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渣了谁(7)

她想着去年常年霸占榜首的那两人,若有所思,去年第一名和第二名是一男一女,成绩咬得很死,特别是最后一学期时,经常换排名。

她和那个女生还有些交情,女生是从本校初中部升上来的,中考成绩本来可以去重点中学,学校联系了家长说免学费还有奖金才留在的本校,女生可以说是纯粹被钱留下的。

那个男生沈夏就没和他说过几句话,影响中是一个很沉默的人,总是埋头在辅导书中,皮肤微黑,消不去的青春痘。

那两条被学校用重金留下的鲶鱼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带动了上一届文科班的成绩。这一届真是堪忧,沈夏想。

不过也是,哪里有那么多为了学费和奖学金就把能上重点中学的孩子留在普通高中的家长?

沈夏记得那个最后考上外地高校的女孩在某个体育课上和她搭话,高三的体育课学校倒是没怎么让老师被迫“生病”,良好的体魄能让学习的效率提高,最重要的是教育部的人今年抽到他们学校检查,校领导不敢让这种事情发生,但点完名后稍有上进心的同学总会溜回教室复习,沈夏当时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望着远方的绿植,她那段时间用眼过度,总是寻找绿植缓解。

沈夏回过神来时女孩已经静默地站在她身边不知多久,沈夏身高超过165,在南方算的上高挑,从她发育没多久就常年在教室最后几排,那个女生比她矮一点,脸色苍白,黑眼圈很严重,像是大病后的样子,沈夏知道她只是熬夜太多了,她熬夜之后也是那幅鬼样子,她注意到女孩最近总是在课上睡着,以女孩的好学一般除了熬夜学习没有其他的解释。

“你觉得你能考上a大吗?”a大是女孩的理想高校,年段长让她们想上的学校填在小黑板放在教室后面激励她们上进。

女孩虚弱地笑:“可能不能,试试吧。”

沈夏说:“你当初如果去了一中说不定就能上了,初中同学有在一中的,据说那边学霸如云,师资力量也好,本一在里面就是个渣渣,不像我们学校。”

女孩不说话继续笑。

沈夏当时很没眼色地继续问:“为什么留在这个学校?如果我能考上一中,砸锅卖铁也要去,上个好大学日后出来三年奖学金还不是洒洒水的事。”

“因为家里实在没钱了。”女孩开口便是一个狗血得宛如小说的故事。

总结概括,女孩的父亲因为欠赌债而跑路,母亲买了房子后搬到出租屋迅速和隔壁的男人好了起来,母亲工作之余就是打麻将和养小白脸,她现在的生活费都是叔叔伯伯给她的,母亲完全视她为累赘。

“你别和别人说。”女孩最后说。

沈夏笑:“我没事干嘛和别人说这些。”

她最后的成绩如她所料上不了a大,世界上那里有那么多心想事成。

沈夏收了卷子回家,第二天被豆浆机吵醒后迷迷糊糊地想到暑假回老家的事情。

第 6 章

八月份不是农忙的季节,就算是她一个在城市里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姑娘除了端茶倒水也帮不上什么忙。

她早上在久违的静谧中醒来,也不知道睡到了何时,慢悠悠地穿衣洗漱,两位老人见到她还好心地让她没睡够回去再睡一觉,早饭给她留好了,沈承坐在小木椅上对着垃圾袋削梨,她谢绝两位老人屁颠屁颠地去蹭沈承的梨。

不是水果店里卖的皇冠梨,家里的梨皮黄而糙,水分倒比皇冠梨多,沈承削的一手汁水,捏着梨梗递给她后认命开始削下一个。

她一边看着外面的青山一边啃梨,再抽出椅子坐下来慢吞吞吃早饭,然后回到房间在手机上追剧追小说,想起来的时候去骚扰骚扰沈承,散漫地一塌糊涂。

沈承嘲笑她是在养猪等着杀,沈夏对着脸自拍,和以前的照片放在一起对比,告诉他自己一点都没胖。

沈承嘲讽,你连猪都不如。

可能看她真的快在老家养废了,有集市的时候沈承经常带上她。

集市上熙熙攘攘,琳琅满目,卖花人直接扯了块塑料布就成了摊位,那些带着花骨朵的植株连盆也没有,在根部连土用塑料袋裹成一球的模样便拿来贩卖,沈夏向沈承借了现金,买了月季和茉莉准备回家找个地方挖个坑埋下去,除此之外,她逛遍整个集市找不到什么想买的东西了,堆在推车上卖的便宜但审美明显和她不符的衣服,整头整头卖的猪,还有一些她没什么兴趣的吃食。

