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出身扶阳王一脉的淳嘉,固然从血统上来说,不论孝宗兄弟是否当真并非皇家血脉,都不影响他皇家子弟的身份。
问题是,他的帝位来自孝宗!
如果孝宗本身不正统,甚至是鱼目混珠,那淳嘉的帝位,自然也不合法!
“这怎么可能?!”不止云风篁,整个前朝后宫,听闻这消息时,都大为震动。
德妃本着有事情找皇后的原则,裙衫都不及整齐,就匆匆跑到兰舟夜雨阁求见,才照面,行礼未毕,便惶然说道,“太皇太后好歹也是高门贵女出身,怎么可能做出对不起神宗先帝的事情?!再者,就算神宗先帝当时倚重纪氏,可神宗先帝也是一代明君,岂是这样好蒙蔽的?!”
“何况即使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犯了糊涂,那,那摄政王的生母呢?!区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嫔,难不成,也敢对不起神宗先帝?!”
“……”云风篁面沉似水,心念急转,半晌才说道,“倒也不是不可能。”
见德妃瞪大了眼睛,她低声道,“本宫也不相信太皇太后还有神宗的宫嫔,胆敢背叛神宗先帝!但……此事若是神宗先帝的意思呢?”
德妃倒抽一口冷气,下意识的想否认,但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不禁按住胸口,吃惊道:“姐姐是说神宗先帝他?!”
“皇家主支子嗣稀少是从神宗开始的。”云风篁说道,“神宗有二子,摄政王好歹也有两个儿子,孝宗只三女……总之父子仨子嗣都不昌盛。因为史上也不是没有情况的情况,三宫六院众多却子嗣不丰,所以大家虽然为之扼腕,但也没说什么。”
“甚至因为神宗大肆屠戮世宗骨肉,很多人怀疑这是神宗遭了报应,所以帝位传到孝宗手里,就不得不传给咱们陛下。”
“可孝宗……”
她顿了顿,到底没将三位金枝玉叶也不是皇家血脉……等等,当时太皇太后只说,明惠仨不是皇家血脉,可没说她们不是孝宗骨血?!
云风篁忽然想到这一点,那这?!
倘若孝宗本身就并非皇家血脉,明惠仨纵然是他的孩子,自然也不是皇家血脉!
若是如此,这就意味着,茂王所言是真的?
他手里的遗诏也是真的?!
云风篁面色剧变,脑中一个个念头闪过,好半晌才稳住心神,沉声说道:“若是神宗先帝,如孝宗一样,难以有嗣,但算着孝宗与摄政王出生的时候,神宗已经开始参与夺储……”
一个夺储的皇子,再怎么表现出色,若是不能有后嗣,想也知道,没人会支持他的。
不成为一个笑话就不错了!
所以,除非神宗想半途而废,不然他必须有儿子!
这种情况跟孝宗的无嗣是不一样的,孝宗无嗣时已经是皇帝,若不是他当初想立皇太弟,之后又迅速驾崩,他是可以堂而皇之的过继嗣子的。
但神宗不行!
他必须有亲生的“儿子”,来稳定军心。
而之后他登基了……
膝下既有孝宗跟摄政王这两个“亲儿子”,也完全没理由过继嗣子不是?
至于说让这俩孩子暴毙,再顺理成章过继嗣子,且不说这俩孩子在跟前抚养的这些年,对于神宗夫妇来说,多少积攒了点情分。
就说神宗那会儿屠戮手足众多,本身就受到了朝野上下的议论跟指责,这种情况下,俩“皇子”都死了,众人之口也好,史书也罢,会怎么认为?
必然认为他果然不是个东西,遭了天谴,以至于自己的血脉都活不下去!
神宗能忍?!
第219章 兄弟
“本宫当初听说过一些世宗、神宗时候的往事。”云风篁思索了会儿,与德妃说道,“如今看来,神宗先帝登基之后之所以立刻大肆屠戮手足,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报复,更是为了避免帝位有朝一日回到其兄弟子侄手里……本宫怀疑,神宗之所以会没有亲生骨血流传下来,八成是为人所害。而且,真凶是谁,神宗登基之后,也没能查清楚。”
因为没见过神宗,再加上夺储自来就是一件惨烈的事情,胜利者屠戮失败者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
所以云风篁虽然进宫之前就听说过神宗称帝之后,立刻迫不及待的将除了自己之外的世宗骨血,差不多杀的一干二净,却也一直没生出疑心来。
但眼下,结合茂王手中遗诏,以及太皇太后这些日子以来的态度,她忽然想到,神宗既然有着明君之称,在位时也着实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举动,且在做出逼死继母、屠戮手足至亲的举动之后,还能稳稳的弹压宗亲诸臣,手段城府可见一斑。
这样的一位帝王,他会看不到皇室主支人丁单薄的弊端?
