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全能长姐(170)

作者:鲸蓝旧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杜为民这会已经冷静下来,他拂了下额,觉得不能放任郭顺顺再谈下去,“你们开这小加工厂,就算解决了材料和机器这些,但客户呢?没有订单你们能开工?”

“前期客户肯定得我们自己去找,但凭着我的设计,老职工的手艺,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客户就会自己找上门来。”黎夏说得很笃定。

他承认,黎夏的设计确实很抓人眼球,但会设计的,可不一定会销售,万一没有客户卖不出去怎么办?

想到这里,杜为民看了眼自己母亲和表弟,看着他们眼里的光,杜为民摇了摇头,罢了,到时候他帮点忙,给他们拉些单子吧。

“开小加工厂没你们想的那么容易,随时可能亏本,你们自己要想好了,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杜为民这话是跟郭大姨和郭顺顺说的。

提到风险,郭顺顺不以为然,郭大姨却有些犹豫。

老太太这些年通过儿子弄来的货,手里攒了一笔钱,是准备自己养老,身后留给儿子儿媳妇的。

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要是赔在这个加工厂里,她是真的舍不得。

但是郭大姨从厂里出来后,做了这么些年的生意,本来其实也是个有魄力的人,才能一直做到现在。

都是皮革厂的职工,谁家又没有几个关系呢,开始的时候,也不止郭大姨一个人卖革料辅料,人家的关系比郭大姨还硬呢,最后不也没有开下来。

“大姨,咱们不急着现在做决定,都回去好好考虑一下,顺顺哥也是一样,先跟家里商量。”黎夏道。

如果郭顺顺和郭大姨不合伙,黎夏自己也可以做。

到时候请郭大姨和郭顺顺帮她解决人工和机器的事就行了,他们现在的交情,就算她不提,他们肯定也会帮着解决。

见黎夏一点也不急,杜为民心里转过许多思绪,他问黎夏,“你是怎么想到自己开小加工厂的?”

“我寒假的时候,去了趟深市,考查了大量的五金厂和模具厂,虽然小做坊的缺点很明显,但它灵活投入小,优点对现在的我来说,更加突出。”黎夏如实回道。

熟人社会最大的好处是,一种成功模式被发现后,身边的人能够迅速重复并跟进这个成功模式,甚至直接占领相关产业的垂直领域并蓬勃地展。

这其中,以温省最为出名。

当然,就像杜为民说的,风险始终是有的,有人跟进,也会有人失败,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多都吃到了肉。

杜为民出差多见识广,黎夏说的他其实都知道,只不过他当时看到的时候,只觉得行业混乱,完全没有黎夏这样的眼光。

而现在,他当年觉得行业混乱的地方,在地方镇府的大力扶持,和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优胜劣汰,已经发展成了行业根据地。

也正是因为这些地方行业的崛起,他们这样国营工厂才越来越艰难。

当年他们皮革厂多辉煌啊,全国一半以上的的订单,都是他们厂里生产的,但现在,别人物美价廉,快速抢夺市场,而他们还沉浸在昔日的辉煌里,不愿意面对现实。

优胜劣汰,他们迟早也是被淘汰掉的那一波,杜为民有些悲观地想。

饭后聊了一阵,大家便散了。

杜为民送了母亲和弟弟回去后,就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厂里。

“老杜,老杜!你快看,看看这个包,怎么样!”市场部的部长肖双喜一脸高兴地冲进杜为民的办公室。

“我跟你讲,这个包是我花重金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你看看这式样……”

肖双喜手里拿着的是一款酒红色的腋下包,“你别看它小,其实特别能装东西,当时那女同志把包给我的时候,从里头掏了一堆东西出来,真是又美观又实用。”

杜为民看着跟黎夏画本照片上,一模一样的腋下包,仔细地摸了摸,又看了看。

皮质比黎夏手里那款公文包的皮质要好很多,但看手艺,应该是同一个人,杜为民仔细看了看,终于在包袋内部,隐秘的角落里,发现一个“LX”的字样。

黎夏说,她自己提的那个是废皮做的,给客人的成品她留留了自己的标识。

“我已经打听到了,这个包是在芳草巷那边买到的,咱们抽空去找找吧。”肖双喜双手砸在杜为民的办公桌上,脸上激动未褪。

都是厂里的老职工,谁不想厂里好呢,厂领导为了引进人才的事焦头烂额,他们这些中层干部,也一心想多做些什么。

杜为民摇了摇头,“去了也没用。”

