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次皇上要集思广益,询问大家的意见,恐怕他如今的地位就和翰林院的闲置官位差不多了,那他们戚国府真是要面临着名存实亡的结局了。
既然这次又有了机会参与政事,他一定好好表现,即使不能相出合皇上意的法子。
也再不能像之前那样,行事猖狂不知收敛了。
虽然他没有什么别的心思,但是让外人说来,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所以他才在与各位大人谈话的时候,将地点放在了皇帝眼皮子底下的翰林院。
一方面也表明了他行事磊落,不会插足这些帮派斗争。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这般低调行事,能为戚国府再圣上面前博到几分好感。
自古朝堂之上,借讨论正事的原由,拉帮结派,勾结在一起,在朝堂之上兴风作浪,排挤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官员。
这些团体,长此以往下来往往被利欲熏心,忘记了步入朝堂的初衷,弃百姓于不顾,只顾着培养个人势力。
现在新皇刚刚登基,朝堂上风头正盛的无非就是皇上安插进去的官员。
明眼人都知道,改朝换代,朝堂更替,既然有新生的力量,也就少不了有衰退消失湮灭的势力。
如今新皇正在一点一点往朝堂渗透自己的势力,凡有能威胁到新皇权威的几个重要职守,都已经换成新一届科举考试中出彩的人。
这些人都是太上皇看中的,为新皇培养的人才。
如今朝堂局势紧张,他可不想再次被人推到风口浪尖,自古小心行事终是没错。
典簿厅内,大厅的书桌上堆积着各种书籍。
淡淡的檀木香充斥着整个房间,平日里在朝堂上正经凛然的大臣们,都面露倦色。
让他们一介文官来想着筹钱安排遣散士兵的后路,实在是为难他们了。
“戚国公,您已经在翰林院呆了三天了,可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了吗?”
若是换做是旁人问他这句话,戚国公或许还会认为那人是嘲笑他,才学有限,为人愚笨,想不出什么绝佳的办法。
可是说这话是户部尚书石坚,石坚是太上皇看中的人选,太上皇还未退位的时候,石坚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善良,是朝堂之上不可多得的一股清流。
户部尚书是六部中户部的最高长官,手握重权,主要掌管着国家经济。
朝堂之上有不少势力看重他的实力才能,明里暗里都有不少人想要拉拢他,可是石坚不为所动,坚持着入朝的初衷。
为官期间清正廉明,一心为百姓着想。
原本石老年事已高,想着退隐归宿山林,可是太上皇在任时,不舍得失去这么一个贤良贤德的大臣,多次与石老在尚书房密谈,将石老挽留了下来。
如今戚国府形势不再是之前的如日中天,以前围绕在戚国公身边的一群人也都三两聚堆,不再近他的身了,让他深刻的体验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虽说纵行朝堂,为官多年,心里早已清楚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凄凉,但是看着身边寂寥无人。
戚国公还是忍不住内心发出感慨,果真是树倒猕猴散呀!
