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后宫有毒+番外(1067)

站在公允的立场上来讲,德妃、靖妃为膝下子嗣谋取东宫之位,不免异想天开了。

但是考虑到事成之后的巨大好处,这两位,以及她们背后的家族,未必没有行险一搏的冲动。

毕竟在知道淳嘉心意的情况下还要惦记着庆慈宫,云风篁成功的指望何尝就大了?

“不管是谁。”贵妃思忖片刻,给出指示,“这次的事情,反正就是跟慈母皇太后脱不开干系!”

那位已经快到扶阳郡的太后,才是烫手山芋。

能干掉就干掉。

绝对不会冤枉做事。

至于说其他尚未露头的对头,那没关系,这会儿不露头,过两年但凡还有这心思,就不可能不露出马脚,到时候再交手好了。

云风篁这儿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集中火力对准了袁太后时,太初宫偏殿,淳嘉也正在思索着:“贵妃险死还生又在坐月子,八成无力兼顾崇昌殿那边;母后已经远在千里之外;其他妃嫔似乎并无这等势力能力……究竟是罪魁祸首隐藏太深,还是,朕平素里看错了人?”

是夜,洛氏、孟氏的祖宅疑似贼人潜入,于多处点燃屋宇,引起走水。

这两家都是世代簪缨的门第,族人众多,代代聚居,绵延一片,这一番失火引起的动静极大,几乎小半个帝京都被惊动起来。

次日早上,两家家主一身狼狈灰头土脸的上朝,哭着诉说顾氏为掩盖皇后谋害楚王的真相,派死士夜袭其家,肆意纵火,妄图灭口合族!

第229章 翻案

洛氏、孟氏家主这话,君臣其实都不是很相信。

毕竟顾氏又不是失心疯了,就算真的顾箴为了让流着顾氏血脉的皇子成为东宫,谋害了楚王,左右楚王已经痴傻,其生母也出身寒微,事已至此,皇帝也不一定会大动干戈。但在帝京之中,派遣死士,冲击两位重臣的祖宅,杀人放火什么的……这才是将整个家族朝覆亡道路上推呢!

诸臣对两家言辞凿凿的关于有着皇后谋害楚王的证据更感兴趣。

只是吃不准皇帝的心思,几个重臣都谨慎的选择了闭口不语。

这种时候,自然有着为了博出位或者是愣头青冒出来代为询问来龙去脉。

洛氏家主就说道:“此事我等也是最近才得知!主要是皇后娘娘素来有着恭敬的名声,谁会那样想她呢?当初二皇女还在靖妃娘娘跟前的时候,也曾偶感风寒过。由于楚王殿下的例子,靖妃娘娘急的不行……”

闻言淳嘉看向旁边的雁引,见雁引不动声色的颔首,才知道的确有这么回事。

他日理万机,稍微空闲点的辰光,后宫后妃们就瓜分的七七八八,能够分给孩子们的,那真的只有能够沾上各自母后母妃光的那几个了。

像靖妃这两年承宠次数就不多,哪里照顾得了二皇女?

再说她不是二皇女的亲娘,也不指望这便宜女儿长大之后给她带去什么好处,每次淳嘉过去,她当然也不会说像贵妃德妃那样,特特将话题引到孩子身上,又或者安排孩子出来博取淳嘉的好感。

所以淳嘉对自己这次女的印象,还是当初皇嗣们没有正式入学前,在太初宫偏殿里被他亲自过问课业时鲜明点。

但也就记得,这女儿不如昭庆聪慧美貌,是个比较沉默甚至有点儿木讷的孩子。

他连后妃都偏爱聪慧机敏的,于子嗣上头当然也是喜欢狡黠伶俐那一类。

比如说昭庆。

二皇女相比之下黯然无光,淳嘉也就没怎么注意。

当然,此刻听说二皇女曾经感染风寒,甚至到了叫靖妃惊慌的地步,他也没觉得多少心疼,只是确认下洛氏父女没有信口开河罢了。

洛氏家主仔细描述了靖妃对二皇女的重视与宠爱,末了道:“靖妃娘娘当时为了二皇女,打发宫人到处打听退热的法子,尔后有人从中宫处听说了个偏方,结果给二皇女用过之后,二皇女反而昏迷不醒!靖妃娘娘急的不行,后来还是太医看过,说这偏方看似有道理,其实反而会促使二皇女风邪入体,越发的不好……靖妃娘娘那会儿急着救治二皇女,也没多想。前些日子听说了此事,才觉得不对,结果着人一查,楚王殿下在行宫感染风寒的那次,皇后娘娘为其使用的退热法子里,就有让二皇女险些夭折的那个偏方!”

