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醉(139)

作者:十三弦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右相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皇帝唇角挑起一抹冷笑,忽然道。

右相内心一突,忽然有些拿不准了,正常情况下,他都是对皇帝提防心最重的一个,很少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今日也是聊到荔枝,一时兴起多说了些,却没想到皇帝还是埋了坑在前头等着。

但不得不答,片刻后,他硬着头皮道:“自然是好事,这荔枝树老臣是见过的,产量极大,但因为不便保存,当地百姓吃不完,价格便极其便宜,饶是如此,还有许多不得不烂在地里。如今岭南商道大兴,虽然老臣没有再去看过,但想来,果农应该再不必过从前那种眼睁睁看着果子烂在地里却只能抹眼泪的日子了。”

小皇帝忽然站了起来:“说得好!重重有赏!”

江柏不知道从哪儿钻了出来,手里端着一大盘的金锭子,笑眯眯道:“老大人忧国忧民,这是皇上的一点心意,我先帮您拿着,等下了朝放到您马车上带回家,最近天气还热,给夫人多买些荔枝吃吃。”

一众朝臣被皇帝和江柏这一出搞得麻爪,鬼知道怎么回事,突然说了两句话就赏了一盘金锭子?

早说有这种买卖我也可以说啊!

前排的大佬们不好随便开口,后排的年轻官员们却没这个顾虑,还等这么啊?向来抠的要死的小皇帝今天这是要当散财童子了?不就是夸夸岭南物产吗?谁不会呢?

一人道:“皇上,岭南富饶,除了荔枝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特产,臣认为最为利国利民的,是那一年三熟的稻米。”

小皇帝坐下来,勾起嘴角,若是站在江柏平日里的位置,便可以看见他此刻一只手指轻轻在龙椅扶手上敲打。

这向来是他诡计得逞的得意表现。

“哦?说说。”

“岭南天气炎热,稻米一年三熟,产量极大,稻米不比荔枝,只有有钱人家才享用得起,相反,这稻米比北方的大米口感上要略粗糙一些,产量大,价格却反而更便宜,臣是户部平日里负责各地粮价管控的,对此便印象尤为深刻,这几年,因着从岭南运出来的大米数量极多,各地粮价均有回落,这固然是因为陛下的英明决策,但这岭南的低价米,也在其中起了不少的作用。”

旁人纷纷侧目,好家伙,不仅夸了岭南,这还顺带拍了马屁,这是个高手啊!

又一人道:“皇上,这米粮固然是民生之本,但有粮无菜也不行,微臣家中清贫,年年青黄不接之时,家里数月不见荤腥,顿顿菜干吃得小儿面黄肌瘦,后来,老臣的妻子发现,好些穷人聚居的街市上有一种来自岭南的咸鱼售卖,都是些臣没见过的海鱼,怪模怪样的,以海盐腌制,晒制成干,虽然气味腥臭难闻,可只要处理得当,炖煮之后,便咸鲜下饭,价格只比菜干略高,远低于寻常肉食,可却又是实打实的肉食,小儿这两年身体都壮实了许多。”

这咸鱼不比其他吃食,因为气味难闻,卖相不雅,一向难登大雅之堂,富贵人家不吃,却很受穷人百姓的喜爱。

岭南最大的海产干货制作商是冯楚英的忠实拥趸,打从一开始,冯楚英就说了这东西主要卖给穷人,无需精细制作,只需量大、价廉便可,而且咸鱼易于保存,运输成本也低,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当然这些朝臣们都不知晓,此刻他们的关注点在于——

嚯!这位虽然没有拍马屁,但是竟然厚颜无耻地卖惨!呸呸呸你都能站上这金銮殿了,竟然还说自家穷得吃不起肉?!太不要脸了!文人之耻,文人之耻啊!!

但鄙视归鄙视,那落于人后还是不行的。

“皇上,您也知道,臣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小女儿,臣爱极了她们,女儿家都爱吃甜食,于是臣发现,这两年汴京城中有不少售卖果脯的商铺……”

“皇上,臣掌生丝桑麻事宜,想说说这岭南的布匹……”

“去年臣家中老父病逝,臣置办寿材,发现这岭南的木材……”

“臣喜好首饰,所以臣不得不提一提岭南的海珠和螺钿首饰……”

众人:……?

