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宫有毒+番外(599)

袁太后说道:“昭武伯府没动静很正常,这事儿皇儿就跟哀家说过,他们怕是还蒙在鼓里,怎么敢想这样的好事?自然也不会多此一举了。只不过你也知道,前两日这贤妃去了皇儿跟前,跟皇儿关起门来嘀嘀咕咕了好半晌。昨儿个皇儿就来跟哀家说了这继后的事情,说不打算立宣妃她们,要立瑶宁夫人……由不得哀家不怀疑贤妃啊!”

蘸柳劝道:“这不是中间还隔了两天的?兴许那天贤妃单独禀告陛下的是其他事情呢?”

“皇儿偏袒她,故意缓了两日来说,好给她遮掩罢了。”袁太后微微摇头,说道,“你只要想想,继后是宣妃她们,跟继后是瑶宁夫人,谁对贤妃有利,就知道这建议,怕是跟贤妃脱不开关系。”

“可也有可能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蘸柳提醒,“昭武伯乃摄政王臂助,若能以瑶宁夫人为后离间,岂不是好?”

而且,“刚刚您那么问贤妃了,贤妃也没提半个字瑶宁夫人,更没说宣妃她们不好。兴许贤妃压根就不知道这事儿?”

袁太后叹口气,说道:“哀家晓得你不想哀家跟皇儿的宠妃为难,免得哀家同皇儿之间生分了。但这个事情,哀家是不会冤枉贤妃的。这小云氏什么秉性你我还不清楚?最是不安分最是狡诈不过。自从纪氏覆灭,这宫里谁不知道纪凌紫在后位上坐不久了?”

“就算有自知之明没法觊觎那个位子,还能不打听清楚了继后人选,好早做准备?”

“结果呢?”

“她这两日,既没有时常去太初宫缠着皇儿,也没来过春慵宫同哀家这边套话……你说她这不是早就知道了答案,是什么?”

蘸柳迟疑了下,说道:“也有可能贤妃只是觉得自己地位稳固,不拘谁做继后都威胁不了她?”

袁太后冷笑道:“这可能吗?她有那么安分?真安分,还会在刚才哀家好心好意关心她时,那样连讽带刺的回哀家?”

……这下子蘸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叹口气:“就算是贤妃给陛下出的主意,但陛下已经答应了……这事儿,怕是不好反对。”

“哀家不是要反对立瑶宁夫人,诚然这是对皇儿有益的,哀家做什么要让皇儿为难?”袁太后摇头道,“哀家只是觉得,如果这主意是贤妃出的,那这个小云氏,绝对不能留,而且得速速的处置了她才是!”

蘸柳一惊,说道:“娘娘?!”

“这不是哀家心狠,你想想纪氏,可不就是因为太皇太后是神宗陛下认为的贤内助,其娘家父兄也都是神宗的左膀右臂,得了神宗信任,故此从一介寻常世家,一跃为国朝世家之首?”袁太后郑重其事的说道,“谢氏虽然门庭寒微,比纪氏当年大有不如。但这小云氏,进宫才经年,尚未生养,就能够在立后这样的大事上说动皇儿,遑论日后?”

“她还撺掇皇儿将遂安许给了谢氏子!”

“这么下去,怕不又是一个纪氏!”

“国朝有一个纪氏已经是国之不幸,绝对不能再出第二个了!”

太后吁了口气,捏着额角,“这事儿,哀家先跟皇儿委婉提一提,如果皇儿舍不得,那……总之你先叫底下人预备着罢。皇儿好容易才有今日,哀家绝对不允许,有人坏了他经营多年的明君声名!”

神宗皇帝在位时也是极英明的,不然也不会以“神”字作为谥号。

但就因为纪氏把持朝政,逼的孝宗郁郁而终、逼着淳嘉韬光养晦八年之久才亲政,落了个晚年识人不明的遗憾——实际上,在神宗一朝,纪氏并无劣迹,反倒是出了名的能干与忠心。

但因为纪氏是在他的赏识与安排下起家的,甚至后来孝宗会被纪氏辖制,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神宗临终前当众叮嘱孝宗要多向舅家请教、多听舅家劝谏,不要依仗天子身份一意孤行。

这一番原本是神宗爱护儿子的告诫之言,却被纪氏当成“先帝遗训”,不止一次抬出来镇压孝宗。

袁太后汲取教训,却不打算让淳嘉步上神宗的后尘。

她这里下定决心的时候,刚刚回到浣花殿的云风篁,正吩咐着陈竹:“派人去宣妃瑞妃曼雅夫人还有殷昭仪那儿去,告诉她们,刚刚慈母皇太后召见本宫,询问继后人选之事。”

陈竹抄手站在下头,闻言应下,不见下文,疑惑道:“娘娘,就说这一句吗?”

