霸本色,毫无同情心的对虞衡说道:“那我可不管,反正这也是皇兄的意思,你自己看着办吧!”

虞衡真想给齐王来上一拳。但齐王都把昭宁帝搬出来了,还有太子在一旁点头作证,看着太子那双期冀的眼神,虞衡还是心软了。

太子这年纪,搁后世小学还没毕业呢,管得太严了也不利他的身心发展。

不过,太子到底是太子,虞衡就算想带着他玩,也得玩点有内涵的东西。这样,哪怕被孟太师逮住了,自己也能辩解一二。

而后……虞衡就祭出了小学老师惯常用的情景表演。

当然,表演内容有所不同,从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到分角色表演虞衡亲自写的剧本。

这剧本可不一般,全都是虞衡根据大宣律法写下的案例,长度还挺长,有家庭伦理,又有好友反目,中间穿插着人际往来的技巧,也写活了小人物的心理和智慧,并非是扁平单薄的人物形象,最终断案时,怎么兼顾法理和人情,又是一门大学问。

虞衡原本也就是试着写一写,考虑到太子日后要成为这个帝国的主人,要是连帝国的律法都不太清楚,那岂不是要被人耍得团团转。正巧孟太师也开始向太子讲解简单的律法,虞衡想了想,他这个品德老师不应该喧宾夺主,还是该配合主课老师的进度,给太子进行知识补充。

这原本也是一件小事儿,主要吧,虞衡那文笔,可是被系统空间中的名师大儒们磨砺出来的,就算是接地气的生活片段,也写得一波三折,精彩纷呈。太子一直以来看的书都是儒家正统,哪里看过这种剧情一波三折的话本呢?

于是,太子最近简直沉迷于虞衡写的各段剧情不可自拔。每回虞衡一写出短剧话本,还没开始找人排戏,太子就先拿过话本一睹为快,看完后还觉得不过瘾,自己亲自上阵扮演了断案者,一大段一大段的律法就这么流利地从他嘴里说出来,配上他抑扬顿挫的语气,简直就是青天大老爷本人。

孟太师原本还欣喜于太子近来的巨大进步,但很快,他就发现其中的不对之处了。怎么这一律法他还未和太子讲过,太子就会了?不仅会了,还能活学活用,现编一个案例灵活断案都不是事儿,进度那叫一个快。

孟太师是个严谨的人,变着法儿再三考验了太子一番,确认他是真的融会贯通了,心中很是惊奇:怎么太子突然就开窍了?

而后,好奇心旺盛的孟太师偷偷打听了一番,终于让他找到了不对劲儿之处,在虞衡和太子进行情景表演时,孟太师正好赶过来,逮了个正着。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虞衡和太子对视一眼,一时间竟不知道该些说什么,只能尴尬地对着孟太师笑了笑。

孟太师则绷着一张脸,双手背在身后,上前拿了虞衡写的话本,越看,脸上的神情越凝重,虞衡的心也随着孟太师的表情变化也咚咚直跳。

倒不是虞衡怕了孟太师,主要是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要是被气出了个好歹,虞衡担待不起。

不料孟太师只是逐字逐句地将这话本看完了,又让虞衡把先前写的短剧话本拿过来,全都看完后,孟太师才长叹一口气,伸手拍了拍虞衡的肩,感慨道:“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夫老咯。嘉国公大才,老夫自愧不如。”

虞衡当即摆手,“不过是投机取巧罢了,论及学识,我拍马也赶不上您。”

孟太师十分有风度,“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老夫在教导人上,不如你便是不如你。日后,国公爷可要多多费心,别再偷懒啦。”

虞衡:……被孟太师这么一说,他日后连摸鱼都不能摸了,惨啊。

想当一条咸鱼,怎么就这么困难?

在孟太师发现虞衡在教学上有一手后,便开始了压榨虞衡之路,每天都会对虞衡说一说他明天上课的内容,让虞衡做好补充说明工作,两人合作,美滋滋。

虞衡:美滋滋的是您,我一点都不美。

在一片祥和之中,岐州刺史的一本奏折打破了虞衡近来的悠闲生活。

这位刺史在奏折中提到:岐州有一方氏女,十五岁嫁入王家冲喜,只可惜冲喜不成,王家子当晚便去了。方氏女忠贞不二,甘愿为丈夫守节,如今已有五十载,节妇美名传遍岐州,特上折禀明朝廷,希望朝廷为王方氏赐下贞节牌坊。

虞衡:???

冲喜又守节?要素太多,想要喷人。

这折子昭宁帝留中未发,还没在朝堂上进行辩论,但在政事堂议事时,阁老们和昭宁帝都见了这折子,没有商议出个结果来。

虞衡正巧也在,听完后脸都黑了。

太子在一旁看着,心中默默记下了此事,回到东宫后,太子便问虞衡,“王方氏守节,岐州刺史为她向朝廷要贞节牌坊,少傅好像不大高兴。”

虞衡深深看了太子一眼,脸上没了一贯温和的笑意,而是一脸严肃沉声道:“殿下,我们生而为人,要有最基本的同理心,身为掌权者,更应该要有对弱者的怜悯之心,而不是在她们身上加诸种种枷锁。”

虞衡从未有哪一刻如此庆幸,他是太子少傅,有教导太子之责。更庆幸的是,太子年纪还小,还可以接受略为新奇一点的理念。

第91章 三合一

对于贞节牌坊这种东西, 只要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不会对这东西有什么好感。这种靠压迫女性血泪的鬼东西,就不该存在。朝廷要真给那位王方氏颁下了贞节牌坊, 岂不就是表明朝廷提倡寡妇守节的行为?

在封建社会, 皇权大于一切,于平民百姓而言, 获得朝廷的嘉奖, 那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只要昭宁帝把这块贞节牌坊颁下去了,虞衡不用想都知道,接下来各地为节妇申请贞节牌坊的奏折就会越来越多。

毕竟,朝廷的嘉奖,也能算进当地父母官的政绩中。不用多说, 肯定有些官员为了升官, 在自己治下到处寻找节妇,就想在自己的履历中添上漂亮的一笔。

在朝堂上混了好几年, 就算有虞启昌和虞铮、两位帝王和阁老们护着, 虞衡也不会把所有官员都想得那么大公无私。

诚然,如今大宣朝中,如胡尚书孟太师等一心为公大肚能容的官员占了大多数, 但也有不少汲汲营营一辈子, 削尖了脑袋到处钻营,就为了升官发财的官员。一旦昭宁帝开了这个口子, 那么终昭宁帝一朝,便不知要多出节妇来。

虞衡要还是以前那个在家混吃等死的咸鱼,或许没那个能力对这一行为做出反对。但现在,虞衡种种光环在身,在朝堂上也有了话语权, 若是还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层厚厚的枷锁硬生生压在所有大宣女子身上,那未免太过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太子则好奇,“少傅为何如此震怒?历史上节妇也不少,《列女传》更是一代代的美谈。岐州刺史所说的这位王方氏,若是他奏折中所说不假,那这位王方氏确实难得一见的贞洁节妇,忠贞不二,当得起朝廷给的贞节牌坊。”

守寡整整五十年,确实不容易。

虞衡眼中却隐隐有些悲哀,只问太子,“殿下,你可知道,若是朝廷这块贞节牌坊赐下去,日后会多出多少节妇来吗?”

“哪里有那么多寡妇?婚姻之事,向来是结两姓之好,夫妻感情深厚,女子愿为丈夫守节,确实该嘉奖。若是不愿守节,另嫁便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