最后这个,你不对劲。

底下闹哄哄一团,皇帝似笑非笑,也不阻止,只淡淡扫了一眼,最后和角落里安静如鸡的沈大人对了个你知我知的眼神。

等到底下声音逐渐平息,皇帝一笑:“岭南商道大兴,利国利民,看来诸位爱卿都是认可的。”

左仆射老狐狸一直没说话,这会儿听见这么一句,心中警钟敲响,忙道:“禀皇上,依臣之见,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倘若一昧追捧鼓励,恐会造成人心浮动,民心不稳。”

皇帝意味不明地“嗯”了一声。

御史台的言官也出言附和:“我朝以孝义立国,过分逐利并非好事,古来圣人皆是安贫乐道之辈,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而不改其志,方为正道。”

他引经据典,说得摇头晃脑,根本没注意看皇帝的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这时候一直装背景板的沈大人幽幽道:“皇上,老臣没读过几本书,有一问题想请教一下各位饱读诗书的大人。”

“你说。”宋琮往后一靠,闲闲道。

“老臣早年走商,去过不少乡野村落,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似乎与圣人的持身之道有些许悖离,老臣愚钝,想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言官鄙视地看了他一眼:“乡野村夫之言,如何与圣人相提并论。”

沈大人好脾气地笑笑:“原来如此,那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有句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敢问又是出自哪个乡野村夫之口呢?”

言官:……

宋琮险些憋不住笑,言官脸色涨成了猪肝。

沈大人看也没看那傲慢的言官一眼,转而正色道:“左相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微臣觉得,我中原百姓,遭受离乱数十年,所吃的苦早就已经够了,如今天下大安,百废待兴,既然有法子让咱们百姓过上好一些的生活,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去横加阻止?想我中原百姓,几千年来,勤劳宽仁,勇毅宽厚,那是先辈圣人们千百年的教化成果,难道说,让他们多吃几年的饱饭,就一个个的全部变成了见利忘义之辈?

如果要是这么说,这满朝文武,大多是名门之后,想来别说是自己了,便是往上数个数代,想来也鲜少有饿肚子的,我说句不中听的,难道皇上怀疑过各位老大人们的人品吗?缘何百姓们多吃几年饱饭就要担心人品败坏呢?”

他话说得糙,却把满朝文武给噎了个正着,一个个咬牙切齿地在心里咒骂,这个沈胖子,真是口无遮拦。

左仆射见状不好,也知道自己一时心急,说错了话,便找台阶道:“臣也只是提出忧虑罢了,想提醒一下皇上百姓教化的重要性。”

皇帝心想老家伙果然识趣,看来这个位置还是让你多占着几年吧。

他不再提刚刚的争论,转而道:“诸位可知,岭南商道大兴,是何人之功德?”

左仆射瞳孔一缩,心道不好。

原来皇帝绕这么大的弯子,还是为了冯家。

但他随即又冷静下来,这冯家如今血脉断绝,即便做出再大功绩那又如何?

宋琮切了个悲戚的表情,挥挥手,江柏招来两人抬来一箱子书。

“岭南靖海王世子冯榕海,天纵奇才,利用靖海王府在岭南的辖制力,在过去几年里大力发展商道,右相你夫人吃的荔枝,陈大人你吃的大米,还有你吃的咸鱼,你喜欢的首饰——”

宋琮嘴角扯了扯,说不下去了,改口道,“总之这些东西,之所以能摆上你们的餐桌,这都是源于靖海王世子在背后的大力筹谋。这一箱子书,”

宋琮点了点,“都看看吧,他做过的,想做的,都在里面了,这是他留给朕的最后一件礼物。”

沈大人当先走过去,喃喃念道:“岭南商道。”

他翻开看了两页,脸色顿时就变了:“皇上,臣恳请皇上把这箱子书赐、不不不,借给微臣一个月、不不不七天就可,微臣想找人誊抄一份,仔细研读。”

“你不是最讨厌看书的么?”宋琮没好气道。

“那怎么一样?!”沈大人激动得脸上肥肉乱颤,“臣只是讨厌看那些叽叽歪歪掉书袋的书,这岭南商道遣词造句平实无华,却字字珠玑,无一字废话,有关商道的见解,是臣穷其一生都未曾参透的道理,说一句陶朱公再世也不为过啊!”

上一篇:被迫和亲后下一篇:冲喜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