如果他自己跟他的太子子嗣昌盛,倒是无所谓。
然而神宗膝下就两个所谓的皇子,孝宗甚至在神宗驾崩的时候,膝下都没有一子半女。
这种情况下贸然屠戮近支亲族,显然是不智之举。
若说因为孝宗跟摄政王左右不是神宗的亲生骨肉,神宗故此不在乎自己去后,这两个冒牌皇子以及他们的血脉的处境的话……神宗自己好歹是公襄氏的血脉。
他在位时治国颇为上心,就算不为没有血缘的子孙计,怎么也要为皇家计罢?
这样想着,神宗会将原本枝繁叶茂的主支杀成人丁单薄,其实并不合理。
除非他有着一定要这么做的理由。
从利益上既然说不通,那只能从感情上。
而神宗这样的能君,不会因为寻常的恩怨,让公襄氏主支受到急速衰落,甚至大权旁落,为旁支与重臣乃至于权宦威胁的。
是什么仇什么怨让他连皇权的未来都不管不顾了?
恐怕,只有绝嗣之仇,才能够说通了。
神宗是婚后才开始参与夺储的,这也是大家起初压根没在意他的缘故。
一个不受宠的皇子,都大婚就藩了,还能翻出什么风浪来呢?
而孝宗出生的时候,神宗已经崭露头角,那时候距离他大婚已经有了些年。
云风篁推测,神宗可能大婚前,或者大婚不久,就被坑了。后来神宗登基,时过境迁已然好些年,再加上这个争斗过程里死去的人,可能神宗都找不出来确切的仇人。
于是他选择将所有兄弟子侄,以及绝大部分的姊妹外甥外甥女,全部干掉!
“神宗的兄弟姊妹以及子侄外甥,都有着谋害他的嫌疑。故此神宗先帝登基之后,立刻将这些人都铲除了。”云风篁边想边说,“神宗此举,显然是为了避免往后帝位可能落入谋害他的人后嗣之手。”
“而孝宗与摄政王既非神宗血脉……神宗当时需要子嗣稳定人心,以谋取帝位。”
“可是神宗心里,只怕到底不愿意帝位从此落入外人之手的。”
“孝宗之所以无嗣,看来未必是纪晟所为,未必是纪氏所为,而是神宗先帝的安排。”
德妃不解的说道:“那摄政王呢?摄政王可是有益王与永春侯的。”
云风篁缓缓道:“益王……他大婚也有好些年了,膝下可有动静?”
“……”德妃被提醒,不由一惊,“是了,永春侯成亲也有些日子了,其妻出身不高,全家都盼着早日生子固宠,却也至今没有消息!”
“到底是神宗先帝跟前长大的,想必多少有些感情。”云风篁说道,“孝宗继承了大统,自不可再有男嗣,于是孝宗终其一生无嗣,过继陛下为帝,帝位重归公襄氏子孙。”
“而摄政王并非天子,倒是让他生养了一回,但也就这样了……”
神宗对两个养子的仁善也差不多了。
是不可能容许这两个人的子嗣,如同真正的公襄氏血脉那样,千秋万代坐享富贵下去的。
德妃咬着唇,道:“但……玉山郡主?”
如果神宗能够容忍摄政王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反而不能容忍一位假公主的年幼-女儿?
郡主看似尊贵,但实际上,前朝也不是没册封给过外臣之女。
像云风篁的侄女谢阔,甚至还受册为公主。
“……兴许是云安遂安这两位,在太皇太后跟前的辰光不多?”云风篁踌躇了下,揣测道,“本宫记得,当初摄政王逼迫益王时,素来不管事的太皇太后,是出面维护过益王的。”
她自己就收养了好几个没血缘的孩子,所以颇有心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起初抚养孩子们别有所图,天长地久之后,多少会有些情分了。益王幼时时常出入宫闱,可以说是太皇太后看着长大的。太皇太后对他不免宠爱几分。至于永春侯,摄政王也不知道是早就知道自家的身世,还是出于其他考虑,一直将他藏在府中,根本不与外界接触,自然也妨碍不了什么人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