她在集市上的一角找到一家卖布的小店,在旁边站着好奇地观察,发现这家店只能简单接一些床单窗帘的简单活儿便败兴而归。

如果沈夏年纪再大个一两轮也许会在宁静的乡村生活品到些许禅意和趣味,但显然对于十八岁的沈夏来说,乡村生活对她最大的影响便是调整了她的生活作息,从原来的晚睡早起变成早睡晚起。

她也进过城,沈承带她去城里参加过一场百日宴,是她表姐的孩子。

她对那个表姐的印象是没有印象,她多年没回过老家,过年父母回去时她便在蓉城待着,和本地的同学去海边晒晒太阳,穿过同学口中的“骗游客一条街”,被她带着去老街找老店,不亦乐乎。

她生于斯长于斯,被本地人同化的七七八八,没什么去国离乡的愁思,偶尔父母过年没回家开视频让沈夏给在老家的长辈们打招呼,她一眼望去一个人都不认识。

她那时坐在一群人当中也是如此,一眼望去全不认识,沈承因为看女朋友最近回家回的比较勤快,认识的人多,拉着她挨个打招呼。

她没见过面的表姐夫挨桌挨桌的敬酒,表姐抱着孩子跟着他的身边,刚生完孩子有点胖,但可以看出来她的眉眼同沈夏有几分相似。

“她几岁呀?看上去不比我大很多?”沈夏悄悄问。

沈承瞥了她一眼:“比你大两个月。”

沈夏:“她不读书了以后干什么呢?”

沈承:“你管人家干什么呢?看到你姐夫了吗?人家拆迁户,城里三套房,想干什么都行。”

沈夏疑惑:“她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呢?”

沈承笑的讥讽:“我的傻妹妹,这里摆了酒就算结婚了,你管那些,到年纪在去扯个证补上就好。”他补充,“不读书自然就要嫁人了,像你嫂子一样,你不是见过她了吗?”

沈夏自然是见过自家大哥女友的,西南小城的氤氲养出她蕴藉灵气的一双眼,人有些腼腆,细声细语,和沈承客气来客气去,走的是相敬如宾的调调。

“我以为你会等她到年纪在领证。”

“我爸妈商量让我们今年年底就完婚。”

“哥,不是,你那么着急吗?”沈夏惊讶,“24岁的老男人?”

“不是我急,是爷爷奶奶他们急,”沈承收敛了笑容,“我其实还想再闯两年,现在这点工资养家压力太大。”

“你打算回老家还是在蓉城?”沈夏问。

“当然是在蓉城,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补充,“再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发展的地方?养老还差不多。”

沈夏在血缘上有无数个哥哥,但沈承绝对是和关系最好的,沈承在看着沈夏长大的同时,沈夏也看着沈承一点点成熟。

伯父是个崇尚棍棒教育的人,沈承的成绩在他的暴力威胁下一直名列前茅,直到高三,因为户籍政策必须回到老家高考,当年还没有全国卷,各个省卷子不同,为了让沈承适应老家的卷子,高三送了沈承回来,沈承因为方言问题连老师上课讲什么都都不知道,最后只上了个大专,专业也不是什么好专业,出社会后换工作换的比衣服还勤快,最近加入一个靠谱的创业公司才算定下来。

“我嫂子呢?她留守还是和你去蓉城。”

“我希望她和我去蓉城,工作都找好了,我们公司还缺一个文秘,”沈承道,“但她希望我留在本地。”

“哦。”沈夏不知道该给出什么反应,他们两个都没错了,只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她是希望沈承和嫂子分手的,他们根本不合适。

沈夏睁开眼翻了个身,看着白墙上的贴纸,在噪音中慢慢让自己的头脑清醒。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