云风篁笑着点头,心道,都说完了,还怎么捞好处?

这个眼接骨上,她可不能白跑一趟春慵宫啊。

第166章 静水流深

四妃都很懂事,或者说,这眼接骨上她们身边都有懂事的人指点。

见从跑腿的小内侍处问不出什么,很快就许诺了一堆好处,且部分及时到账——云风篁这才将跟袁太后的谈话过程大略告诉她们,连带自己出的主意也说了:“也别怪本宫,本宫当时不得不这么说。不然,你们说让本宫说谁的好话?本宫可是答应了不掺合这事儿的。”

这就很让四妃后悔了:早知道慈母皇太后居然会去问贤妃的意见,还不如私下多塞点好处,请她关键时刻帮忙敲个边鼓呢!

但机会已经失去,而且她们对于贤妃的话,也不是完全信任,故此很快调整好心情,开始商议,现在要怎么办?

“陛下是越发有明君之姿了啊!”洛寒衣的乳母殷氏同洛氏联络了一番,回到心丽殿上,这样叹息着告诉自家主子,“家里揣测,这事儿是陛下的意思。不过是通过慈母皇太后跟贤妃,透露给咱们罢了。”

“婢子刚刚打听过了,慈母皇太后之所以忽然召见贤妃,乃是因为之前陛下去过春慵宫,与慈母皇太后单独商谈过。而贤妃告诉咱们的经过,兴许没有大的出入。但娘娘请想,贤妃自来狡诈,她收了咱们四家的好处,允诺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插手。”

“这会儿慈母皇太后问她意见,她肯定不好表态。”

“但慈母皇太后既然问了,怎么可能允许她含糊其辞?这种情况下,以贤妃的精明,实在避不过去,自然是将问题抛给咱们四家……如此,这话可不就递到咱们这些人家跟前了?”

“当初慈母皇太后与陛下许诺继后之位时,就委婉暗示了后位只得一个,谁家功劳大,自然就立谁家女儿。”

所以这场继后之争,其实后宫妃嫔的表现都在其次,主要还是看娘家在前朝的表现。

毕竟,皇帝母子拿继后之位出来做筹码,图的可不就是前朝的支持?

之所以四妃入宫之后,还要明里暗里的较劲,那其实就是为了目前这种情况做准备的,“如今纪氏覆灭,到了皇家践诺的时候,但咱们四家的功劳算起来,却都是半斤对八两。本来想着,这时候就看后妃们,谁更得陛下与慈母皇太后欢心、谁在宫闱里表现最出挑……却不想,陛下却还是打算由前朝而决啊!”

殷氏复叹口气,“老太爷说,恐怕四家功劳仿佛,也有着陛下的算计。观陛下行事,似静水深流,初时毫无所觉,端倪才现,便是雷霆发作,尔后一环套一环:若无后位引诱,我四家这些日子不会想方设法的为陛下出力;若非功劳相似,难分高下,这会儿也不会被陛下名正言顺的将问题抛回来。”

“其实对于陛下来说,四妃里谁做继后恐怕都是差不多的。”

“最重要的是,咱们四家本来是世交,经此一事后,少不得也要内斗起来了。”

洛寒衣听着半晌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道:“不能好好儿商量么?本宫委屈些也没什么的。”

她虽然宫斗战绩没有云风篁那么亮眼,好歹也是名门贵女,眼界还是有的。

明白之所以纪氏显赫三朝,自家这些年来却还是屹立不倒,有个非常重要的缘故,就是洛氏跟欧阳氏、孟氏、殷氏在纪氏靠着神宗提携崛起后,立刻报团取暖,以抵御纪氏的压力。

当年纪氏将忠诚于孝宗的欧阳燕然贬谪偏僻之后,没有赶尽杀绝,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洛氏、孟氏、殷氏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旁牵扯了纪氏,让他们错过了中途截杀的机会。

否则就算同为世家,以欧阳燕然的才干,既然不愿意为纪氏所用,他们怎么可能留着这么个公襄氏的忠臣?

所以要是这次按照淳嘉的计算,四家因继后之位生出芥蒂的话,对于洛氏来说,哪怕族中出了皇后,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上一篇:冲喜美人下一篇:失忆小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