现在看着靠近他,和他认真交谈的石老,戚国公心里感慨万分。
尤其是看着石老眼边纵行的皱纹,心里戚戚然,怕是石老在任的时间也不多了。
摇摇头,戚国公凄然叹喟,“石老,您也清楚,如今朝堂的局势紧张,我来这翰林院也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同时也是为了让别人放心。”
听了戚国公的话,石老也有些唏嘘,往日如日中天的戚国府如今怕很难再恢复到往日的荣光了。
他也明白了戚国公口中说的别人,正是如今的当今掌权者。
石老双眼积淀着岁月的沧桑,发出睿智的光芒。
“福祸相倚,不必太过在意这些身外名。”
戚国公闻言,心里也有些感伤,不过很快想到,府里变的乖巧的儿子和女儿,满意的笑了。
若不是太上皇为安然郡主出气,他还不知道印象里乖巧的儿子、女儿,变的如此乖张跋扈,没有分寸。
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缘再见
心里虽然对王氏有些埋怨,但是更多的还是心疼惋惜自己的孩子,变成了小霸王。
她们戚国府也因为此事,收到了皇家不满的惩罚。
不幸之中的万幸是,他的孩子悬崖勒马,改了脾性。
如此一来,即使受罚,他也认了,只要孩子们好好的,不愁戚国府没希望东山再起。
祖祖辈辈辛苦奋斗来的荣誉,若是让他交到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手里,那才是他最痛心疾首,最担心的事情。
如今儿子变的上进了,家里也能和睦相处了,家和万事兴,他心里宽慰不少。
戚国公心里思绪万千,这么短的时间经历了大起大落,让他对名利一事看淡了。
家人能和睦相处,孩子懂事肯上进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想明白以后,戚国公顿时感觉心底悲伤的情绪变淡了不少。
对着石老抱拳作揖,恭恭敬敬的行礼。
“多谢石老的提点。”
石老微笑着扶起戚国公弯身的动作,缓声说着。
“我年纪比较大了,年轻时候好多的事情都记不太清楚了,不过我刚进入朝堂的时候,你父亲还在任,也提点我不少东西呢。”
听了石老的话,戚国公心里有些感伤不舍,看着石老微笑着的面庞,喉咙有些发堵的问道。
“石老……您是不是想退隐了。”
说到最后的词语,戚国公的声音不由的变的越来越低沉。
“哈哈哈……国公爷这是不舍得老夫吗?”
石老捻着胡须,朗声开怀大笑,眼底丝毫不见感伤,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见识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事。
看着身边的朋友、亲人一个一个离去,心里早就习惯了世事无常。
人生在世,总有分别的时候。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感受到戚国公感伤的情绪,看到了如今的戚国公和之前高傲冷漠的戚国公不同。
石老心里甚是欣慰,这样一来,他也不必担忧戚国府的前途了。
虽然现在戚国府是不如往日风光了,但是既然祖辈能努力奋斗积攒下这份荣光,想必这些年轻人也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业。
他已经老了,属于他这一代人的舞台已经临近谢幕了。
看太上皇都已经放手了,他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留恋这个舞台。
希望他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新一代的年轻人崛起,做出一番大事业。
也不枉费他们老一辈人,耗费精血,积攒下来的财富和国力了。
虽然心里清楚这番道理,但是看着石老洒的模样,戚国公心里莫名的有些发酸。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以后再见不知会是何时。
“日后有缘再见!”
石老拍拍戚国公的肩膀,轻声细语的告别。
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
两人心里都清楚,石老这一归隐,远离京城的尘嚣浮华,怕是不会再归京了。
石老年事已高,如今这一别,再见怕是遥遥无期了……
戚国公默默的看着没有答话,眼底尽是不舍。
如今经历这么多风云,已经将他心底对权势的渴望磨平了。
现在他一直钦佩的对象,马上就要离去,眼睛已经开始发酸了。
人生在世,在结交朋友的途中,也因为时间、地点的局限,丢掉了不少本可以真心来往的朋友。
戚国公感慨着生不逢时,若是他能和石老生在同一个朝代,两人一定也可以结交为很好的朋友。
戚国公看着转身离去的石老,心里感慨万千,心绪难平。
又想到昨日府里传来的消息,说是盼宜在去护国寺的路上,马车受到了惊吓,人也受了伤。
虽然小厮说了,安然郡主在陪着盼宜养伤,但是他心里还是担忧不安。
一时之间,心里浓浓的感伤又被担忧不安替代了。
芳华院内,李妈妈脚步匆匆的进入院内。
掀开房外的门帘,有些犹豫的向王氏汇报。
“夫人,戚国公回来了。”
“国公爷终于回来了,这几日都在翰林院,可真是辛苦了,快,李妈妈,让小厨房马上做些国公爷爱吃的菜食。”
现在的时辰国公爷估计还没用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