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杜为民的语气已经冷了下来,这小姑娘计划得倒挺好,一个弄原材料,一个弄机器,她就出个主意?
他这话一出来,郭大姨就暗暗给了他腿上一拧,怎么说话的!
黎夏并没有被杜为民冷淡的话刺到,她也能理解杜为民为什么会这样,毕竟他们对对方都没有半点了解,会质疑是正常的。
“我负责部分出资和设计,这些是我的作品,以及卖出去的成品细节照片。”黎夏从随身的包包里头,拿出自己的图册。
上面不光有她的部分设计图,还有她给一些成品拍的照片,东西卖出去了,拍个照片留下念,也算是个纪录。
也总会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然而杜为民并没有接她的图册,目光一直盯在黎夏的包包上,“别急,先把你背的包包拿给我看看。”
黎夏背的是一款非常简约的棕色牛皮公文包,几乎没有什么设计。
但越是简单的款式,要想出彩,就越难,黎夏这一款看上去就是很舒服大气,还很高档。
第166章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公文包,就只有那么几款,大多都是男士的款式,女士的多是港城那边传过来的手提包。
黎夏手里的公文包看着简单却是很舒服的款式,杜为民接到手里,先摸了摸皮料。
是真皮,但不算顶好的皮料,染色方面甚至还有点瑕疵,但包包利用上了那点瑕疵,看上去一点也不突兀,反而像是故意设计成这样。
紧接着,杜为民翻开皮包,开始看皮边的封边,皮面处理还有缝线,最后才摸了摸皮包上有的五金件。
“这个包,你在哪里买的?”杜为民目光热切地看向黎夏。
他们厂里有分配来的设计师,但是设计水平只能说是一般,厂里想要培养,偏偏人家却眼高手低,仗着那点设计功底,不把各种工艺放在眼里。
厂里也有派手艺好的老师傅去进修过,但人上了年纪,想要跟上年轻人的审美,还是有些困难的。
厂里也尝试过去学校招人,但这时候学生们大多接受分配,愿意为了高薪放弃分配有本事的学生,也大多去了沪市和闽省那边的大型皮革厂。
反正他们厂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被分配来的学生能力一般,培养需要大量时间,出色的设计师又招不到。
所以现在杜为民看到这款包,眼睛都发光了。
他是个跟皮具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老师傅,包拿到手里,就知道是手工制作,只要通过黎夏打听到购买渠道,就有可能找到制作包包的人。
设计的款式好,包包的制作水准高,这绝对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人。
黎夏看向杜为民,“是我做的。”
她实话实说,没想到杜为民脸色突然沉了下来,“孩子,我没有跟你开玩笑,我必须要找到做这个包的师傅,这很重要!”
杜为民觉得这制作手工,称一句老师傅也不为过,但看包的设计和搭配,杜为民又觉得,师傅的年纪可能不大。
当然,也有可能做的是老师傅,设计者另有其人,反正只要找到制作包包的人,谁设计的肯定能够找出来。
黎夏并不生气,把自己的画册放到杜为民眼前,“杜主任不妨先看看我的作品设计。”
杜为民半信半疑地看了黎夏一眼,准备把手里的包先放下。
郭顺顺下意识地去接,还被杜为民给让开了,“你别伸手,别把包弄坏了。”
“……”郭顺顺。
郭大姨白了自己儿子一眼,安抚地看向黎夏,“夏夏,你杜叔就是这德性,你不要理他,这是我们合作的事,跟他没关系。”
要不是这是自己亲儿子,郭大姨都想直接赶人了,活了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一副官腔不说,还学会看不起人。
黎夏冲郭大姨笑了笑,她想跟郭顺顺和郭大姨合作,自然会尽努力说服杜为民,但如果他冥顽不灵,她也不会拿热脸去贴冷屁股。