肖双喜愣住,他这才发现,杜为民拿到包到现在,是看了又看,但脸上没有一点激动,这明显跟杜为民平时的性格相悖。

“为什么?”肖双喜问。

杜为民轻轻地摸了摸手里的包,就像在摸自己的情人,“因为做包的师傅准备做自己的工厂,不打算出来上班。”

这一刻,杜为民心里已经做下了决定,他要尽力促成这次他母亲、弟弟和黎夏的合作。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变吉普……

第167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杜为民其实打心眼里想把黎夏招到厂里来上班,但厂里的制度摆在这里,黎夏又只是个中学生,而且看她的样子,也不像是差钱的主。

把人招进厂的可能性直接是负数,完全没可能。

听到对方自己准备办厂,肖双喜一脸的可惜,“不能再争取一下?”

杜为民摇了摇头,黎夏准备办厂的情况下,想必也不可能接受皮革厂外聘,给他们提供设计图。

看着桌上的腋下包,杜为民和肖双喜都陷入到了沉默。

“算了,不说这事了,嫂子身体现在怎么样?”杜为民问起肖双喜家里的情况。

肖双喜摇了摇头,“不太好,医生说得一直静养着。”

两人相对叹了口气,再度陷入沉默。

离中考只剩下的两个月的时间,黎夏停了做包包,但学累的时候,会抱着她的画本,坐在院子里画画。

因为不必做包包,她周末的时间闲了下来,也有了时间跟桂圆她们约着一块儿去逛街、逛公园。

“到时候我拿家里的照相机来,我们多拍些合影留念吧。”许美娟提议周末的时候,大家都穿漂亮一点,出去拍照。

这可是中考前,最后的放松时间了。

桂圆和张艳云她们都点头,“到时候买胶卷和冲洗照片的钱,我们一起平摊。”

“我们可以去我妈妈上班的戏曲团化妆,还可以借到戏服拍。”唐果笑着说。

穿戏服拍啊,几个小姑娘眼睛都亮了起来,纷纷点头。

周末这天,许美娟特意提前接了黎夏,再在校门口跟桂圆和张艳云一起碰头,去了戏曲团。

红旗曲艺是民营公助的剧团,早些年也是江省数一数二的地方戏曲剧团,但近些年由于电影和电视机的兴起,剧团渐渐变得有些没落,演出机会并不多。

除了市场的冲击,还有人员的流失也很严重,别的大剧团演出机会多,人往高处走,演员们自然往好的地方跳槽。

唐果的妈妈是剧团的团长,也是剧团的实际经营人,前些年在剧团即将解散的时候,一力承包下了剧团。

不过维持到现在,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维持不下去了,黎夏看了眼贴在门口的转让告示,跟着桂圆她们进了院子。

剧团位置偏僻,但却有个面积不大的小戏园子,地方不大,但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附近还有江省有名的湖山,上头的风景也非常好。

“快进来快进来,这地方不好找吧,先休息一下,吃些甜瓜。”唐妈妈热情地把黎夏她们几个接进来,把早准备好的果盘端过来。

几个小姑娘都乖巧地喊了阿姨,唐妈妈笑眯眯地一一应着。

吃了瓜,唐妈妈就给黎夏她们化妆,化的是比较淡的戏曲妆,只腮红微微夸张一点。

“衣服都是洗干净的,你们挑喜欢的试一下。”黎夏化妆的时候,唐妈妈就让唐果带着桂圆她们选衣服。

等化到唐果的时候,院子里突然来了人,唐妈妈让唐果自己来,自己去接待客人去了。

来的人不是请剧团演出的,而是来转租院子的。

“你们家这小院,租了多少年?”黎夏坐在唐果身边,给她递零碎的小东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