光这也不能证明皇后谋害了楚王,顶多有那么点儿嫌疑。

毕竟靖妃一开始不也给二皇女用上了吗?

到底进宫做后妃,又不是应聘小儿科太医,当娘娘的不清楚偏方是否可靠,急病乱投医,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孟氏的家主也跟上,说他女儿婉妃娘娘却不知道靖妃这件事情,婉妃察觉到皇后可能谋害了楚王,则是因为……皇后在楚王出事后,立刻开始了一系列暗中行动!

包括但不限于逼迫贵妃、盯梢太后,最重要的是!

“陛下容禀!之前八皇子事,恐与皇后娘娘大有关系!”孟氏家主目光阴冷的睨了眼面色铁青的顾老太爷,举着玉笏,沉声说道,“臣有一堂侄女,略有姿容,因着年岁尚幼,颇为跳脱。常与帝京各家贵女来往,也算薄有声名……为此招惹了些浪荡子的追捧。虽然家中管教严格,臣这侄女与那些浪荡子素无来往,毫无瓜葛,但,却也有数名少年人,想方设法的取悦臣那堂侄女。”

“楚王殿下出事那年的秋日里,就有一子弟撺掇敝家门子,帮忙转达书信与臣那堂侄女。敝家什么门第,底下人自然不会做这等丑事!故此立刻将东西送到了老夫人跟前!”

“老夫人彻查之下,发现臣那堂侄女与那子弟的确未曾照过面,不过是对方一厢情愿,原本打算找上对方长辈理论的。”

“只是当时慈母皇太后传闻凤体违和,担心此举会让太后娘娘烦恼,这才作罢!”

“而那封书信,在召臣那堂侄女对质时,已经由老夫人拆阅。内中除却一些诉说仰慕的无礼之语外,就是……”

孟氏家主嘴角微勾,露出个冷笑来,大声说道,“就是告知臣那堂侄女,兴宁伯府近日得到高人指点,不日将飞黄腾达,富贵绵延不在话下不说,甚至敝家、洛氏、殷氏、云氏、欧阳氏等高门贵胄,也迟早被袁氏比下去!”

这话只差直接讲袁氏有着成为第二个纪氏的心思了!

庙堂上顿时为之哗然!

其实袁氏有这个打算也不算纯粹的秘密,毕竟之前皇帝跟翼国公等重臣,在追查八皇子身世时,就知道了。

那位所谓的八皇子、实际上的袁氏血脉一早被处置,现在就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外宣布这位八皇子“夭折”的消息罢了。

只是绝大部分臣子,还是不清楚内情,以为八皇子并非皇家血脉只是被宫闱争斗波及,并非真相的。

而八皇子既然还是淳嘉的子嗣,那么袁太后将他送到皇后身边抚养,又不是记入皇后名下,在皇后名下有着康健嫡子的前提下,众人也没怀疑袁氏心大至此。

主要兴宁伯府上上下下既没有很大的权势,也没有多少能力外显,在常人看来,他们哪里有资格学纪氏?

纪氏当年起步就是一等一的名门望族,辅佐着神宗皇帝陛下一路披荆斩棘杀上帝位,之后更是匡扶社稷、清扫宇内,于公襄氏的江山、于这天下泱泱百姓,着实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又赶上了神宗皇帝念旧,不是那种鸟尽弓藏的天子,再加上神宗膝下子嗣单薄,他也不是个长寿的,驾崩时嫡子庶子都年少,担心兄弟俩撑不起偌大皇朝,需要可信任的托孤重臣,这才有了纪氏权倾朝野的机会。

就兴宁伯府……

他们也敢想吗?

翼国公与欧阳燕然对望一眼,都是皱眉。

他们都是晓得内情的人,但也都是赞成将袁氏的野心掩藏起来,不为世人知的人。

这么做一则是给袁太后留点儿面子,以全她跟淳嘉之间母子一场的情分;二则是担心这事情传出去了,对淳嘉也不好。毕竟这般时候,有些人就会觉得,圣天子合该以德行感化四方,有人反抗有人背叛有人挖坑,那只能说明天子你做的不够好。

尤其袁氏跟淳嘉关系这样的密切。

想想看吧,纪氏这个淳嘉法统上的外家已经凉了。

不但凉了,而且秋后算账的程序已经在进行。

上一篇:冲喜美人下一篇:失忆小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