正好这时候菜开始上了,黎夏也不管杜为民那边,先给郭大姨盛汤装饭。
“夏夏,你知道开小作坊得投多少钱吗?”郭顺顺也没管他表哥,一边吃饭一边跟黎夏闲聊起来。
他们厂里效益一般,工资都三个月没发了,厂里也总有人念叨说这班上着,说不定哪天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好多人说不如自己出去单干的。
不过他们说是说,互相怂恿着,但没有一个人辞掉工作去干。
不过平时闲聊的时候,也说过不少自己开小厂子的投入,起码得三四万块钱呢,这还是最小压低投入的情况,一旦开始,房租、村料、人工……都源源不断地需要投入。
这么多的钱,郭顺顺自己肯定是拿不出来的,就算掏空父母的养老钱,也拿不出来。
合伙的话,他倒是能拿一部分,但黎夏还是个学生呢,她去哪里弄那么多的钱?一万她总是要拿的吧。
“大概四五万,钱的话可以想办法。”黎夏手里是有钱的。
回来后她陆续又接到了两笔五金件定单,这两笔定单的利润早已经到账,加上买房剩下的,她手里还有近六万块钱。
不过财不外露,哪怕她知道郭顺顺和郭大姨都是很善良的人,但也没必须拍着胸口说她有钱。
他们边吃边聊,倒是旁边坐着的杜为民,一口菜没吃过,目光紧盯在黎夏的画册上,半天都舍不得翻开一页。
黎夏觉得杜为民有些夸张了,现在的包包,款式出挑的确实是不多,但包包的款式本来就不算多,经典款式一直沿用,很多设计变动其实并不算大。
“这真是你设计的?”杜为民看了两页设计稿,又看了两页卖出的成品照片,就没有再翻下去了。
他是从生产线上上来的,他是不会设计,但看一眼图纸,他就知道要怎么做了,黎夏能大方把画本拿给他,他却没有脸装傻看下去。
黎夏点头,“是我。”
“那你有没有兴趣到皮革厂工作,工资可以给你开到四百块。”杜为民眼睛发亮。
杜为民其实觉得,黎夏的才华远不止于此,但四百块在现在来讲,已经是高薪了,他们单位新分配来的设计师,进厂实习期只有八十块,转正了才有一百。
“哥,夏夏还是学生呢,今年中考,学校第一名。”郭顺顺给杜为民盛了饭,“你先吃饭。”
现在这时候还吃什么饭,吃得下饭吗?
等等。
学生?中考!杜为民看向黎夏,因为表情无意识地转换过快,眼角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两下。
杜为民没再说饭,默默地吃起饭来,只是吃得有些心不在焉,要不是郭顺顺记得给他夹菜,他能直接扒光一碗米饭。
黎夏既然只是个中学生的话,那确实不适合去他们厂里工作,哪怕她再有才华。
他们单位体量大,就是流水线上的职工,现在至少也是厂子弟高中毕业出来的,设计岗位上,基本只招大学生。
而且就算他们单位能接受黎夏,给她开高工资,人家也未必会放弃学业去上班,人家成绩可是第一名。
这一顿饭,吃得有些玄幻,饭后,杜为民捧着茶杯,看着黎夏跟他妈和弟弟谈开厂的事。
“厂房租在郊区就行,那里房租便宜,人工的话,大姨那边应该认得不少退休职工,但咱们肯定不能招六七十的,可以把目光放在四十多内退的老职工身上。”黎夏把心里的打算一点点说出来。
这一次,杜为民没有再打断她。
郭大姨点了点头,“你还别说,早些年,为了自己的子女,厂里是内退了不少老工人,像顺顺的一个表姑,就是不到四十出头就退了,现在闲在家里没事儿干。”
郭顺顺不是很了解这些,不过他主动请缨,“我可以出一份投资,还能负责跟厂里买机器,以后咱们小加工厂的后勤,我也能盯着。”
杜为民默默地看了眼天,就他弟弟这傻样,人别说底牌了,连牌面都没露呢,他先把自己掀了个底朝天,要是被人坑了,真是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如果开起来,肯定得需要你做这些,我得上学没时间,大姨身体不好,别说后勤了,厂子都得你管着。”黎夏笑起来。
郭顺顺激动得脸通红,“那,那我一定不负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